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敦婿 » 论富裕之道(三)

论富裕之道(三)

    ‘国公’夫妇都看向昌繁。

    转移征收主要征收税的对象至商人的身上,这可行吗?

    大唐商人的数量,虽然也是有着不少的。

    只不过他们其中,也是有着许许多多免于赋税的商家。

    比如那些功臣之后、比如那些大世家他们的买卖,许许多多都是不需要交赋税的。

    而且那些大世家他们家里头的子弟们,也是在大唐各地都经营着自己的买卖,而且买卖大多数都是做得极其的大。

    在各行各业当中,几乎都是可以看得到大世家的身影。

    征收他们的税有点难啊!

    但是,这乍一认真的听下来这陈家小子的分析,似乎又是那么的有道理。

    单单依靠收入极其的不稳定、而且又微薄的农人群体所交纳的那些赋税,也仅仅是勉强能够朝廷的正常运作而已。

    常常都是,没多少结余。

    每次遇到自然灾害,又或者是战争的使然,总会令陛下自己和朝中的文武大臣他们都头痛不已。

    抗风险能力,着实很低。

    特别是秦‘国公’自己,在增加与不增加农人的赋税这个问题上面,每次都会令他陷入抉择两难的境地。

    一边是自己国家的百姓,一边又是需要面对犹如豺狼一般的入侵者,责任重大呀!

    镇守边疆的将士们,如果不及时的送去粮晌武器、他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守护边疆的安全,便也会成为一件空头的笑话。

    这个道理,‘国公’很懂。

    这个陈家小子的观点,虽然已经令‘国公’夫妇也深深的感觉到触动与震撼。

    但是他们、依旧还是认为如果要实行起来的话必定会是困难重重的。

    改革…没有那么好改的。

    当然了,‘国公’也已经明白如果能够克服重重的困难去顺利的进行改革,那么这个确实又会是一件超过了他们想象的巨大的进步变革。

    那么这一巨大变革的成功与否,自然也就在于昌繁口中所说的那些商人他们,是否能够赚取到更多的银子。

    朝廷上的大变革,商人他们又是否能够承担得起、从农人那边转移到他们头上的那一笔商人该缴纳的赋税?

    按照陈家小子的说法,他们自然是可以承担得起的。

    如果变革成功的话,那么早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农业方面的赋税,或许将在这变革当中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对于农人来讲,自然是可以减轻很多他们的负担。

    这于国家来讲,确实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一直以来从事辛苦耕种土地的农人,他们从田间地里所获得的的那些收成,自然随之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农人可以增收增产,这个事情在秦‘国公’的心里,他自然是最为愿意看到的。

    一个强大又富强的大唐,也是陛下他最为渴望的。

    大唐农人的辛劳,他确实也是一直看在眼里。

    然而,大改革所会带来的强烈阵痛,往往在很多的时候都会让实施者望而却步。

    秦‘国公’内心深处其实他并不反对昌繁所说的,振兴工商业之办法。

    他也最为愿意看到,大唐的商人可以赚到更多的银子。

    而且他也很清楚,如果真的能够通过振兴工商业,从而接替农业成为国家赋税征收的主要对象的话,大唐的很多方面的困境也会迎刃而解。

    他知道,昌繁所说的这些办法在昌繁的观念里头、已经趋向于成熟,它已经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的了。

    这个新观念与想法,实际上也算得上是、堪称前无古人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个陈家小子,他或许在未来的日子,必将会成为大唐商业改革路上的希望之光。

    秦‘国公’已经跃跃欲试。

    一个试点改革的念头,此时此刻也在秦‘国公’他的脑海当中油然而生。

    虽然他也知道,如果走向这条改革之道路的话,一路之上必然会遇见到那困难重重。

    这些改革如果顺利实施,那么大唐自然而然的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一跃而腾飞的美好新时代。

    国人将能够看到的、自然会是富足了以后的灿烂锦绣。

    但富裕之道,决不好走。

    每一件事情,自然会存在着它的多面性。

    成功改革自然皆大欢喜。

    但如果失败,也会很有可能出现国将不国之情况,而参与改革的这些先行者,虽然他们会被载入史册,但毫无悬念他们也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成为…被人唾骂的罪人。

    但是,昌繁言之凿凿的这些经得起推敲的言论,如果慢慢的去实行的话,会失败吗?

    也许会,但成功的诱惑也还是非常值得去冒险一试。

    富裕之道…是国之大道。

    改革的种子,在深入浅出的交谈当中不知不觉慢慢的已经在‘国公’的心里生根发芽。

    他将希望于…陈家小子。

    他也期盼于…振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