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六十八章 打头暴雨

第六十八章 打头暴雨

    黔州省府离新场县城四百二十余里。

    林川几人这次乘的是林三柱安排的牛车。

    使牛车主要是为了将这头牛带回老家,送给林大河和大山、大根三家合用,合养。

    林三柱对于服兵役时那两个族人的死亡,林大河的断腿,抱有二分歉疚。

    六房六个人一起出去服兵役,三个人平安回来,二个人留在了战场上,一个残疾。

    健全活着回来的兵,对失去性命或健康的兵,总是抱有一种无奈的歉意、愧意。

    路上,林川几兄弟的牛车与县上去考试的袁驰、陈伟、张兴三人相遇,于是二辆牛车结伴而行。

    袁驰、陈伟、张兴他们三人去赶考,只袁驰一人中了。

    新场县还有王荣、陈勇和肖杰三个童生没能去考试的。

    路上费时六日,在九月初七下午未时进了县城。

    不理会城门口的门差看着他们的艳羡目光,讨论几人的话语。

    林川他们结伴朝着县衙而去,很快就到了县衙门口。

    在县衙与胡县令见了面,听完了胡县令的一番勉励。

    六位新晋秀才的印结也加盖了县衙的官印,进一步得到了地方官府的背书。

    之后,胡县令也没有挽留秀才们,他知道此刻这些秀才一定是归乡心切。

    便告知在场的秀才,捷报已经送抵他们家中的消息后,就让秀才们各自回家去了。

    出了县衙,临行前,县学宋教谕派小童通知了几位秀才,宣布他们有半个月的休沐时间。

    半个月后,新秀才必须到县学报到,进行正式的入学典礼。

    新秀才入县学,典礼叫作“入泮”,这是周天子时期就留下来的传统。

    因学校前有半圆形的池,名泮水,而学校也被称作“泮宫”。

    所以入泮,就是入学的意思。

    后代学宫也沿袭其形制,所以到了现下,这一制度得以保留。

    大致就是由学官带着,进行一套完整的入学典礼的意思。

    一共有四个步骤:正衣冠、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

    从县衙出来,因为二批人回乡镇的方向不同,所走的城门不同。

    所以,林川他们和袁驰就在衙前互相拱手道了别。

    之后,便各自赶着牛车,各自踏上了回家方向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县令因为林川他们几兄弟入的是县学,很高兴。

    所以,县衙还专门给他们每个生员都又发了一两银子作为车费。

    一两银子好似不多,但也算额外的收入了。

    本来真义府衙和黔州府衙先前也各发了一两银子的车马费的。

    而像有些更愿意到府学就读的府学生员,则没有车马费。

    他们当场就被府学里的教谕领走了,直接带去府学进行“入泮”仪式去了。

    也就没有跟林川他们一样,还要辛苦四五天赶路回他们的县上。

    “二位大哥,我们快些赶回去吧,不然到家天都黑了。”

    林逑归家心切,坐车也累。刚与其他秀才们道别,就笑着对林海和林达说道。

    林海和林达点头。林达这次回来是为了拜别爷爷奶奶。

    要走仕途的书生,士子,很讲究孝道的,在孝之一字不能有一丝让人有可讲究的地方。

    当然,他也算是回老家来享受一下中举了,被乡邻族人恭敬吹捧的荣耀。

    而眼下天色有些阴沉,似乎有要下雨的迹象。

    他们必须赶紧走,否则路上下大雨,路况不好走不说,万一着了风寒,可不是闹着玩的。

    林川看看天色,建议:“两位大哥,要不,咱们去县城二姑家住一晚,明日一早再回去。”

    “这个天,怕是要下大雨。气压这么低,有雷也不一定,牛怕不怕打雷哟,受惊了很麻烦哦!”

    “咱们一行八个壮男子,二姑家怕是摆不下。还是回去吧?牛不容易受惊。”林海也看看天色。

    他很想自己的媳妇了,不想去二姑家耽搁时间。

    这次回来,除了办秀才凭证,更多的是要接媳妇跟自己到州府。

    林达和林逑兄弟也不爱去二姑家,虽说血缘关系亲近。

    但他们与二姑家人都不熟悉,在别人家里也不自在。

    于是,兄弟六人不再迟疑,让林大兵快点赶牛车走。

    刚才在县衙外面等的时候,林大兵已经喂过牛一把稻草,一盆面粉淡盐水了。

    驱使牛车到了城门口,又见到二个从县学准备回家的隔壁镇的半老秀才。

    彼此笑了笑,几个人算是互相打了声招呼,然后就擦肩而过了。

    他们刚才听到二个秀才在与车夫商讨雇车下乡的问题。

    茶山镇和隔壁的大岭镇,都是路途偏远的乡镇,许多车夫犹豫的很,都是想去又怕去的。

    这一去肯定要过夜,不说过夜的花销,也耽搁了明天的生意啊!

