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十三章 大伯讲古

第十三章 大伯讲古

    酉时正,大概是在下午六点左右,天已擦黑,林川乖乖地坐在堂屋门槛上等娘。

    听见远远的有熟悉的说话声和脚步声渐近,他站起来望向院门…

    果然,没过两分钟,林妈妈就挑着一担红薯先进大院门,再进了自家的院门。

    而爷爷、奶奶、大伯和伯娘、大堂哥几人进了大院门则转向东,回他们家的小院。

    林家二房的大院是篱笆院,三个小家的小院反而是石块垒成的。

    “娘~”林川见了林妈妈,欢喜的边喊着娘,边踩在小板凳上…

    从钉在墙面的晾绳上扯下娘的帕子,跑到坝子西北角落的小水池里舀水倒入檐坎上的小木盆。

    又在檐边边找到盛皂角的竹编盒子,对放下担子正喘气歇息的林妈妈道:“娘,你先歇歇再洗手,然后再洗个脸。”

    虽然天气已经很凉,但是家里因为还没有烧火做饭,没得热水。而且,乡里农村,个个人似乎都不在意用冷水洗脸洗手。

    “好。娘的小川真乖。”林妈妈喘匀气息,见到小儿子已经为自己打好洗手水,放好帕子,心里熨帖非常。

    即使她累的很,见到乖巧的小儿子也不再觉得累。

    林川守着林妈妈,跟前跟后的讲话。

    “娘,可以起小煤炉了吗?起了小煤炉,不用烧火,我就能帮着娘早点煮好稀饭。

    那样,有热水用,娘收工回家就可以马上吃饭。不用黑摸摸的还要现煮饭。”

    “太早了。等冬月半过了再起吧,也好省点煤炭钱。家里娘砍了那么多的柴,不用又咋个办?”

    林妈妈知道小儿子早慧,便也不说假话瞒哄他,边洗手边跟他算家里的账。

    “你爹让你大河叔捎回来的一百五十五两银票,娘给了你爷奶三十两孝敬钱,剩余一百二十五两。

    你爹离家前娘有十八两多六百文银钱,他去服兵役时带了八两多五十文走。

    娘怀上你后吐得太凶,请郎中拿药,前后就花了三两。后面又改善伙食、给你置办点小东小西,加上生你后坐月子,又花去四两。

    你算算,家里还有多少银钱?咱们能省一个是一个。

    虽说你满月,你二舅来家,除了带给你外婆准备的衣服鞋袜,还给了娘十两银子。

    那些加上你爹捎回来的,一共剩下一百三十五两多四百文钱。

    这马上要过年,你大伯去县城大爷爷家给你上族谱,又赶上大爷爷满六十五岁,要做寿。又要花出去起码五两银。

    你两个哥哥在你外婆家里面读书,束脩娘之前也没有付给你们大舅,只给了些粮米回去当他兄弟俩的伙食。

    虽说你们大舅不要束脩,还倒贴笔墨纸砚,但买书这些需要钱。你哥哥们又不到抄书卖的时候。

    而那时,娘确实没有多余的钱给你大舅做束脩,也不敢给。

    怀上了你,孕妇手上没点钱咋个行?万一有点事呢?”

    林妈妈擦干手,晾上帕子,继续絮叨,语气无奈又愧疚。

    “娘嫁给你爹后,手上一直不宽裕,占了娘家不少便宜,这是有你外公外婆在。可他们已经老了。

    娘啊,这辈子欠娘家的情太多太多了,几辈子都还不完。”

    林川:“娘,以后,我跟哥哥们帮着你还外婆他们的情。”

    “好啊!娘也就只能指望你们兄弟仨了!”林妈妈伤感之余又好笑着鼓励小儿子。

    “你要努力平安长大,以后好好读书,给娘挣个诰命回来。”

    “啊!”林川睁大了眼睛,意外娘亲居然还有这样的野望。

    “诰命啊?有点难!”林川对考进士可没有半点信心。

    “呵呵…就是难,娘才让你们兄弟仨都努力!不难的话,那不个个妇人都是诰命了?”

