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 第177章守岁

第177章守岁

    今天有雪。

    天空有些朦胧。

    下午三点半就暗下来了。

    熊家猪场只留下一人值班,其他人都喂了猪,拿着红包回去过年了。

    熊贵清拉了一车水进院,又倒进水桶里,拎进屋里,倒进厨房的水缸里。

    老妈老爸已经准备着晚上的年夜饭。

    煎炒烹炸,一样样的出锅。

    老弟开着电视,随时关注着春晚的时间。

    哥俩把对联福字都贴上,鞭炮先挂在门上。

    餐厅的桌子上有些菜已经摆上了。

    忙活到晚上六点半,熊家的年夜饭都上了桌。

    这会儿,熊家的客厅里,来看电视的屁娃们都被家里大人喊走了。

    客厅的西墙五斗橱上,摆着碗筷,有酒菜米饭和一杯茅台。

    两根白色的蜡烛被点燃,腾腾的火焰把墙壁照亮。

    这就是熊家祭祖的供桌。

    也没有祖宗牌位,熊家也没人会弄。

    多年来一直这样。

    熊长禄当先跪倒,对着供桌磕头,嘴里说着吉利话,也汇报了下,熊家现在一切都好,现在家里逐渐富裕了,也盖了新房,请祖宗保佑,继续发扬光大等等。

    熊长禄起来,说道:“秀华,到你了。”

    余秀华跪倒磕头,说道:“爸妈,孩子们都大了,家里养猪也养起来,你们老人家保佑我们,孩子健健康康,家里一切都好,一会儿你们来喝一杯。”

    熊贵清跪倒磕头,啥也没说。

    他不知道自己说点啥。

    心里敬畏就好,说出来就不灵了。

    老弟更干脆,邦邦邦磕了三个响头,就蹦起来了。

    熊长禄摇摇头,也不追究。

    熊家哥俩跑进院子,把挂在大门上的“十响一咕嘟”点燃。

    噼噼啪啪,咚嗒!

    噼噼啪啪,咚嗒!

    硝烟弥漫,红屑漫天,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家人去了隔壁的餐厅。

    这一桌子年夜饭,和去年的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海鲜类的东西很少。

    一个是很贵,二一个他们不习惯吃。

    最多油炸带鱼,这算个海鲜。

    红烧鱼也是淡水鱼。

    至于其他的大菜,鸡鸭和猪肘子这就挺圆满了。

    今年有了些新鲜菜。

    一部分是自家菜窖储藏的,绝大部分是现买的暖菜。

    西红柿,黄瓜,芹菜,白菜,土豆,这都是新鲜菜。

    茄子丝,豆角丝,黄花菜,干蘑菇,粉条子,这些都是干菜。

    用水发好了,再炒,也算是难得的美味。

    桌子上摆着茅台和长城葡萄酒,还有已经消失了的健力宝。

    至于后来有名的汇源果汁和椰树椰汁,此时都还没影呢。

    熊长禄和熊贵清面前倒满了茅台,爷俩就好这口。

    老妈余秀华倒了一钢化杯长城葡萄酒。

    至于老弟,他就喝健力宝了。

    一家人坐在餐厅里,窗外一片黑暗,室内温暖如春。

    “爸,说两句。”

    熊贵清攒捣道。

    “呵呵,哎呀,那我就说两句吧。”

    一家人都看着熊长禄。

    老熊张张嘴,却没说出话来。

    他的目光从几人的脸上扫过。

    这才说道:“三年了!”

    “贵清从83年回来,到现在算是整三年!”

    “看看现在的家,再想想以前,就像做梦啊!”

    一时间,余秀华和熊贵亮的脸上没了笑模样。

    他们也被熊长禄的话带进了三年前的岁月。

    那会儿,买点肉都要算计,哪里像现在!

    “爸,说点高兴的。”

    熊贵清赶紧让老爸缩短忆苦思甜的进程,不然就没完了。

    “咳咳。”

    熊长禄也知道,大过年说这些有点扫兴,咳嗽一声,就继往开来了。

    “现在的美好生活,咱们要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来,咱们先干一杯。”

    “哈哈,爸,您站的角度够高的。”

    熊贵清的马屁赶紧跟上。

    “那是,咱爸的觉悟就是高!”

    老弟也是捧着唠。

    就连桌子底下的豆包都来了精神,抬头四顾,寻找着自己的年夜饭。

    喝了老爸提议的这杯,熊贵清让老妈说两句。

    余秀华连连推辞。

    “我说啥啊,我又不识字。”

    “妈,这跟识字不识字没啥关系,这都忙活一年了,您怎么也得总结一下啊!”

    “总结啊?”

    “可不嘛,说两句。”

    老妈在两个儿子的怂恿下,想了想,也说了起来。

    “这一年,咱家可不简单。”

    大伙儿都看着她。

    老太太捋了捋灰白的头发,眼睛里闪着光,说道:“猪圈建起来了,新房子也建好住上了,咱家还有了吉普车。这待遇,跟场长似的!日子好啊!”

    别说,老太太虽然不识字,可是眼睛看的明白。

    “说到根上,咱家能翻身,是老大的功劳。”

    “哎,妈,怎么说到我身上了!”

