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四十章 县试结束

第四十章 县试结束

    第二天考的是墨义。

    墨义就是围绕经义与注释而出的简单问答题。

    出题范围也是启蒙书和四书五经等的内容。

    抽书中的句子要求学生写出解释含义,或者题为上句,要求学生答下一句的含义,又或者要求回答注疏的原文。

    总而言之,相当于后世的名词解释或简答题。如终还是考核学生的记忆力和背诵量。

    林川照样是完美完成,交卷之时获得县令的一个赞许眼神,还有对面小伙子忙里偷闲的一个佩服倾羡眼神。

    第三天是帖经和墨义一起考,出题的范围明显宽广了,难度也更大,已经有二题是《大清律》中的民律、军律条例的默写。

    这次,林川的答题照样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是与背诵相关,皆不会出错。

    交卷时,林川收获县令的一个赞许和一个微笑。

    第四天考经义。经义就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以经文的核心解释来论高低。

    考官摘以四书五经的一段、一篇或者不同章节中同一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考生作文,阐述自己的见解认识。

    这相当于后世的写阅读理解或者读后感。

    只是,平时可简略而言,而在考试时写读后感则需要引经据典,成其一篇佳文。

    林川前世作文就爱引用先贤名人言论,考试也是常得高分。

    今生又经过外公和舅舅他们多年的隔空训练,还有大哥、大伯多次指导,行文布局更有章法,简单的经义早就难不倒他。

    第四场除了考经义外,还加考诗赋。诗词虽为小道,但作为文人也不可不会。

    对于立志入仕当官治民的士子而言,诗词这种纯文采的篇赋考试,只能算考试中的点缀。

    能够写的中规中矩,工整押韵不跑题,就能过关。当然,若是写的出彩,自是可以加分。

    不过,林川觉得要写的出彩,相当不容易!

    感觉可以出彩的题目已经被唐、宋两朝的名士写遍了。

    历史上明、清的诗词都是在化用前人的诗词,读来给人一种翻炒冷饭的感觉。

    林川看着这次县试的最后一题,以春为主题作诗一首。

    这个,他相信所有考生都有所准备。毕竟,自己五兄弟这几年就写遍了春夏秋冬,梅兰竹菊。

    写的不说首首都好,起码有二三首经过大人们评定算上佳的。

    不过,那二三首上佳的诗是写秋和梅的,写春天的诗,就只是马马虎虎。

    林川喜秋更甚于春,大概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而春天则青黄不接的时候多。

    他前世年少时常常在春天饿肚子,吃野菜的吃的痨肠刮肚的,夜里总是清口水长流。

    大概是昨夜下了小雨的关系,此时寒意侵袭。

    林川想着小院的那二颗桃树已经开花,粉团团的含笑在枝头尤为可爱。

    不禁由花及人,一时间想了许多,最终还是风吹过来,寒意上身才让他醒过神来,沉思片刻,落笔成诗。

    春日偶成

    紫烟缭绕贵山青,

    桃李花开入画屏。

    一夜东风吹旧梦,

    偿思有日览京城。

    刚在草稿上写完,县令又转到号房这边。

    林川知道今日已经可以交卷,但自己先前的杂绪多了一些,耽误了时间,于是赶快将诗抄上试卷。

    搓搓脸,再醒醒神,又匆匆检查了一遍,不那么完美,到他交卷时,考场内已经没有多少考生。

    终于考完了四场,林川走出考场时的心神完全放松了,觉得他绝对能过。

    整整九年的刻苦学习,终于不算是白费。

    他感觉自己这世学文比前世学医还要努力。

    大概是缘于内心对经学古文学习的不自信。

    好累,虽然题目都会做,但是四天的大量做题,还是很累人的。

    林川于是只在考场外匆匆睃巡一圈,没有见到家里的几个兄长,便在细雨中直接回小院。

    回到小院,林大伯已经望眼欲穿,见到小侄子一脸的疲惫,忙让他跟前几个先回来的一样,迅速喝完热粥,快快去休息。

    五个考生都是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然后吃饱饭才满血复活的聊起这次考试。

    “律法题,太偏了,我只是大略扫了一遍,背了背民律!”林江抱怨。

    “我又不去当兵士,咋可能背军律嘛?”

