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六十七章 老头子们

第六十七章 老头子们

    去年,林三柱有了官身办过了一场,今年又办,林爷爷担心林家过于高调。

    毕竟,林家不是坐地户。前朝流放来此的几个家族,谁家都是悄悄咪咪的,没有办啥宴席。

    上次,长子中秀才,林达中秀才都没有办,这次,五个孙子中了秀才就办,林达怕是会多想。

    林川上次中府试案首,就悄悄告诉自己,说秀才功名十拿九稳,让不要出去说。

    自己高兴也是在心里偷偷的高兴,毕竟不是百分之百的稳当了。

    林爷爷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个道理,生怕几个孙子有啥万一。

    既然报考了院试,就怕孙子们哪个出现啥头疼脑热的。

    几个孙子一起,一个出啥问题会影响一起的。

    万一十拿九稳的都落榜了,对小孙子的打击可就大了。

    现在,几个有志于读书科考的都中了,自己才算是完全放心了。

    再上面的考试,自己就不作大希望了,林达已经是举人,下面的几个中不中举,自己都满足了。

    “什么叫又要办庆功宴?”

    见堂弟这语调,林大爷大为不满地瞪了他一眼:“一个孙子中了举人,五个孙子中了秀才,这都不办宴席,啥时候办?”

    林爷爷心有不同意见,眼神里都是不赞同地看着大堂兄,林氏族长,咋感觉他这个不大妥呢?

    林大爷能看不懂堂弟的眼神?

    开玩笑!几房的堂兄弟,一个祖宗出来的,谁不知道谁啊?

    “二弟,大哥知道你的意思。你肯定是想着一个家族嘛,闷头发展才更重要。

    但是,有些时候,该宣扬一下的还是要宣扬。

    不要觉得意外,这宴席,必须办!!

    以此向全县的其他家族宣示,我们林家已经挤入了新场县的一等家族。”

    “没错,必须办!”

    四房、六房的两位老者也是已过花甲了。

    平时看着垂垂老矣的样子,此时的嗓门却都十分洪亮。

    震得林大柱他们这一小辈的对视一眼后,只能悻悻一笑。

    “办,必须要办,还得隆重的办!最好是去县上办!”林诚此时也出声了,而且说得更为坚决,这是属于读书人的骄傲。

    “这可又是举人,又是秀才院试第一,还是一起中五个的荣耀。

    如此不易,就算为了林氏族学的未来,也得隆重的办!”

    借这个机会,也好告诉族人,瞧瞧,这就是读好书后的风光。

    “可家里已经没钱了,还能咋隆重的办?”林爷爷嘀咕了声。

    林大爷和二位堂弟看了他一眼,忽然哈哈大笑:“我们能不知道你有钱没钱?

    你家三柱服兵役得胜授官回来时,办了全族的流水席,开了一回祠堂,这孙子又考中了举人和秀才了,咱们还不得…又开祠堂啊!”

    “又开祠堂?不等到过年时?”林爷爷吓了一跳。

    “没错!就是又开祠堂!”

    “到时候咱们族里在县上请个社戏班子,好好演他个三天三夜!

    再在祠堂摆上几桌,请县学的教谕教授,还有几个家族有名望的人,一起吃顿饭!”

    林爷爷还在震惊中,大堂兄这个族长居然说……为了庆祝他孙子考中举人秀才,要开祠堂请戏班?

    虽然不是祭祖,但也差不多了啊。

    到时候肯定附带着要给祠堂里供奉的列祖列宗上几炷香的,那么简易的祭祖仪式也就跑不掉了。

    作为事主,自家林达和小川还不得一起上头香?

    嘿嘿,这样真好!

    林爷爷心里喜孜孜的,儿子孙子出息,他这个做父亲当爷爷的,在兄弟们跟前也很有面子。

    ……

    族长和林老秀才父子俩留在了二房这里住下。

    另二位房头老家主,在林爷爷这里吃完了晚饭没待多久,商量完后续的庆祝事宜后,很快就站起来告辞了。

    他们还要回去着手安排筹办庆功酒宴、请戏班子,以及如何激励小辈们的事,这些都要在开祠堂前完成,也是有的忙了。

    但为了林氏一族大事,他们虽然忙,但心里很是喜孜孜的,充满了干劲。

    古之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而年轻一辈中能出两个头面之人,他们心里哪能不高兴。

    晚上临睡前,林大爷抓着林爷爷的手,认真道:“二堂弟,你家林达已中举人,我就不多说了。

    中进士啊,那真是祖坟要冒青烟的事情,我不做奢望。

    林川,这个小三娃是以院试案首的名次考中的秀才。

    如今更是廪生,一年里从官府领到的俸银就足够他一年开销。

    你不要再说没钱的话。哭穷不是这个哭法。

    日后,你还须多多督促他勤于课业,切不可因为考中了秀才就得意忘形。”