    “……”林川无言以对,只敢在心里嘀咕,那让二个哥哥努力去考进士当官。

    自己可能不是那块料,只考个秀才就算了吧。

    林妈妈刚摸黑点上马灯,回身见到小儿子垂头丧气的,好笑。

    刚要说点什么鼓励他,就听见了院外林江喊人的声音。

    “三婶,奶让你和小川上来吃夜饭。”

    林妈妈愣了一下,扬声回答:“好!”

    “你爷奶他们的红薯已经挖完了,可能今天晚上吃鸡嘎嘎!”

    林川点头,“奶奶昨天才说有个老母鸡太老了,已经不下蛋。打算过两日就吃了它。”

    不用煮饭,母子二人谈话间,提着马灯出屋,锁大门,锁院门,到上房爷爷奶奶家吃夜饭。

    ~~~

    上房、林大伯家里。

    大伯娘正在铁锅里炒酸菜杆、酸辣椒混搭鸡杂,呛人的辣味飘了满屋。

    林川进厨房与他们打招呼时,被呛着先打了几个喷嚏。

    “哎呀,你小娃儿家家的咋个进来了厨房,呛到你,快出去。”

    大伯娘是四川人,与同胞大哥一起跟着人贩盐过贵州,出了意外被大哥卖给爷奶当大儿媳妇。

    林爷爷林奶奶当时愿意以十两银子的高价买下大伯娘当长媳,是因为林奶奶也是个来自巴蜀的四川姑娘。

    她就喜欢跟自己一样来自四川的姑娘做儿媳妇,固执的认为四川姑娘勤奋泼辣,能够吃苦,能够支撑起一个家。

    “大伯,伯娘!”林川喊了人就赶快退出厨房。

    “乖。”大伯应声,偏头看了眼正努力翻越门槛的侄子。

    林妈妈站在门槛后面打趣地看着手脚并用的小儿子,问大伯娘:“大嫂,有我能帮忙的地方没?”

    大伯娘扭头看了一眼弟妹,笑着回答道:“没得啥子要帮忙的地方。你看到点小川,不要抬脚就踢翻了他。”

    油灯只有豆点大的火光,不够亮,大人们忙起来有时会忘记注意脚下。

    林妈妈见厨房里不需要自己帮忙,便一把抱起努力翻过了门槛的小儿子到堂屋。

    大伯在从后锅里面舀鸡汤倒入陶罐,又漏鸡肉盛到盘里。

    大伯娘已经在边铲菜,边瞥着丈夫,见他也不尝一尝,直接动手舀,忍不住提醒:

    “他爹,你没先尝一块看看有盐味没得,肉粑了没有?”

    “应该差不多。”林大伯手上动作没停。

    闻言,挑了二个小块的示意在灶前烧火的大儿子、二儿子,“大海,小江,你们来尝一块看看。”

    这是奖励愿意进厨房帮忙的二个儿子,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反正,谁帮忙,谁就可以先尝。

    林大伯不喜欢尝菜,因为手秤很准确,可以当药师的手。根据鸡汤量(菜量)估计着下的盐,一般都合口味,不咸不淡。

    老母鸡炖干茶树菇,汤的味道鲜香的很。鸡杂里的酸菜杆辣呼呼的也很下饭。

    林川吃一小碗红薯干饭,喝一小碗鸡汤就饱了。

    鸡肉,他只看了一眼就摆头不要,因为看那个颜色就知道自己咬不动,嚼不烂。

    吃过饭,伯娘带着大海哥去洗碗的时候,大人们开始摆龙门阵。

    大伯打量了一眼堂屋东边堆的红薯,问爷爷:“爹,咱家今年酿多少红苕酒?”

