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三十八章 等待之中

第三十八章 等待之中

    五兄弟听了都非常高兴,林川又连忙咨询:“先前李训导说我们只有上午上课,下午是自由活动,那给我们上课的先生是哪些?”

    王荣上前二步,在林川耳边小声道:“教谕和教教都是由举人担任,可是他们平时都忙的很,不可能天天来给秀才童生们上课,一个月能够来上一两次课而已。”

    说到这里,王荣撇嘴,“课多课少,别人不管,反正工资和福利待遇,别人一样不少的照领了。”

    林川听了若有所思的点头,看来这县学的教谕、教授比后世的大学老师的待遇还要更好。

    教谕是为正八品的官员,掌文庙祭拜,教育所属生员,还与训导共同负责县学的管理和课业。

    教授为从八品官员,主要就是教课。一月那么少的课,比当大学老师可轻松多了。

    八品虽然是低级官员,但好歹是有品级的官了。尽管上升比较艰难,总是有一丝希望的。

    不像不入品级的吏,一辈子都是吏,已经没有了当官的机会。除非,遇到改朝换代的时候。

    林川再次坚定决心,自己的小目标就是一定要以优异成绩考上秀才,尽量争取名次靠前,先成为一个廪膳生。

    每月有官府养着,粮米不算,还有一两银子的零花钱,虽然钱不多,但对于购买欲望不强的自己来说,也尽够了。

    之后,再努力拼搏一把考上个举人,考举人就不必追求名次。

    这样,最差也可以像本县的教授那般,混个官身,每月去上一二次课,然后就该干嘛干嘛。

    林川越想越觉得教授是一个特好的职业,比他前世努力半辈子,累成狗才当了个科室主任强。

    不是他没有大志向,而是有自知之明。

    读书考科举,在本身天资不错的情况下,努努力还是有考上进士的可能,但当官,算了吧!

    林川知道自己是个耿直性子,不爱溜须拍马的那一套,小委屈能受,大亏不吃。

    考上了进士,最多他也就是当一个七品县令,还可能是边远地区的这种穷县。

    林潭沉想了一会儿问道:“给秀才们上课的是教谕、教授,那给我们上课的呢?”

    “给我们上课的夫子就是那些秀才了。他们相当于学正,给我们上课有月俸可拿。”

    袁驰在旁边见王荣说话有漏,接着补充了一句,“如果教谕教授来上课,也允许我们前去听。”

    “那学正们讲课如何?”林川问道。

    袁驰沉吟了一会儿,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嘴角微翘,眼睛里有明显的笑意,更小声了些道:“有些好,有些更好…”有些更不好!

    王荣也跟着意味深长的笑,扭头扫视一眼教室外,见没人影,方继续接着前言道:

    “嗯~学正们的月俸多少是按照他们讲课多少来计算的。如果想多挣点零花钱,就需要多讲课。”

    那岂不是乱七八糟的?

    林川想想四书五经的内容,每个人对经义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

    不过,回念又想到了朱熹,大概,即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最后还是会以朱子集注作准。

    这么看来,他们到县学来,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学,所以个人的自律性很重要。

    大概到县学的唯一好处,就是学问好的人比家里多,可以厚脸皮揪着人可劲的问,相当于花一两银子请了一个月家教帮忙答疑解惑。

    特别是一个月能蹭上一二次举人的讲课,赚到了。

    而且,他们几兄弟只上课,而不在县学吃住,可以省下许多适应环境和同学的时间。

    听说县学的借读生是六人一间寝室,睡大通铺。

    林川就怕这样的大通铺,遇到不讲卫生的,或者有脚气的,那味道,真是让人难忘!

    不用处理人际关系,专心读书就很好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因为有两个嫂子专门照顾生活,帮忙洗衣做饭搞卫生,林川和哥哥们是啥事都不干,天天早出晚归,努力读书。

    他们也很快与几个童生混熟了一些,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倾听各自的见闻,相互间都觉得大有收获。

    林川是个话不多的人,多数时候都在聆听林逑跟同学讲述他在府城多年的趣事。

    通过林逑的讲述,林川对两个哥哥多年的寄居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外祖家的人物也有了更形象一些的初步了解。

    林川的沉默寡言,给同学们没留下什么印象,反正他的年纪在同学中最小,也没人在意他一到下午就跑去了书阁,而且看书忒快。

    看守书阁的老秀才也以为他没定性,总是匆匆翻完一本书又换下一本,似乎是在寻找合适的书。

    见此,老秀才几次都想张口劝说一句,你认真看完一本书,也比乱翻几本强!

