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随笔文浩 » 伊豆舞女 欲语还休的含蓄与内敛

伊豆舞女 欲语还休的含蓄与内敛

    日本首位诺奖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年)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台译:伊豆的舞娘),讲述青年学生在旅途中与小舞女相遇又分离的故事。《伊豆的舞女》曾先后六次被搬上大银幕,另外还有不少的电视版。

    演得最好的并最受到川端康成肯定的是1963年吉永小百合主演的电影版。时年18岁的吉永小百合,有着鲜花绽放的丰润芬芳和自信喜悦。她的演技富有层次,灵动传神,吉永小百合诠释的舞女明丽活泼、娇憨可爱,更有感染力。

    广为熟知的则是1974年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主演的电影版本,是金童玉女的魅力,也是大众的偏爱吧!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从黄金搭档走向恩爱夫妻,他们的缘分就是从《伊豆的舞女》开始的。

    初登大银幕、年仅十五岁的山口百惠恰似蓓蕾含苞,青涩稚拙。作为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私生女,她早早品尝到生活的艰辛,扛起了生活重担。再加上与俊朗阳光的三浦友和联袂主演,那种佳偶天成的契合对称,朦胧的情愫……都与川端情窦初开的十四岁熏子有着太多相似之处,是不用刻意演的。

    伴随着哀婉动人的歌声,影片呈现盘着复古丰盛发髻的和服少女,那眼角眉梢的一抹薄雾般的忧伤,由阴转晴的灿然一笑和小虎牙,低眉沉思的贤淑早熟,落寞孤寂时的自卑凄楚……这个散发着百惠韵味的流浪舞女,格外惹人怜爱。

    与其它版本的男主角相比,三浦友和非常端正清爽,他诠释的爱意饱含呵护疼惜,又那样亲切自然,令人动容。纯朴笃实的一对璧人,默默相恋,含羞纯情,短暂相逢又各赴命运,泪眼中一挥手便成永别,只留下余味悠长的初恋回忆……

    日本人钟情这清淡温馨、浸润着物哀之美的故事。“物哀”蕴含悲哀忧愁、感动共鸣与怜悯同情之意,是日式审美与古典精神的源头。世间一切都不会长久,再美好的人和事物也将瞬间即逝。在绚烂绽放时如雪飘落的樱花,才是永驻心头的绝美。

    活在川端康成文字里的阿熏,永远是寒香野菊凝朝露的初恋模样。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如花笑靥里的娇羞,沁人心脾。多次翻拍就是不断寻找这样纯粹又传统的可爱女孩,捕捉从哀婉惜别的缱绻余绪到逐渐空明澄澈、心物合一之境。于是有了对原著不同理解表达的多样版本。

    那欲语还休的含蓄与内敛,带点羞怯回避的若即若离,审慎克制,是东方式爱情的隽永迷人之处。“发乎情、止乎礼”,情爱放在心里,低眉留白,才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