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六十四章 喜悦归家

第六十四章 喜悦归家

    袁弛拱手行礼后,方委婉拒绝道:“林兄家里此时定忙着,我也另有他事,暂时就不去叨扰了。下次有机会再上门拜见令尊。”

    遂告辞道:“几位林兄,一个月后,我们于县学再见。”

    袁弛不去家里,林川自然也不勉强。

    他和两个堂兄也拱手还了袁驰一礼:“既如此,袁兄保重。

    我也要和堂哥们即将返家,能与袁兄同窗结识是我们的大幸,袁兄,咱们一个月后再见。”

    袁驰离开后,林川就与高兴的林潭,还有此时仍觉在做梦的林海回去府里。

    林川几人到的时候,衙差们已经上门报过喜离开了。

    学子报名考试时,要求填现在住址和户籍地址,他们几人填的现在住址就是林三柱如今的宅邸。

    而州府里派出报喜的衙差为两批,一批报喜在现住址。

    一批往下面的府衙报、府衙再派人往县衙报,县衙再派人往茶山镇林家报。

    州府林家,林母段淑坤接了喜报,放了爆竹,散了喜钱,然后又准备给娘家、婆家去信。

    “娘,我和几个哥哥明日,最迟后日就要先回老家的,顺便就能捎信给舅舅们了。

    您只写信给习水府的外公外婆报喜就好了。”

    “怎么这样快就回去?”段淑坤不舍得儿子离开家。

    林川解释道:“我们需要先去县衙办秀才的身份凭证,还要去县学报到。”

    “大海哥办了身份凭证还要赶回来入兵营的。”

    原本准备送出去的信也被林川拦了下来。

    林达在一边笑着道:“我也是高兴坏了,忘记了提醒娘。”

    段淑坤连连摆手说着:“不与你相干。是我高兴的傻了,忘记了他们要有这些事情需回县上办。

    既如此,娘不送什么信回真义府和茶山镇了。

    你们小的几个明日回家,亲口告知你们的几个舅舅和爷爷奶奶、族人们这个好消息。”

    “娘,县衙也会派人下去镇上报喜的。等到我们回去的时候,爷奶他们早知道了。”

    林逑和林江最先出去,可那时榜单还未出来。

    他们见到那里人山人海的,吓着了,相约去了茶馆听说书。

    此时也看完榜单赶了回家来,听到母亲的话后,高兴插嘴解释。

    “那样啊!”

    段淑坤恍然大悟地笑道:“那你们爷奶他们早点知道好消息,让他们能够早点高兴更好!”

    话才说到这里,林三柱请了下午的半天假也从兵营赶回家来。

    林川端水让父亲洗漱后,喝了茶水解渴,请他和母亲并排坐在两张椅子上。

    然后,他拉着林逑、林达,三兄弟一起跪在父母面前行了大礼。

    林达看着三弟这份架势,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儿子林达…”

    “儿子林逑…”

    “儿子林川…”

    “多谢父母对孩儿们的生养教育之恩。”

    “好好好!”林三柱见三个儿子如此有孝心,高兴极了。笑得白牙晃人眼睛。

    段淑坤也笑得开心,开心得流出了眼泪。

    她擦擦眼角,一手拉起一个儿子,手还不够用:“你们仨快起来吧,地上硬,小心跪伤了膝盖。”

    他们仨行完了大礼,林海三兄弟也知机的跪下给三叔三婶行礼。

    “感谢三叔三婶对侄子们的照顾,提携。”

    “快起来,快起来!”

    林三柱也是一手拉起了一个侄子,两手不够的哈哈笑道:“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你们长大了,都是有担当的好男儿,以后好生过日子,奔前程就是了。”段淑坤也笑道。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午饭,方商量起要不要摆酒席庆贺一回的事情。

    “不摆了。咱们自家晚上吃一顿好的庆贺就是。”林三柱考虑了再三之后,还是摇头。

    “我身为五品武官,上面有总兵大人,而且本就也不宜与文官们私下多来往。”

    “若是摆酒席庆贺,总要请请武系同僚。请了同僚,不请文官得罪人。请了又会遭皇帝猜忌。”