    但见到林川又似乎是很认真的在翻书,从来不曾扭头瞥他一眼,于是,他就摇摇头算了。反正不是自家的娃,隨他去好了。

    认真读书的时间过的很快,正月过去,二月中旬来临,林川也将迎来他童生试的第一场,县试。

    蒙童们想要成为秀才,必须经过三场考试,县试、府试、院试。

    这个大概是平行空间的大清朝在科举上基本延续了明朝的制度。

    规定凡是参加县试的蒙童,必须在户籍登记所在县礼房报名,杜绝了临时的移民考试。

    报名表上必须填写的内容:籍贯、姓名、年龄、三代(曾祖丶祖父、父亲)履历、身高、相貌。

    身高当场量,相貌是由文书现场作画留存。

    林川看着那画像根本就不像自己,空白处注着身材适中,眉浓眼大,皮肤白皙,右后肩有颗绿痣。

    估计,衙役们验看时是以痣或胎记之类的作为标准。

    必须同考五人互结,再由本县廪膳生出结作保。

    保证其五人确系本县之籍贯、且出身清白,非倡、优、皂隶之子孙,无居父母祖父母之丧者,本身个人亦未犯案。

    登记完这些,林川他们才拿到了准考证。

    林川他们五兄弟,刚好是五个考生,可以互结,而且林达是本县廪生,又正好可以作保。

    因为他们都是兄弟,为此,还专门问过县令,可不可行?

    县令说了没问题的,既然没问题,那就该如何如何!

    请人作保需要一人给付二两保银,相当于给人的劳务费。

    林达是给自己的兄弟作保,当然没有收这个钱。

    因为一个县有两个廪生,林达就只给自家的兄弟作保,县学另外有五个考生,让另一个廪生作保。

    他可不想耽误了别人挣银子,然后结下不必要的仇怨。

    县试分四场,一天一场,考场在县衙礼房,主考官为本县县令。

    报名时见到了好几个不曾在县学借读过的童生,都是风尘仆仆的样子。报完名,他们还一起商量住哪间客栈。

    县城一共就两家客栈,一间是官府办的驿馆,办公差的客人不多时,也接私客。

    一间是私人办的,名叫有义客栈。办客栈的是本县的富户,以经营客栈而出名。

    听说在有义客栈里住宿很安全,而且它离县衙县学比较近,只是比驿馆贵五文钱一晚。

    林川觉得自己等人比起其他考生已经很幸运,毕竟当天可以回自家的院子住,不必花钱去挤旅舍。

    到了二月十四考试的这一天,天还乌漆嘛黑,林川他们就要起床了,因为黎明前就要到考点排队。

    五兄弟和送考的,一人吃了一大碗热乎的鸡蛋面,五人各自提着一个林爷爷特意为他们编的考篮。

    考篮里是按县试要求准备的物品,除了笔墨砚,准考证,就是中午一顿的食物。

    二个水煮鸡蛋,大半碗米粉和黄豆粉混成的炒面,热水一冲就可以喝的糊糊。

    五兄弟由林达和头天赶来县城送考的林大伯,提着马灯送几人前去县衙。

    现在才是二月中旬,尽管天公作美,没有下雨,可是凌晨走在路上的时候…

    即使林川他们里面穿着三层单衣,外面穿着狼皮祆,还是觉得风号号冷嗖嗖。

    为了不喝风,一行七人都不想说话,闷头赶路,希望早点到。

    县衙离林家买的小院大概距离有一千米多点,不过十分钟左右,他们就到了。

    看着交汇的十字路上到处都是人,每一个穿着学子服,在通往礼房的这段路上都要承受别人热情的注目礼。

    林川他们看着这个阵仗有点被吓着了,同时满腹不解,不是说新场县文教不兴?何以有这么多人?

    林大伯拍拍小儿子的肩膀,安抚几个紧张的小子道:“别怕,那些提蓝子的是卖吃食的,里面是馒头鸡蛋一类,你们要再吃点不?”

    “不用!”林川几人都摇头,刚吃饱了出的门,饿不了那么快。

    扫视几眼人群,林川见到年轻少,放心许多。这说明卖东西的与送考的比考试的多。

    其实,不管是围观的人多,还是参加考试的多,事到临头且不容退缩。

    竞争激烈也好,不激烈也罢,反正他们都已经决定了要入场,尽力拼一把就是。

    等待的时间是最难熬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夜风中等待。

    林川觉得从来没有这么冷过,感觉心脏和胃都紧缩成了一团,自己还忍不住瑟瑟发抖。

    他们慢慢的向前挤着,朝礼房外高高竖起的火把靠近。

    那里已经有几十号人排好队在等待,旁边还有几个衙役捕快在维持秩序。

    林川几人看到了二姑父,大家对视一眼,交会过了眼神,并没有出声打招呼,毕竟人在上班时间。

    天色微微亮的时候,礼房终于开始放人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