    熊贵清赶紧谦虚,可心里也是得意的。

    “妈,大哥当初养猪的时候,我还跟着扯猪食菜了呢,还有饲料地,我也干了!”

    老弟赶紧抢功。

    当然这种争宠是撒娇似的争宠,带有开玩笑闹着玩的意味。

    “是了,你有功劳,不能忘了你!”

    熊贵清说着反话,但老弟却得意洋洋。

    老妈也说道:“可不咋的,老儿子也没少干!”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吃着团圆饭,喝着幸福酒,畅谈着过去和未来。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此时的三分场,家家户户都亮着灯光,饭桌上的肉多了,菜多了,孩子们手里的鞭炮多了,每个人都在畅谈着明年的规划。

    议论着国家的方针政策。

    家里有电视的,等待着即将开始的春晚。

    没有电视的,赶紧吃着年夜饭,心里惦记着去谁家看电视合适。

    熊家的年夜饭正进行到高潮,就有人来敲门了。

    熊贵清打开院门,好家伙,来的人可真不少。

    既有以前的老邻居们,也有猪场工人家属。

    “哎呀,过年好,过年好,快,请进,请进。”

    熊贵清把这些人都邀请进门。

    让他们在客厅里坐下。

    熊长禄和余秀华也赶紧出来,又是拿烟,又是拿糖果,招待来家里的客人。

    拜年话一句接着一句。

    这年夜饭也没法继续了,老两口只得坐在客厅里陪着。

    家里来的人多,熊贵清哥俩又把餐厅的椅子搬出来,让人家坐下。

    孩子过来拜年的,余秀华摸出小红包来,每人一个,算是讨个吉利。

    新闻联播一过,电视广告一个接着一个。

    马上春晚就要开始了。

    又有人敲门。

    熊贵亮先跑去开门。

    “哎呀,嫂子来了!”

    “小点声儿!”

    潘春梅不好意思的说道。

    按理说,没过门的媳妇儿不能在男方家过年。

    可潘春梅再稳重也是个二十的大姑娘,她家没有电视,要让她枯坐一晚上,那多难受啊?!

    因此,吃了饭,她就过来看电视。

    只要年夜饭不在这儿吃,就不算在婆家过年。

    老弟的这一嗓子早就惊动了屋里。

    熊贵清第一个出来,余秀华也迎了出来。

    “哎呀,春梅啊!可有阵子没见了,你爸妈咋没来啊!”

    “婶,过年好啊!”

    “好,好。”

    “我爸妈明天来。”

    “还明天来?现在来看看电视多好,家里来的人也多,一起热闹!”

    说着话,余秀华从兜里摸出个红包来。

    熊贵清偷眼一瞧,这红包挺鼓。

    “来闺女,给你个红包。”

    “哎呀,婶,我不要。”

    潘春梅还要推辞,熊贵清说道:“咱妈给的,你就拿着。”

    “对,对,咱妈给的,你客气啥!”

    老弟顺杆爬,着重把“咱妈”这个词咬的重些。

    把潘春梅臊的小脸通红。

    熊长禄也从客厅出来了。

    潘春梅赶紧拜年。

    “好,好,闺女,你爸妈咋没来啊?”

    听说明天才来,熊长禄说道:“看样子得我们去请啊!”

    余秀华也反应过来。

    “对,对,老头子,咱俩去请。”

    熊贵清和潘春梅见两人玩真的,赶紧拉着,说要去一起去。

    潘春梅打开手电,四个人出了门,豆包也摇头晃脑跟着。

    老弟也要跟着去,被熊贵清拦下了。

    “你就别去了,家里还有客人,你招待着。”

    熊贵亮很不情愿,不过,听着屋里电视传出春晚开始的音乐声,他就顺水推舟,一溜烟的进了屋。

    一大家子去了潘家,三请四请老潘两口子给面子,跟着过来了。

    又是一阵忙活,搬出了所有的椅子凳子,把沙发上的孩子换出去,熊家潘家毛家于家汤家大人都坐满了沙发。

    客厅里烟雾缭绕。

    抽烟的喝水的,嗑瓜子的,吃糖的。

    大家伙手上没闲着,眼睛也没闲着。

    歌舞相声小品,魔术戏曲。

    电视里热闹,熊家客厅里欢笑。

    一里一外都很忙乎!

    眼瞅着零点钟声就要敲响了,余秀华起身去煮饺子。

    倪桂花哪能让亲家母一个人忙乎,她也跟着起身,潘春梅也跟着去,那些女客也纷纷起身去帮忙。

    好家伙,熊家厨房都嫌小了。

    好在熊家准备的饺子多,锅也大。

    饺子一出锅,虽然不能保证每人一盘,可都人人能吃上。

    “慢点吃,有钢镚,小心硌着牙!”

    余秀华招呼着孩子们。

    吃了饺子,又看了会儿电视,有的孩子就犯困了,瞌睡打的滴了浪荡。

    可大人们吹牛聊天正起劲儿,把孩子就抱进了老弟的屋里。

    熊家哥俩强忍着睡意,得陪客人啊!

    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守岁。

    以前是要一直坐到天亮的,可现在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困了就睡。

    潘春梅也犯困,熊贵清就送她回家。

    老潘和倪桂花也起身告辞。

    其他人见状也不好再待,都纷纷起身。

    熊贵清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三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