    这还是在平平安安的情况下,以前,偏远的乡镇乱的很。几大岭之间的山匪也多。

    现在匪是少了,可这些车夫往往都有固定的易行路线。

    因此额外雇佣,费用是非常高的,比如去一趟茶山镇,大概需要八十文钱起步。

    顶得上四名壮劳力在县上劳作一天的酬劳了。

    对于已经是秀才的林川而言,八十文都不是小钱。

    要知道,不是童子试那段非常时期,县上普通客栈住一晚不过二十文,算上食宿,也才四十文而已。

    如果他们今日即使在城里客栈住下,要二间房,吃点东西,也就花八十文左右吧,不用那么赶,人也更轻松。

    林川在心里算账,如果是他自己,他是一定会在县城客栈住一晚再走的。

    前世半老年岁之时,出差去到了有亲戚在的城市,他也不爱去亲戚家打扰,都是自己住酒店。

    有些钱该花要花,而有些钱则该省要省!为了安全,他一般愿意多花点钱!

    但平时在生活中,他又比较节省。营养成分差不多的情况下,他都选择便宜的食材。

    虽说现在他也算是有年俸的秀才了,但以后还是要继续前世的勤俭节约的习惯。

    有些钱值不值得花,他还是需要好好斟酌一下。以后,还要教导肖雅如何合理持家。

    林川正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听见哒哒哒的马蹄声从边上传来,很快一辆造型别致的马车正与牛车错身。

    马车夫见了牛车上的人有几个认识的,于是减了速度打招呼。

    与此同时,林川也认出了驾马车之人,居然是高家商行的老手马车夫。商行的人都叫他,伯乐叔。

    “伯乐叔!”

    “林公子,你和兄长们这是要回乡吧,正好,我的马车空着,帮着捎带三四个人回去吧。”

    牛车一车拖八个健壮男子,牛有点吃力,怪不得走的这么慢。

    “嘿嘿…”林川尴尬一笑。

    林大兵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从州府回乡太远,一辆牛车拖八个是过重了,两辆牛车又有点浪费。

    好在,出州府不久,少爷们遇上了同窗,海少爷和江少爷二人过去那辆牛车。

    “伯乐叔,您怎么也这么晚了才回去?”林川看着天色,与人聊天,顺便和林海、林潭过马车坐。

    林达、林逑比较认生,不喜欢乘不熟悉的车马。

    “说来也巧了,我今日送完了货物,正好在县上遇到一个朋友,与他叙叙别后几年的情况,不觉意之下时间就晚了。”

    林川三人说话之间上了马车,真诚道谢:“现在那牛应该轻松多了,真是太感谢您了!

    伯乐叔您的出现,可以让我们快一些回到家,眼看天要下雨,真是解了我们的水火之急啊!”

    林达听到林川的话,总感觉他是在揶揄自己和林逑。

    因为他们二人抱怨过一回,七个人坐牛车太挤了。

    林川坐定,就朝伯乐叔拱了拱手,大家都这么熟了,也没有说推辞的话,便将两个书箱之类的物品也放到了马车上。

    “顺道而已,林川公子不必这么客气。”

    几人坐好之后,马车又开始行驶,没过多久,就把牛车抛在身后不见影子。

    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后,马车开始进入群山环绕的山道。

    过了这环环复复,九曲十八弯的盘山道,就进入了茶山镇的地界。

    只是此时天色已经很暗淡,并且天空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一片。

    山雨欲来风摧车(满楼)。马车摇摇晃晃的,极不稳当。

    林川眉头微蹙,望着窗外的天色,就听一道连几道的惊天撼雷忽然炸响。咔…轰隆隆…

    伴随呲呲的银紫闪电,好像天空都被撕裂了。

    随即豆大的雨点,便从高空中倾泻而下。

    打在马车棚子上,如同打在硬邦邦的鼓面上,一时间嘈杂得连耳旁说话的声音都听不到。

    “三位林公子,快些把窗扇合上,雨势变大了。”

