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 第178章农场一号文件

第178章农场一号文件

    南北河农场每年发的一号文件是最重要的,跟国家的一号文件有一样的特点。

    这就是一整个年度内提纲掣领的核心政策。

    2月14号,正月初六,西方的情人节。

    企事业机关上班的第一天。

    南北河农场发下通知,15号召开全场干部大会。

    王福林接到电话通知,就知道这是对全场干部发布传达农场一号文件的重要会议。

    果然,第二天一整天都在开会。

    会上,农场宣布了一号文件,并对文件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解。

    文件的重点就是,大力发展以奶牛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

    还出台了好几条配套措施。

    第一,鼓励支持广大职工家属养殖奶牛,给予贴息贷款支持。

    第二,欢迎外地奶牛养殖户移民农场,给予农场户口,享受农场职工的一切待遇。

    第三,给予奶牛养殖户评价饲料扶持。

    第四,给予奶牛养殖户饲料地。

    第五,乳品厂对口收购农场奶牛养殖户的奶源,价格高于市场价,现款现结。

    第六,建立健全兽医队伍,保障养殖医疗需求。

    第七,建立奶牛人工授精冷冻站,保障奶牛养殖需要。

    这七条一出,所向披靡。

    要求各分场回去开会传达,并积极落实。

    保障87年乳品厂试生产后,有充足的奶源。

    2月16号,正月初八。

    三分场的大喇叭就开始广播了。

    “全体职工家属同志们,请注意,今晚,在俱乐部开会,所有人必须到场,传达农场一号文件精神!”

    广播通知之后,电工齐永和就去俱乐部维护线路,更换灯泡。

    从晒场抽调了十几个人,去俱乐部打扫卫生。

    熊贵清父子俩正在猪场里巡视,查看卫生情况,就听见外面大喇叭乌拉乌拉的广播。

    两人都没听清。

    出去一问,知道是晚上开会。

    熊长禄问道:“咋办?去吗?”

    “去吧,农场的大事,所有人都去听听,爸你也去吧,我在猪场守着。”

    “那你能喂得过来吗?”

    “晚班的早点回来啊!我可不守一宿。再说了,也不能开一宿的会。”

    “嗯,我找老王说去。”

    熊长禄去找王兴初,他们会安排的。

    熊贵清觉得,自己去不去没啥意思。

    他又不养牛,不太关心这个。

    下午五点多钟,熊贵清在家吃了晚饭,这才拿着手电筒往猪场来。

    其他人都回家了,只有老爸守着。

    “爸,回去吃饭吧。”

    “嗯,你先守着,晚上夜班的最多11点就回来。”

    “好。”

    熊长禄先回家吃饭,然后拉着余秀华一起往俱乐部去。

    老弟肯定是不会去的,他惬意的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

    熊长禄两口子走到半路,遇到了亲家。

    老潘两口子带着潘春梅一起来了。

    双方打了招呼,就一起往俱乐部去,相互猜测着一号文件的内容。

    熊长禄知道点内幕,不过,他也说不明白。

    潘春梅见熊贵清没来,就问他的去向,得知在猪场看守,她就不去了。

    一溜烟的往猪场跑。

    熊贵清带着豆包正在巡视猪舍,查看小猪的情况。

    到底是有系统的。

    猪舍不但干净卫生,还没啥异味,小猪崽一个个的膘肥体壮,健康的不得了。

    熊贵清也很欣喜。

    虽然他预测86年的市场不会太好,可这并不妨碍他继续养猪。

    他养猪就跟捡钱似的,为啥不养?

    有这样的猪舍,有饲料,不管外面的猪价如何,养就是了。

    不行还能自己吃呢!

    当然这是傻话,可也能体现他现在的心情。

    他养猪的优势在于,猪的成活率高,由于提前大量购买了低价饲料,使饲养成本相对较低。

    说起来就是规模效益。

    他见周围无人,正想进入空间看看,门外有人喊他。

    细听是潘春梅来了。

    他赶紧跑出去。

    “春梅,我在这儿!”

    潘春梅正站在1号猪舍外喊他,而他在4号猪舍院里。

    两人碰了头。

    潘春梅问道:“不是开会吗?你咋不去?”

    “这个会我开不开没啥意思!”

    “咋的?”

    “今年农场转向了,鼓励养奶牛。”

    “哦。养奶牛啊,可你养猪的。”

    潘春梅的意思很明显,那不是跟政策不符?

    “没事,大伙都养牛,我养猪不是正好?!”

    “这事我不太懂,你自己拿主意就行。”

    “对了,你师傅没说你出徒的事?”