    “嗨,我跟你相反,背完了军律,没有背完民律。结果…”

    林海郁闷道:“我先看到民律题,自己不会,着急之下,将会背的那条军律也忘记了。”

    “咋想也想不起,干脆空着,想着等做完后面的回头再来,结果是,回头我也没有想起军律的第六条是啥内容。”

    “唉,不知道能不能过?题太多了,我笫三场的时间刚刚够,没有来得及检查就被收走了卷子!”林潭也有点懊恼。

    “平时让你写字的时候快点,你不信…以后的考试题目会更难,更不够时间!”

    林达拍拍林潭的肩膀,安慰鼓励道:“以你的细心,做好了不检查也一样。以后练字时记得快当些就好!”

    完了,见林川和林逑坐一边没出声,于是问道:“你们俩考的咋样?能过么?”

    林川点头,“应该能过!”

    林逑更自信,“绝对能过!”

    通过这次县试,林川算是摸到了一点科举考试的脉搏,绝对不是只看四书五经就能考好的。

    县试不仅有启蒙书的内容,还加了律法书的内容,说明新朝重实用性。或许是如今朝上还比较缺乏刑律方面的人才。

    林海有点失落,默然无语的瞎想,自己的年龄最大,读书的年头最久,可能考的最差。虽然早有预料,可还是感觉难为情!

    林江心里也有点失落,但面上不显。反正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可以暂且抱着希望。

    “行了,考完了就放下。考好考歹,这次已经注定。”

    林大伯过来书房,见到几人都在,正好。

    直接吩咐:“小川、小达、小逑、小潭,你们四个赶紧收拾好东西,趁着没下雨了,咱们今天下午就赶回家去。

    家里可离不得壮年男子,我出来了五天,担心的很,而且你们爷爷奶奶都盼着的!”

    林川边起身边问道:“不在这里等出结果吗?”

    “出结果还早,最少还要五六天,咱们到时候再上来看。”林大伯正帮着林潭收拾被子,没回头,直接回答。

    林逑坐着没动,懒洋洋道:“不来看结果也行的,中了的话,县上会派人通知。”

    “二哥,你不收拾东西?”林川边打包衣服,边好奇问。

    林逑瞥一眼林川,“我起床的时候已经收拾好了,拎着就可以马上走。”

    “哦!”看来二哥一早就想着了要回去,比自己想事情周到!

    回去跟来时一样,也是林大伯驾驶的马车,载林川、林潭几个没有成亲的小子,和四人的行李。

    而林海和林江兄弟俩则驾驶那辆骡车,载两个人的媳妇和他们自己的行李。

    因为下雨天气,比较冷,林川和二个哥哥一路上基本没说话,都是听林潭唧唧喳喳的问大伯问题。

    林潭是个好奇心重的少年,出镇子的机会少,难得出来外面,见什么都稀奇。

    不像林川,前世见识的多,心境也有些沧桑,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很难勾起他的好奇心。

    马车行了一个多时辰后,他们终于到家了。

    爷爷奶奶对于他们赶回来半点不觉意外,大伯娘还帮他们起开了小煤炉,方便自己烧开水、热水。

    林川回到家,马上精神了,前后院转悠了一圈。

    后院冷清清的,因为娘跟随爹去了省城,家里没养动物。

    没有了家禽家畜的叫声和浓重的味道,林川感觉不大像家了。

    没一会儿,奶奶通知三兄弟去上房吃酒糟蛋,里面放了红杰、葱白,预防风寒。

    林爷爷在桌上问:“你们考的咋样啊?”

    这场考试,不算保费,光是办好伙食就已经花出去五两银子,是一个一般家庭一年的收入了。

    “还不错!”林川乐于让爷爷奶奶高兴高兴。

    “我觉得前面的三场考试题,答的可以算完美,就是不知道最后面的那首诗,县令大人如何评?”

    林爷爷和林奶奶乐的笑容像两朵盛开的向日葵,放光的眼睛又转向了林潭三人,期待地望着。

    “我应该能过!”林潭不是信心十足,但估计是能过的。

    林江、林海、林逑被爷爷盯的头皮发麻,都不愿意看老人家失望的眼神,纷纷点头。

    “那就好!这样你们不用明年再跑一趟!”

    林川见天色还早,看滴漏应该是申时末左右,于是起身、准备去对面肖家看看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