    说着,林大爷和林诚都是一脸的羡慕,两父子喝了酒,有些醉意的同时感慨:“他的性格沉稳,将来…比你家林达…走的更远!

    咱们这一支,复兴有望啊!曾祖泉下有知,应该会瞑目了。”

    林爷爷闻言不大高兴,你父子俩又怎知咱家林达走不远的?少说些挑拔他们兄弟之间感情的话。

    “大堂兄,伯敦,你们俩不要说话了,喝了酒早点睡吧!”

    林诚看出了堂叔的不高兴,也不再多言。

    搀扶着父亲进了堂叔的房间,两父子今晚在这里的另一张床上挤一晚了。

    “二堂弟,多督促你家的几个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林大爷真的有点醉了。

    林爷爷闻言,用力吸了口气,不跟好强了一辈子,又失意了一辈子的大堂兄那般见识。

    只点头道:“放心,只要愿意读书,我都会多多督促他们!”

    事实上,林爷爷心里很明白,以他家小川的自觉自律,不需要他去督促个啥。

    林川那娃小时候就对林潭说过一回,总是要大人督促才想着念书的人,是念不好书的。

    他不可能总追在小潭身后念叨着让他读书,作为兄弟,他提醒三次,读书习字要持之以恒,已经是仁至义尽,顾全了兄弟情意。

    “这便好。”林大爷点头,坐在床边上,任由儿子服侍他洗脸洗脚,上床睡觉。

    两个喝多了点酒的人睡了,林爷爷哼着山里小调,心情不错地去到林潭的房间。

    他和林奶奶今夜只能睡孙子的房间了。

    今天,可以说是他几十年来最为高兴风光的一天了。只有高兴,而没有别的情绪。

    谁能想到,他一个以前一直在地里林间求食的苦哈哈,如今也是全族、全村、全镇人都要羡慕的对象了呢?

    林爷爷少年时期过得很辛苦,自小便丧母的他,有幸父亲为了他们兄弟而没有续弦。

    可在十四岁的那年,父亲和长兄又因打猎受伤而相继去了。

    虽说在族中长房大伯的关照下长大了,又买了个贤惠的媳妇,但那些苦日子是真的苦。

    夫妻俩省吃俭用几年,才有了五亩薄地。

    那时候,几个娃儿有点头痛脑热,也是喝点草药水就行啦。

    幸在,娃儿们结实,拖着拖着也拖大了。

    因为早年的家境困顿,林爷爷成婚也比较晚,最终买的从四川逃难来的林奶奶。

    二十二岁了才有的大柱。那些年日子过得苦,能够囫囵着活下来已经是万幸。

    直到大柱能帮忙了,二柱也是个半大小子了,日子才一点一点的好起来。

    不过穷怕了的日子,还是养成了林爷爷平日爱算账,爱喊没钱了的坏毛病。

    在某些方面,林爷爷和林奶奶夫妻绝配,就是两个斤斤计较的老头子老太太。

    往事可堪回首,年轻时苦点不算什么,如今的林爷爷对当下的生活十分满意就是了。

    回到孙子的屋里,就见林奶奶正带着长子长媳在那整理张衙役他们带来的贺礼。

    那都是衙门赏给院试案首的奖励,笔墨纸砚那都是奖励读书人取得成就的常规操作了。

    只是这次中秀才的人多,奖励的东西稍微多了一些。

    在包袱的显眼位置,放有一张书写明白的礼单。

    林奶奶便将它交给了长子,让他念出来,好让大家清点。

    “清点个啥,张衙役他们还能在这关头贪去了不成。”

    林爷爷乐呵呵地说着,一副大气无比的模样。

    但他本人却双眼放光地走到贺礼前,蹲下身一一摆弄了起来。

    林大柱见状,失笑一下,也跟着父亲母亲一起,对这些贺礼进行整理。

    在笔墨纸砚的最下方,林爷爷翻出了一封红绸包裹的银票。

    拿起来数一数,居然是五张十两和一张五两的银票,共有五十五两!

