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随笔文浩 » 紫砂壶说源起 供春壶胜于金玉

紫砂壶说源起 供春壶胜于金玉

    唐代以前,茶器与食器可能不分。在《茶经》中的茶器中,有熟盂、碗和鹾簋(音cuóguǐ,同“嵯轨”,是装盐的圆瓶、圆罍)等这些瓷器,但是还没见到壶,茶碗是主要的茶器。随着饮茶风气普及,茶器日趋工巧。

    明洪武年间废团茶,兴叶茶。从此改变了人们的饮茶方式,兴起壶泡茶之风尚。到了明代中期以后紫砂壶登上茶汤台,紫砂壶也在明代的茶画中留下了许多影像。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一书中记载,紫砂陶器的元祖是宜兴金沙寺的一位和尚,供春(也称龚春)是正始。

    这位和尚的姓名并没有流传下来,只知道这位闲静的和尚与陶缸陶瓮很有缘的样子,常常身处其间,他会以手工抟土炼土捏陶作壶,烧成后留给人使用。供春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人士,宜兴进士吴颐山(吴仕,字克学)的家僮。吴颐山是正德九年进士,未中举之前在宜兴金沙寺读书,供春随侍左右。空暇之余,供春常偷学老和尚作陶壶的窍门,自己尝试淘泥抟胚,时时学之习之,加上天赋,才智巧思,迥异常人,终成陶艺大家。

    金沙寺前有一颗老银杏树,树干上长了不少树瘿(局部增生形成的瘤状物),供春留下的名壶“树瘿壶”据说就是从这银杏树上得到灵感的启发。此壶呈栗色,壶面凹凸不平,状似树瘿,质朴古雅,别具匠心。这独树一格的紫砂壶,受到当时社会名流雅士们的认同、欣赏和赞叹,给起名叫“供春壶”。因此,供春遂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姓的制壶良工名家。

    供春壶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庞周正,款式新奇万变,受人爱惜珍藏。主要还有“龙蛋”、“印方”、“刻角印方”、“六角宫灯”等等。当时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传说。从此后在明代紫砂工艺得到了开展。宜兴产紫砂泥,宜兴窑就以制陶、制紫砂器为主。明书画家徐渭诗中说:“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这是明代中晚期文人名士爱用紫砂壶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