    爷爷也跟着望一眼红薯堆,看一眼奶奶:“他娘,今年红苕多挖了不少,多酿二瓮咋样?不是,红苕堆起要烂。”

    奶奶沉吟良久才以商量的语气道:“跟去年酿一样多算了。我看这个天(世道)又要不太平。

    今年的秋粮税赋又加了二成,明年不晓得会咋个样?我打算多打些红苕粉,多做些红苕干存到起。

    这样子,就算外面又大乱了起来,其他的粮都给收走了,咱们也不至于让饿死。”

    “娘,应该不会大乱了吧?”大伯蹙眉思索着道。

    “大清已立朝十二年了,现在乱也应该是乱在关外。”

    奶奶瞪一眼大伯:“我这不是为了预防个万一?万一有个啥万一,能咋个办?”

    “反正,家里多备些吃的干的不会错到哪里去。酒那个东西,它是水。若是遇乱,被人打烂了瓮、坛,捡都捡不起来。”

    林川听到这里见长辈们依旧没提到皇帝,心里猫抓似的,实在是忍不住插嘴道:“大伯,大清现在的皇帝是咱们汉人吗?”

    “当然是汉人。不是汉人哪里能那么快平定天下。”大伯下意识的回答了问题,才发现是三岁的小侄子问的,颇意外。

    林川听到皇帝是汉人,放心之下又觉诧异:“大伯,那咱们的大清皇帝姓啥子?”

    “姓陈。”大伯答了后,又忍不住警告林川他们在屋里的兄弟。

    “小川、小江、小潭、大海,你们在家提一下就算了,在外面千万别提与皇帝和王爷们有关的皇家事情。容易惹祸。”

    “提都不能提吗?”林川颇惊异,“莫非大清比大明更严苛?”

    林大伯摩挲着侄子毛绒绒的大脑袋,回答:“大明也严苛。刚建朝的时候啥样子,大伯不知道。但是后面,说错话就可能被流放。”

    “谁被流放啦?”林川喜欢听历史故事,忍不住问。

    林爷爷在一边闻言插话:“你太祖父。”

    “咋回事?”林川和三个堂哥都转头望向爷爷,希望他解惑。

    林爷爷坐直身子,拉拉夹袄衣襟,正正神色道:“咱们林家百年前居住在京城。

    你太祖爷爷只是个小小户部的主事,因为帐薄回潮,说了句,‘这帐糊成了一团。就被指责影射朝上乱成一团而遭流放。

    当时嘉靖皇帝还在圣旨上说明遇赦不赦。后来,天下大乱,陈室皇帝立了新朝,过去的一笔勾销。咱们才不是待罪之身。”

    林大伯听到这里不由微微得意地笑道:“天命六年,我去试一下考科举,没想到还中了个童生。”

    林川小小声问大伯:“那咱们的皇帝老家在哪里?”

    “山西。”林大伯也小小声对几个子侄科谱道:“听说陈氏原来是河南的大族,有一支迁移在了山西,说是被逼造反。

    不过,是与不是,也不关咱们小百姓的事。咱们能吃饱饭,有书读读就行。(管他谁当皇帝!)

    本朝还没出史书,原来倒是出了一本写先皇(太祖)的话本,后来被禁了。大伯在县城府城的书店找过,没有找到。”

    “你还给娃儿们说这些,是想若祸么?”林爷爷呵斥大儿子。

    “三十几岁的人,心里也没点分数。”

    林爷爷训完儿子训孙子,“你们,听过就赶紧忘记了,不准在外面跟人讲大人说过的话。”

    “是,爷爷!”林川看爷爷认真的神色,赶紧乖乖点头应承。

    林江点头慢了,被爷爷敲了一下,“听到没有?”

    “听到了。”林江揉揉额角,赶紧点头答应。

    “那清朝现在已经是第二任皇帝了?年号,天聪。”林川在心里思忖。

    “看来开国的天命皇帝没当几年皇帝。”林川在心里掰指头算,“立朝十二年减天聪的五年,他当了七年皇帝。”

    “只是,不是爱什么家的当皇帝立大清,又为什么年号沿用了原来历史上的年号?”

    林川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够在心里瞎琢磨,莫非是宇宙法则做的历史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