    原本考中秀才,县衙会奖励每名秀才十两银子。

    但轮到林川这个案首,这奖励额度提升到了十五两,以示县尊对院试案首的奖励。

    林爷爷数着银票笑开了花,数了三遍又递给老伴。

    “柱他娘,你也数一数!”

    “呵呵~咱们给大海他们去考试的花费已经回本了。”

    “别人家娃儿读书都是往里死命花钱,咱们家几个娃儿,读了书得了功名,完全不用赔钱啊!”

    袁秀英算算三个儿子读书的花费,的确没有赔钱!

    屋里的两代人心里都美滋滋。

    “柱他娘,将这银票收好,五十五两银票,还给长孙媳妇十两,一个娃儿给他们留五两作为私房钱使,剩下二十两,就是咱们这次办庆功宴用的。”

    “猪、羊、鸡、鹅这些,咱们自己喂的,菜也有。

    我算了算,这次有咱们林达的中举,收的礼可能会重一些,应该不会赔钱!?”

    这会儿林爷爷也想通透了,几个孙子科举有成,合该欢庆一回。

    “那…是在乡里办,还是去县上办?”林奶奶的话一问出口,林大柱和袁秀英夫妻俩的目光刷一下看向了林爷爷。

    “就在乡里办。去啥县上?不去。”林爷爷摇头。

    “咱们林氏百多年前来到了这里,本来就已经是这茶山镇的村民了,做人不能忘本。

    咱们可以请县尊以及县学的先生们来喝酒。不能去县上办。”

    “至于,族长和大诚侄子那说笑的话,咱们听听就算了。”

    林奶奶和林大柱夫妻都若有所思地点头。

    ~~~

    袁秀英笑咪咪地拿着十两银票去还给长媳。

    虽然大儿子吊榜尾,成了丈夫嘴里的孙山,但她也很开心。

    丈夫在海娃三岁开始就有意的教他识字,学了十七年,总算有了满意的结果。

    进了长媳的房间,吴兰看着银票摇头:“娘,这十两银票,你们拿着吧。这办酒席,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袁秀英闻言笑了,欣慰于长媳有长媳的样子。

    连连道:“你爷爷还给你的,你就收着吧!办酒席,长辈会有办法的。”

    袁秀英眉开眼笑,自家的这长媳,虽是山里人家养出来的,可也是那吴家族长之女,年仅十七岁,啥都会。而且善解人意。

    不为钱财闹纠纷,一家人和和气气的日子就过的舒心。

    ~~~

    肖家,肖老郎中和老伴正在泡脚,搓着大脚丫子对孙子道:

    “小杰,你这妹夫、五兄弟都已经考中了秀才,下次竞争就不那么大了,你中的可能性很高。

    他成了廪生案首,你是做人家大舅子的,也不能落后多了啊。”

    肖杰默默地将看向窗外的目光收回来,看向自家爷爷,用力点头道:“我这就回房温书去!”

    “哎,慢着。”肖老郎中将他喊住。

    “帮我们先倒了洗脚水,你也去锅里舀药汤泡一泡。

    读书不在于这一时,身体健康很重要。”

    想着孙子的身体,肖老郎中开始碎碎念。

    “有空,你也要多去外面走动走动,你看你妹夫家的几个,总是早起日落的跑,多健壮。

    读书累了,你帮着种种药,再接待接待病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有脚踏实地去领略了世情,读圣贤书的体悟才更深,才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

    将来作文章,自可起于微末,发于华枝,落于。”

    “这些你可要用心记着。”

    肖杰恍然地点头,老祖父这是在教导他,要如王阳明先生所倡导的,知行合一。

    多去践行书中所学的人生大道理,才能作出可垂范的好文章啊!

    说得好有道理。

    就在这时,肖老郎中和老伴都提起双脚,放在一边的矮凳上,看着肖杰道:“就这样吧,你替祖父祖母去倒了洗脚水。”

    肖杰回头,看着爷爷奶奶还温漉漉的双脚,感觉有点幻灭。

    视线上移,王阳明先生高伟光正的形象远去,自家老祖父花白的胡须在飘啊飘的!

    不过,肖杰没说什么,还很贴心地给祖父母递上擦脚布。

    然后,提起挺重的洗脚桶,一步一步走向后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