    咱们的这个天聪皇帝是个圣明之君,特别讲究勤俭节约。他们还是不要戳他的敏感神经。

    “那也好。”段淑坤点头同意丈夫的意见。

    “不办,大家都少些累。”

    当晚,林川几人早早在家吃了些食物,方才去参加了一场学政和知府一起办的学子宴。

    学子宴上,大家都是来混个脸熟,了解一下这届秀才,并看看有无脾性合拍的,交一二个朋友。

    因钦差大人,主考官李学政明儿一早要离开,他露了一面,讲了几句话便早早退席。

    学子们便也如走过场一般,早早退席回家或回驿栈了。

    次日,李学政完成了这回的主考差事,离开黔州,踏上了回京复命的路程。

    林川五兄弟也在林三柱派人护送下,起程回老家。

    林川和林逑暂时共有了一个小厮兼书童。

    林小兵,终究还是成了林川的小厮。顺便还要照顾林逑。

    而林大兵,则是林三柱安排驾牛车送他们几个回去,然后留在老家的残疾老兵。

    林大兵断了腿,当时未治好,如今走路跛脚。

    因他三十几岁未成亲,又伤了身体,而且早早父母皆亡,更未有宗族,再是与林三柱同姓。

    所以,林三柱便收留他在林家生活,此次回老家照看两个小子,并帮着干些农活。

    ~~~

    茶山镇茶园村的西坡组。

    正值农历九月收黄豆时期,这个阶段林大伯没有农忙假。

    林爷爷和林奶奶,大伯娘领着两个孙媳妇早上推了豆花,待中午吃完了营养的豆花,下午才背上背篓去地里扯豆杆。

    豆杆扯回来,需要在屋檐下的竹竿上晾几日,水分差不多干完,才用木棒敲打出黄豆。

    一家人虽然忙碌,可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充实。

    林家分家以后,没了争吵,林三柱又成了五品官,林二婆成了老封君,二个女儿也算嫁的好。

    如今,继大儿子成秀才、二孙子成举人之后,还有五个孙子也去参加了院试…

    她整个人是心情畅快,红光满面,人都年轻了好几岁。脸上的皱纹虽深,但舒展的很。

    林大伯娘,袁秀英的容颜还有逆生长的趋势,四十岁的人了,说她才三十岁也有人信。

    镇子上,小村里的老媳妇们见了她都羡慕得不行,直说她命好,嫁了好男人,生了好儿子。

    看见袁秀英去地里扯豆子,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没有补丁,村口的大娘不由咋舌,羡慕。

    “林海他娘,你这是过上城里富贵人家奶奶的日子了啊,哪有谁家的老娘们下地像你一样的,还穿好衣裳。”

    “我看她呀,比那些富家奶奶过得舒服多了,林大柱又是个疼媳妇儿的,不像那些老爷,有了妻还要纳两个小妾的。”

    林大伯娘不接话,赶紧走。这不是自家小叔子林三柱纳了妾?

    她心里虽然很得意,面上却半分不敢显,担心传到三弟妹那里,影响了妯娌感情。

    袁秀英人不停顿,不影响人谈论林家二房的八卦。

    “段大娘说的在理,这袁秀英是命好,那两个山里出来的大小吴氏也命好。

    从大山里嫁来了咱们镇上,大海、大江是多高多抻头的小伙子,让她们抢去了。

    如今几兄弟又去了州府里考秀才,怕是这两日就要有敲锣打鼓的送喜报来。”

    “是啊是啊,大海、大江仨兄弟指不定真给袁秀英两口子考个秀才回来……”

    农村人三句话不离孩子,几位大娘从袁秀英身上,两句又把话题引到了林海他们几兄弟身上。

    林三婆和儿媳妇赵氏刚背着黄豆杆走过来,就听见了这么些扎心窝子的话。

    林家六房人,如今就三房的日子过的最差。人丁也单薄。

    林三婆早早守寡,只得大河一个儿子,娶了亲生了两个孙子,孙子长到十五六岁,眼看日子渐好,又遇上征兵役。

    大河断了一条腿回来,虽有二十两抚恤银,可腿断了,干重活不行,名声也不好。

    娶孙媳妇也比别人难娶。

    现在谁不知道二房日子过得热火朝天的,二房过得越好,不就越显得她当初不识好歹嘛。

    她与老倪氏的妯娌关系搞的最僵,至今抹不下脸上去讨好。

    赵氏看见几个大娘恭维袁氏那样,心里忍不住啐一口,狠狠地骂了一句“贱皮子”,

    看着袁氏的红光满面,心里忍不住冒酸,阴不阴阳不阳的朝天开口道:“这大海几兄弟去了这么多天了,都没有消息传过来,指不定都落榜了哟!”

