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们未来的生活 » 第九章

第九章

    早晨李想来到幼儿园,并没有背书包,只拿了一个喝水的小水壶。前一天老师通知今天是胜利纪念日,要去参观胜利纪念馆。来到班内一边和小朋友聊天,一边等待出发。

    一声铃响后,陈老师带着全班排好队,去坐车。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都上车坐好后,汽车发动,一辆跟着一辆向胜利纪念馆驶去。最前面和最后面是公共安全委员会的车,中间是幼儿园的车。

    在车上小朋友有的聊天,有的通过车窗看向外面,有的在玩游戏。李想坐在座位上,看向外面,现在没什么行人,车也不多,也许是因为现在是上班时间。

    到了胜利纪念馆,公共安全委员会的车一辆开到院内,一辆停在了门口。李想坐着车来到院内看到已经有其它幼儿园或学校的车停在院内。

    当所有车都按顺序都停到停车位,小朋友才从车上下来。每个班在老师的带领下,下车排好队,一个班一个班的按照顺序进入胜利纪念馆,小朋友都很守纪律,没有人随便讲话。

    一个很大的建筑在一个很高的地基上,光台阶就有几十阶。白色的外墙,深色的房顶,地面铺着淡黄色的大理石,在门口正上方用红色写着胜利纪念馆,看起来庄严肃穆。

    李想跟着往前走,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空旷的大厅,有一圈围栏围着一整面墙,上面雕刻着文字。

    “全世界。。。。。。”李想看到这,眼睛湿润了,感觉好熟悉,想了很多,好像知道了自己来到了什么时代。李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连纪念馆为每个班的小朋友配备专职的讲解员,在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好在时间不长,当李想从自己的世界中出来时,听到讲解员说道:“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李想跟着向里面的展厅走去,看着陈列的文物,听着讲解员讲解道:“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

    李想只听了两句,就不在听了,专心致志的看起眼前的文物

    不多时来到陈列文字资料的展厅,由于不能离开队伍,看不清展柜中陈列的文字资料,只能听着讲解员讲解。

    “这里的书信、绝笔、题词是千百万烈士遗书的一部分,为了我们的胜利,他们用生命的代价,为后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

    讲解员说完,陈老师说道:“大家可以近点看了,不要乱啊。”

    直到可以离近观看。李默来到展柜前,看到一封信,纸已经有些泛黄了,但是字迹还是很清晰,信纸的最下面被撕掉一块,信中写道:

    亲爱的同志们!当我在写这封信时,敌人在疯狂的屠杀着我们的同志,也许几分钟后,我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亲爱的同志们!我非常感激你们,使我认识了这社会的黑暗,使我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人。在这最后的一刻,我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我愿意为真理而死!遗憾的是自己过去的工作做得太少,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在监狱里,看到每一个同志在就义时没有任何一点惧怕,他们像去完成工作一样跨出牢笼。现在我要说出我心中最后的几句话,这就是我们要百倍千倍的扩大我们的队伍;血的经验证明,没有强大的武装,想要成功是不可能的,同志们,壮大我们的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后面被撕掉了,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李默看完这封信,又去看其它的信,其中的一封信引起了李想的注意,信中写道:

    在真理的指引下,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一个人人富裕,平等,自由的世界。在我们的时代,还在向着理想前进,虽然有很多困难。你们应该实现理想了吧,羡慕你啊,亲爱的同志。在你们的时代,每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我们相信,你们已经很好的建设了我们的家园,开拓了其它星系,可以跨星系旅行,是不是已经和其它文明的代表进行了对科学和文化的交涉了呢。希望真理之火能够永远在你们心中燃烧,万岁!

    是一所大学的学生写的,写于几十年前。看完信,心里多了很多事情,这时老师让集合了,到下一个展厅,李默回过神,回到队伍中,跟着去了下一个展厅。

    最后来到了视频展厅,讲解员只说了一半,有小朋友想去卫生间,老师领着想要去卫生间的小朋友去卫生间,其他小朋友在原地等待。

    李想看向四周,一个视频播放着,李默看着画面,画面上一个中年人在演讲,但是声音不大,隐约看到下面有字幕。趁着讲解员被其他小朋友缠住问问题的时候,来到屏幕前面,下面的字幕终于看清楚了。

    我们应该指出,首先和极其自然的回答是所有走向最终的理想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劳动人民的真理,但是这个这个回答太笼统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呢?从一般知识中汲取什么呢?

    这里我们可能遇到认识上的危险,如果把学习劳动人民的真理理解的太片面,就会出现这种危险,一般人看起来,总以为学习就是领会教科书,或者小册子、著作里面的知识,这样的话,我们就会造出一些书呆子和吹牛家。

    因此单从书本上了解的论述是及不正确的,离开生活,离开实践,从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知识是一文不值的。因为这种书本知识仍然保持着最令人厌恶的特征:理论与实践脱节。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这种错误,必须全力消灭由此带来的危险。如果不消灭由此带来的危险,就会使我们的事业遭到莫大的伤害,如果把这种特征带入到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事业中,那就更危险了。我们决不能用死记硬背、死知识来充塞青年头脑,那样是不可能完成我们的事业的。

    不能仅仅只学结论和口号,还要学习劳动人民需要的好的东西,这样才能建设我们的社会,用全人类创造的全部科学文化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实现最终的理想。

    当我们谈到我们的文化的时候,就必须注意,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并加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建设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那些自称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我们的文化应当是通过认知和改造社会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

    李想正专心看着视频,没有完全明白,一边看一边思考着,这时老师带着去卫生间的小朋友回来了,李想的思绪被打断,回到自己队伍中,讲解员又继续讲解。

    李想的情绪并不高,相比其他小朋友的兴高采烈,李想有一点低沉,直到陈老师问他,才说了一声是有点累了困了蒙混过去,跟着大家一起回到车上,回幼儿园。

    午休的时候,李想有些睡不着,一直回想着今天去的胜利纪念馆,和自己的记忆对比,就是对不上号,但是又有些熟悉。现在能确定的是,自己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什么都不用愁,就这么想了很长时间,直到铃声响起,午觉结束。

    下午陈老师带着大家来到种花的院子浇水,然后带着大家到手工室,每人发了一块像是泥一样的东西,教大家做花盆。

    陈老师先做了一遍,让大家看着,并讲清楚每一步要怎么做,注意些什么,一会陈老师做完了,小朋友开始自己做。

    陈老师来到小朋友中间看着小朋友做的对不对,有哪些没注意的,就上前纠正,有小朋友不会做的,陈老师就在教一遍,有的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做出来的花盆和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陈老师看看没什么质量问题,夸奖鼓励一番。

    当所有小朋友都做完花盆了,陈老师将小朋友做的花盆放到一个设备内烘干,又放到另一个设备内烧造,大约十分钟后,烧造完毕,陈老师将花盆取出,放到一边晾凉。

    陈老师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不一会放学铃声响起时,陈老师把花盆发给每个小朋友,小朋友拿着自己的花盆回到教室。

    陈老师说道:“花盆先放到教室,花开的时候,我们要把花移植到花盆内。”

    小朋友都放下花盆,放在教室内,背起书包,排好队到门口等家长来接。

    李想回到家后,看见爷爷正在像邻居赵爷爷吹嘘自己写的一篇短文,便直接上楼去了。犹豫站了一上午,中午也没睡午觉,现在有些困了,回到自己房间,放下书包,躺到床上,一会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