    伯乐叔大声喊了二声,随即动作麻利地披上蓑衣,再将斗笠往头上一戴,双手拉着缰绳,放缓了行进的速度。

    林川感受这雷雨气势,望着看不前路的群山,想起了读过的一首前朝大明李攀龙的诗。

    广阳山道中/山峡还何地,松杉口不开。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忧国意泪,涕泣向蒿莱。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恰如此时的雷声雨势。

    九月间还下起这般吓人的雷暴雨,还真是比较少见。

    只听见天地间除了雷声炸响,便是哚哚哚的雨点,击打在车棚上发出沉闷的震响。

    随着马车缓慢地晃动,林川和林海、林潭三人的脸上也不由带上了浓郁忧色。

    “伯乐叔,要不先将马车停到安全的地方,你也进来避一避雨吧?”

    林川掀开帘子,探头出去道。

    “不用的林公子。”

    “这条山路我熟的很,沿途也没有危险的地方,只需好好驾车,保管将你们安全带到!”

    听着伯乐叔自信从容的话,林川也不好再劝说什么了。

    只得回到车厢里,与林海、林潭面面相觑,无奈的苦涩一笑。

    他们几个从县试到院试,路上和考试途中,没遇上过大雨。

    这已经考完了,上天的考验似乎才到来。

    他们好像听到外面有哗哗哗的溪水流淌的声音。

    那是山间的涧溪,这会儿暴雨骤下,大概也汇成汹涌的急流了。

    林川脑海中不由浮现起了后世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当暴雨骤下时间长一点,容易引起的山洪暴发、泥石流…

    再想着汽(马)车坠落、被掩埋和无人生还之类的词句。惨象似乎在眼前了。

    只觉得马车左左右右的晃荡晃荡,可别真把他们三兄弟晃荡去了黄泉路的奈何桥上啊!

    那首诗怎么说的来着?

    奈何桥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三生石前无对错,望乡台边会孟婆。

    想想就打起了冷噤。

    还有曾经看过那句:忘川河畔望黄泉,奈何桥上说离别。

    自己与肖雅未道离别啊!还有爷爷奶奶父母双亲未养老送终呢!

    咣当一声,马车跳起又倾斜。

    林川被一震一甩,一惊一愣,魂都差点吓飞了。

    因为马车猛地一个踉跄颠簸,差点把他甩到对面地上。

    “伯乐叔,这是怎么了?”林川赶紧探头出去问道。

    “啊,抱歉啊,三位公子,刚刚路边上有个大坑,没事的,已经跳过了。”

    林川:“……”这马可以入选跳远运动员行列!

    “小川,此情此景,我突然想了一首打油诗。”

    一直紧握着扶手,提心吊胆的林潭突然开口,声音颤巍巍的。

    “什么诗?”林川好奇地问。

    林潭哆嗦了下嘴唇,牙齿也上下嗑巴了一下,眉眼间满含畏惧之情地朗诵起来:“步到黄泉路,踏上奈何桥;又见忘川河,相聚望乡台。”

    林川皱了一下眉头又舒展开,开玩笑道:“小哥,你这诗,阎王可以用来招魂了啊!”

    林潭悻悻一笑:“是好诗吧?果然,诗还是真实情景下的有感而发才动人心啦!”

    林川点头:“诗做得很好,下次再做了别的。”

    林潭:“…什么别的?”

    “有关于历劫归来,一家团聚的喜庆诗!”

    “这黄泉忘川奈何啥的,听着疹人的很!”

    林海一直注意着时机准备随时跳车的,此刻也忍不住插嘴。

    林川看一眼紧张得出了一头汗的林海堂兄。

    “也不知道牛车上的那几个人怎么样了?后没后悔?”

    ……

    好在,三人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黄泉路离他们还遥远。

    这场突如其来的雷电交加,风大雨大的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就像是老天爷随手从天空倒下了一大盆洗脚水,轰隆隆一下泼到了地上就完了。

    雨势减小到停止。

    马车缓缓地驶出了盘山道,进入群山之中的小盆地,茶山镇。

    此时,天色已黑尽。

    远远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镇上的民户窗棂间透出的昏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