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随笔文浩 » 闻名海内外 紫砂与黄金争价

闻名海内外 紫砂与黄金争价

    明代中晚期,宜兴均陶和紫砂壶成为非官窑作品而入宫的民窑作品;此时,紫砂器也得到海外的珍视,《宜兴县志》记载,明末,紫砂器被葡萄牙商人带到欧洲,称为“红色瓷器”(因紫砂中的“红泥”成器故称)。明末清初紫砂器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清初盛世“康、雍、干”三位皇帝都喜爱宜兴均陶和宜兴紫砂器,特别是乾隆帝爱之尤深。

    清中叶以后,文人墨客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运用书法、诗画、篆刻、雕塑、镂空、镶嵌、泥绘、彩釉、绞泥、掺砂、磨光等技法,一壶之上汇集了工艺技法之大成。文人参与制壶,是清代紫砂壶工艺突出的时代特征,且成为清代壶艺的主流,其优秀作品,不仅仅是一件茶具,更是一件艺术品。官宦之家、文人画家对紫砂壶的推崇喜爱,更促进了紫砂器的繁荣发展,大大提高了紫砂壶的价值。尤其是装饰了富丽华美的珐琅彩和泥绘画面的紫砂壶,身价倍增。在《阳羡茗壶系》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由十七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历经明末、清、民国初年约三百年的时间是紫砂壶的黄金期,也是紫砂工艺史上百壶竞新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