    赵氏此言一出,不仅袁秀英的脸沉了下来,就连几个大娘的脸色也很不好看了。

    哪有当人疏婶娘的,这还没出五服呢,在自家族侄儿考试期间张口闭口就是落榜,考不上什么的,这赵氏也太不懂事了。

    林智挑着担子走近来,先远远地也听见自家娘的话,再看见几个老阿婆的脸色都不好看,忍不住看了自家娘一眼。

    “娘,快回了。壮壮在家等您回去呢。”

    林智知道奶和娘又开始犯了红眼病,心气上来了,在外面嘴也就没个把门的,什么都往外乱说。

    不过,只要一说起壮壮,她们两个跑的比谁都快,也没心思跟老阿婆些嚼舌根子。

    林奶奶在后面听了也是气急,她最恨别人拿自家孙子们的大事情来说晦气话。

    平时大家开开玩笑,说好听的就罢了,现在竟直接说我几个孙子都考不上,有这样做亲戚的吗?

    是仇人还差不多!

    他们二房又不靠别人吃喝拉撒的,几十年就分家了还要来找不痛快,真想追上去狠狠骂一顿。

    不过,想想大河那孩子,林奶奶又忍下了心里的那口气。

    林爷爷的脸色也不是很好,冷下脸看了一下前面的两道背影,见自家的老婆子气着了,连忙出声安慰道:“大柱他娘,莫气坏了。”

    这时,村口路上急匆匆地跑来一个中年男人。

    众人打眼一看,匆匆跑进来的正是村长,李家大爷。

    李大爷是坐地户,此时裤腿子还一长一短的挽在小腿肚上,脚上穿的草鞋上都是泥。

    一边跑一边喘着粗气,看见村口的三岔路上歇息的林二婆和林二爷,眼睛不由一亮。

    “呀,林二爷,林二婆,我可算是赶上你们了,快回去收拾收拾,你家几个孙子都考上了秀才,来村里报信的差官都到地头啦。”

    “快快快,你们哪能背个背篓接喜报啊?”

    听着村长的催促,村口的众人皆是一愣,林奶奶和林爷爷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众人催促着回去。

    “哎呀呀,我说什么,我就说大海他们肯定能考上,这不,喜报不是就来了嘛。”

    “是啊是啊,林二爷林二婆,你们老两口,快回去换换衣裳,我去帮你们喊一声林秀才。

    这可是你们林家又一件要记上族谱的喜事儿啊。咱们镇子的茶山志上也可以写一笔。”

    “走走走,咱也别纳什么鞋底了,一起去看两眼。”

    “哈哈哈,那到是好,咱也能见证见证,以后回娘家也有新鲜的龙门阵摆。”

    几位大娘把麻绳几缠,鞋底子往怀里一揣,连忙推着身边闲话的同伴往林家走。

    脸上都难掩激动的神色,这茶山镇茶园村风水好,一下子又出了五位秀才,这次正好让她们也见识见识官府的喜报长啥子样。

    有人跑去社学喊林大柱了,也有人先过对面去通知袁秀英,还有年轻媳妇良心发现,上山去通知地里的两个吴氏。

    众人更多的是喧闹着簇拥着林二爷和林二婆回家去,压根没空去望一眼坡上,脸上正五颜六色,呆站在自家院门口的赵氏和林三婆。

    林爷爷和林奶奶在村里人和族人的簇拥下回了家,两人将东西归置好后,打了热水净身,换了身新衣服,出门后才发现院里又围了不少老少爷们还有婶子大娘。

    看见林爷爷和林奶奶都收拾好了,大家也按耐不住心里的激动。

    这茶园村又要出秀才了,还一出出五个,他们能不高兴嘛?

    就是要多出点读书人才好哩,以后村里的小伙子说媳妇,姑娘们找婆家,人一听茶园村出了不少秀才,那可是要高看两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