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敦婿 » 论富裕之道(一)

论富裕之道(一)

    昌繁认真说了一些,作为大唐子民的豪言壮语。

    秦‘国公’此时此刻,亦是已无言可辨。

    ‘国公’夫人的心里头,也是产生了一些巨大的震撼。

    他们夫妻俩都没法反驳,这些说的头头是道的观点。

    因为这些观点上的分析,确实是非常正确的。

    秦‘国公’他自己虽然戎马半生没有亲自参与到其他具体的经营买卖当中过。

    这也不代表他啥也不懂。

    但是他的‘国公’夫人,掌管着后宫的那么些年,也算是管理得井井有条。

    更重要的是,因为宫中内内帑开销方面的窘迫,她是在幕后也经营过不少的买卖。

    因此,买卖上的一些的头头道道的事,她却是了解得一清二楚的。

    在民间里各行各业上的疾苦问题,他们俩人其实也是了解到一定程度的。

    特别是那些农人辛辛苦苦的伺候着土地,他们为的也不过就是那二两碎银么?

    这个世道,其实很现实。

    那些农人他们同样也都是在追求利益,只是他们的直接利益也只能够从田间地里头那里所产出,他们的那一点微薄的收入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他们地里头的利益,确实是没办法和商人们所获得的利益所相提并论的。

    不是他们不想,确实是他们即便再勤劳之后,也是根本无法做到利益最大化的。

    同样都是在追求利益,那么如果单单把那些做着各种各样买卖的商人挑剔出来,单单只是压制那些商人逐利,如此的操作确实本就不合理。

    ‘国公’心里清楚,如果按照陈家小子的这些观点,那就必须要进行一场大的变革。

    在大唐的体制当中,一场大的变革可能很难推动的。

    即便是自己,有心去进行这样式的一场大变革。

    到时候,很有可能就会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这样的变革,自然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特别是那些…大的世家。

    但是站在目前现有的这些基础之上,想要去顺应这一观点想要推行新的变革,却不是一件那么容易完成的事。

    去做这种事情,那就等于站在风口浪尖之巅。

    一个不小心,就会很容易被这个巨浪给覆灭了。

    而这股巨浪,必然就是那些思想陈腐之者他们。

    有很多的时候,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这自然是非常正确的一件事情。

    可要是想做到,却是一件一路上铺满荆棘的事情。

    秦‘国公’他又沉默了。

    而昌繁,却又说话了。

    “再者,就是教育问题。”

    “如果想要天下的孩子,他们都能够接受到来自自己的国度那公平公正的教育,其实无外乎有两点。”

    “其一,那就是大家都富裕了起来,尤其是一个国家人数数量最多的农人群体,他们也富裕了,那么他们的孩子也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

    农人他们又不傻,如果他们手中有了银子,他们自然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认字,学习文化知识,然后去入仕。

    这样的话,他们的孩子将来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出路。”

    “其二,那就是天下均富。

    不过,这个说法必然就是骗人的,其也会是害人的…

    天下均富,极其困难。

    几乎可以说,绝不可能。”

    “如果说天下均富,是一件绝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那又要如何去做才能够让依旧读不起书的、大量的孩子他们又都能读上书呢?

    这个其实也是有办法的。

    这个办法就是,需要这个国家同时也富裕起来。

    只有这个国家富裕了、国库里面的库银充盈了、不再为银子的花费而发愁了,那么国家就可以调用国库里的银子出来开办义学。

    国家开办的义学,那就可以让那些依旧贫困的家庭,也包括那些数量庞大的农人家庭里面的孩子,可以到国家开办的义学那里去读书认字、识礼并懂得大小之道。

    不收取他们的银子,那么这学子的资源,国家所需要的那些未来的栋梁柱石,他便会一直生生不息如过江之鲫。

    治国所需之大中小人才,便会长久大量的由其本国的管理者他们按需选拔。

    有了充足的人才被培养出来,将来他们就会进入到各行各业当中,用不了多少年,那其国之综合国力,必然能够得到一个高质量的飞跃发展。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其中的一个因素。

    话又说回来,那就是国家需要富裕起来的这个话题。

    国家库银需要富裕充盈,那就必然需要更多的税收了。

    那这个税收、而且是大量的税收、它又是从何而来呢?

    纵观…历代以来大多数的国家所实行的税收,几乎都是来自于农业方面的税收。

    农人肩上的担子,事实上…其实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