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敦婿 » 土地的问题(三)

土地的问题(三)

    那么,农人他们的收入那么低,那又是谁的问题呢?

    是种子的问题?

    是气候变化的问题?

    还是土地的问题?

    又或者是…其他的。

    昌繁再仔细盘折算,秦‘国公’和‘国公’夫人,也在一旁默默的合计着,合计着农人的那些微薄的收成。

    如果真如昌繁所说的这些收成的话,那还真是不多。

    认真仔细的想了想,昌繁接着又继续说道:

    “稻谷的价格实际上也是大体不差,如果是二百斤实打实稻谷的话,换算下来也就是十六斗之数左右。

    农人的一亩稻谷之田,他说产出来的收益。那也就是在五百来文钱多一点。

    如果农人仔细核算,如果农人不是只为了活下去,那么这就是一桩不划算的买卖。”

    “嗯…!”

    “咱们再来算一算这些收成它的成本,以麦子的实际收成为例的话,耕种一亩地,它需要小麦的种子,一般是在三十斤左右。

    保守一些,就按照三十斤来计算,以最低的标准,至少也得刨去八十文钱,这还得是在种子市场稳定开放自由买卖的情况之下。

    如果是种子市场也有人伸手去操控的话,那么农人的耕种就会更加的艰难了。

    这些只是基本的成本,我还没有把人工劳动所需要的成本计算进去。

    况且…这些所得当中,还是需要除去一定的税收的。

    而咱们大唐的税收,主要来源也还是在农业的上面。

    虽然咱们大唐的税收,相比其他实际上并不算很高。

    就按照咱们现行最低的标准来计算吧,按照一年两税的惯例,也就是农人耕种土地的收益的一成来计算,最起码这还得扣除四十文钱。

    仅仅如此,实际上就已经去掉了一百二十文钱。

    这是基本的耗费,我还没有把下面各个地方的部门、他们自行摊派下去的那些税收。

    一亩地的纯收益,账面上最终能够到百姓手里的,大致也就是二百八十文这样。

    咱们就算是一户普普通通的农人家里,他们全员出动,可以耕种五十亩的田地。

    那么,风调雨顺之后、农人辛勤劳作之后,他们一年的收入基本最高可达银十四两。

    不过在这其中,却是需要包含他们自己在劳作伺候农作物的过程当中的那段时间,他们的家庭成员自己需要吃穿所产生的那些耗费。

    还要包括,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用到的那些农具的基本所需的开销。

    所以呀,这个账其实是并不太难就能够算得出来。

    只要是读书多一些,在算术上有学过那么一点基础,其实都能够算得出,这些农人一年到头还能剩下几两?

    大唐读书的人很多,其实这是一件很容易弄懂的事情。

    只是许多人,并不会认真严肃的去计算而已。

    因为农人的利益,并没有和会计算的这些人,站在同一条阵线之上。

    会计算的人,只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算计而已。”

    “唉…!”

    昌繁再次端起茶碗,放到嘴唇边轻呷一下润了润嗓子。

    他继续接着说道:

    “我自己有仔细计算过,农人的家庭里,又是没有任何一个家庭成员有病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的情况下,他们耕种土地一年下来的所得,大致上就可以剩下四两银子左右。

    而这些所得,也是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行情稳定,并且风调雨顺,还得是没有任何的战争发生之下。

    种地的农人,确实是真真正正的靠钱吃饭!

    随便找到一位有经验的老农聊一聊的话,这些情况其实都可以了解的很清楚。

    没有人敢断定,在这每一年当中都是灾祸没灾、风调雨顺的好光景。

    也没有人敢保证,一年里头由始至终,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上,不会遭受到来自异国外邦的攻击。

    如有战乱发生,那么支持国家抵御外敌的力量,几乎有大部分的责任和义务,都会落在农人的肩上。

    他们要出钱出粮、也要出人去支持保家卫国的阵营。

    这些,是他们该做的。

    只是,在耕种的一年中。

    如果一旦遇上灾年,那么结果必然就是田地里的作物产量必将就会骤减,并且还很有可能会绝收,这些都是耕种土地的农人很容易遇见的事情。

    要来的天灾,无人能挡。

    当然了,如果是在每一年的雪灾或者旱灾当中,咱们的朝廷也会施以援手。

    上头可以进行援助,也会进行物质上的支援。

    但是,就算是咱们的朝廷官员他们体恤民情,他们免去了农人的赋税,但是作为大唐基石的那些农人子民他们……

    他们的生活,依旧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