    “年前说过,让我留在店里,可我不想留下。”

    “不管你是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潘春梅一听这话,心里高兴,两人一起进了猪舍,去看这些白白胖胖的小猪。

    俱乐部门口人声鼎沸。

    一盏100瓦的大灯泡挂在大门雨搭下,把周围的人照亮。

    有些人站在灯下,围拢一起抽烟,聊着文件的小道消息。

    有些人则站在黑暗里,看着其他人吹牛逼,黑暗中一红一亮的烟火才让人知道,这里有个人。

    远处有人一声声呼唤,近处有人答应。

    双方在黑暗中汇合,叽叽喳喳,家长里短,烟火气十足。

    有人直接进了礼堂,在里面找个座位坐下,抽着烟独立思考。

    礼堂里突然响起了音乐声。

    运动员进行曲激昂高亢。

    人们很自然的伴着音乐走了进去。

    原本还空空荡荡的礼堂,坐满了一大半。

    大礼堂的舞台上,一张桌子上铺着红绒布,上面摆着一个话筒。

    电工齐永和跑上跑下,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来到了七点半。

    王福林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纸,走上了舞台。

    老头向下面看了一眼,从容的走到桌子后,拉开椅子,坐下了。

    有人跑过来,给他的茶杯倒上茶水。

    齐永和把话筒给领导摆正。

    王福林看了眼电工,然后伸手在红绸布包裹的麦克风上轻轻拍了拍。

    礼堂里的大喇叭发出了“噗噗”声。

    “呃……”

    王福林沉吟了一声。

    礼堂里嗡嗡的嘈杂声像是被瞬间滤波了一般,消失不见。

    所有人都看向他。

    “同志们。”

    “今天,是春节后的第一个会议,我希望大家遵守会议纪律,不要大声喧哗,等我传达完文件,有不明白的可以提问,我现场回答。”

    “好,下面,我就开始传达农场的一号文件。”

    “黑省南北河农场文件﹝86﹞字第001号……”

    礼堂里的大喇叭声音清晰明亮。

    王福林读的一句一顿,力求每个人都听的清楚,听的明白。

    整个一号文件二十几页,四五千字,他整整读了几十分钟。

    下面的职工家属哪里记得住那么多?

    可只要意思都听明白了。

    很多人都有点焦急。

    因为熊家的关系,今年养猪的人格外的多。

    这突然之间风向变了,难免心中忐忑。

    王福林刚宣读完文件,喝着茶水润嗓子,下面举手的人就是一片。

    “不要急,一个一个的说。”

    “主任,农场支持养牛了,我们养猪的咋办?还支不支持?以前都给饲料地,现在还给不给?”

    “好,我来回答大家的这个问题。”

    王福林清清嗓子,说道:“今年养猪的饲料地还给,明年养猪散户就不给了。”

    下面又是一阵嗡嗡声。

    “主任,我让我家亲戚来农场养奶牛,行吗?”

    “行。不管是不是职工的亲属,只要想来农场养奶牛的,我们都欢迎。”

    “外地人来养奶牛,给贷款吗?”

    “我们的贷款面向是本场的职工,外地人不享受贷款政策,因为他不满足前提条件,他没来之前还不是农场职工。”

    “主任,是不是说,需要外地人带着奶牛来?”

    “对,他们必须先买奶牛,才能迁移户口入场。”

    现场的问题五花八门。

    不过,王福林都一一解答了。

    因为,昨天,他们也是坐在下面,给农场领导提问。

    问的问题比职工们想到的还多。

    会议一直开到10点。

    王福林发话了,有不明白的,还想深入了解文件的,到办公室找他。

    一散会,众人打着孩子一哄而散。

    现场大哭小叫,找孩子,找爸妈的,那叫一个乱呐。

    半个小时后,齐永和巡视了礼堂,确认没有躲藏的孩子了,这才关闭了电灯,锁门离去。

    值夜班的猪场工人替换了熊贵清。

    熊贵清问道:“洪刚哥,咋样?讲的啥事啊?”

    “说是养奶牛的事,你说能不能养啊?”

    “养奶牛啊?如果养好了是可以的,一年也不少挣,他们给钱痛快这事还是可以考虑的。咋的?你有想法?”

    “嘿嘿,我也不太懂……”

    熊贵清知道,于洪刚动心了。

    前世,于洪刚就养了奶牛,后期发展的规模不小,有十几头呢。

    “你要是想养,我支持你,找个人替你就行。”

    “嘿嘿,这事还没谱呢。”

    熊贵清把潘春梅送回家,又返回猪场,跟爸妈碰了头,这才一起回家。

    在路上,熊长禄说道:“听这政策不错啊!农场也下了很大决心,应该能成吧?”

    “前面几年能赚钱,后面就不一定了。爸,政策都是好政策,念着念着就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