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家穿越生存实录 » 50.好事

50.好事

    春晓却不同意,“不能因为吴家大伯救了我,就把我阿哥赔进去,以后我们可以多多帮衬吴家,没有必要把亲事赌进去。”

    “我也不是考虑说吴家救过你。”容氏解释道,“我确实是喜欢吴家那个姑娘,你们也是玩得好的,不是么?”

    “吴家姐姐人是好,性格也好,但是如果阿哥不喜欢,那勉强也没有意思,这是关乎阿哥一辈子的事。”春晓据理力争。

    “所以我才没有一下子下决定嘛。”容氏也是个明事理的,“你们的婚事,我都会问过你们的意见的。”

    小郎在旁边说:“阿娘,阿娘,我不要媳妇,有你和阿姐就行了。”

    大家哄堂大笑。连红着脸的三郎都忍不住笑了。

    容氏将小郎搂进怀里,“这话可是你说的,以后可别找娘要媳妇。”

    春晓问三郎:“阿哥,你是怎么想的?”

    三郎红着脸,低着头,好半晌才说:“其实,金梅,是不错的姑娘的。”

    春晓脑袋轰鸣一声,她这个哥哥才十三岁吧?十三岁早恋,早恋啊,她居然一点都没发觉?

    三郎看到她呆若木鸡的样子,赶紧解释,“我就是觉得她和阿娘好,和你也好,大家相处一起挺和睦的,平日里也能聊得来……”他越说越小声。

    容氏便笑了,“也是,你的媳妇是我们家的长媳,和小姑子小叔子相处和睦很重要的。”

    三郎的脸更红了,又不好意思辩解什么,容氏这下确认他的心思了。春晓还想再阻拦一下,“要不,再看看?等两年?”现在哪懂得什么情爱,肯定要再磨合两年才行。

    “什么等两年?等两年就可以娶进门了。我们家要是没意思,人家肯定要去相看更合适的人家的。”容氏笑着看向三郎,“我看吴大娘的意思,是很欢喜我们三郎呢。”

    三郎的脸更红了。

    也是,春晓自己倒是忘记了,这时候的女子是十五六岁便出嫁的,要是十八九岁还没人家,必然要着急的。

    她也不是觉得吴金梅不好,只是担心——

    “阿哥,”三郎在院子里劈柴,春晓凑过去说话,“你现在就决定自己的婚事,会不会担心以后跟嫂子没有共同语言?”

    “共同语言?”

    “就是你说的一些话题,嫂子不懂或不感兴趣?”

    “夫妻之前怎么会没有共同的话题?孩子、婆母、兄弟姐妹……如果日后我真觉得自己见多识广,就带着她多听听多看看呗。”三郎说到自己的亲事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没道理,夫妻一起生活,只有一个人在进步的,如果有,定是有人不够努力。”

    居然,她的这个哥哥,是暖男一枚!春晓都有点妒忌金梅了。“阿哥,说实在话,你真的喜欢吴家姐姐么?”

    “……嗯。”三郎低下头,又觉得被妹妹这么逼问很是不好,“小姑娘家家的,打听这些做什么?”

    春晓翻了个白眼,“好帮你追嫂子啊。”不过,看吴家这么主动的样子,说不定吴金梅还是早就看中了他家哥哥呢。

    “她很开朗啊,像个小太阳似的。心思浅,处着不辛苦。”反正也说了那么多了,三郎也不介意多说几句了。

    春晓忍不住腹诽,说起来吴金梅跟自己这个妹妹不一样被呗,自己阴暗、心眼跟筛子似的。想到这,春晓“哼”地扔下柴火,跑去捉住小郎,“小郎,以后你的媳妇得是我看中的才行。”

    “啊?”小郎被她抓得莫名其妙,“阿姐,我还这么小呢。”

    “你的意思是你看不中金梅?”正在捡拾着要去提亲礼物的容氏不由得顿住了手。

    “唉,也不是啦。”春晓懊恼地拿了块料子乱翻,“就是觉得阿哥阿娘小郎都要分出去给别人了。”

    这话惹的容氏笑不可遏,小郎也笑嘻嘻地说:“阿姐,可是你多了个嫂子啊。”

    “对啊,可以帮你选料子,看头花,以后,”容氏抿嘴一笑,“还可以送你几个侄子侄女呢。”

    “对哦,侄子侄女,我怎么没想到!”春晓反应过来,“吴家姐姐长得好,吴家大伯和哥哥们都长得又高又壮。”这基因妥妥的。

    容氏看到春晓又笑又闹的,觉得她总算是有点这个年纪女孩子的模样了,不由得叹气,如果不是她的病,或许就不需要孩子们这么艰难了。

    对于去吴家说媒的人选,容氏还在琢磨这十里八村的媒婆,田媒婆肯定是不行的,其他的要打听一下。

    “哎呀,哪有这么麻烦?”春晓将手里的东西一放,“王大婶不就行?嘴巴利索,人也都熟悉。”本就是两厢默契的事,走过过场就行了。

    “你懂什么,”容氏没好气地戳了她一记,“做媒可不简单呢。”要帮着说合,合八字,懂流程。

    不过,春晓倒是提醒了她,“你王婶认识的人多,你把她叫进来,我和她商量商量。女孩子家家,别掺和。”

    没办法,春晓只好到前面看茶棚,请王大婶进屋去和容氏商量。

    “哎呀,这可是大好事,我看着吴家的闺女也欢喜呢,和三郎可真是真真登对的。”王大婶也是喜欢吴金梅的,“这模样性情十里八乡也算是拔尖了的。”

    容氏也笑着点头,“我原本就看着她好,问了我们家三郎,也是愿意的,所以就想请媒人去帮忙说合说合。”

    “嗯,这媒人可得好好寻寻。”王大婶仔细想了想,说,“这附近多是田媒婆跑得多,但我们不能找她……我妹妹他们村子有个刘大妈,也是做拉纤保媒的,只是她家比较富裕,也不指着这个赚钱,要得她看得上才肯说媒呢。”

    “这说明人家是讲究的,不敷衍、不将就,这亲事可是一辈子的事哩,那明天,我跑一趟,说说?”

    “只得辛苦你跑一趟了。”容氏让春晓拿了二两银子给王大婶,说,“这事以后还得多麻烦你,这你先拿着,就当是出门走路的茶水钱。”

    王大婶倒是不客气地接过了,“这也是喜钱,我就沾沾喜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