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九十八章 家族观念

第九十八章 家族观念

    祠堂内,林川和嫡出的族兄们一桌,林大伯也与嫡出的叔伯们坐在一桌,族长和大堂伯与林爷爷等几位家主一桌。

    他们大人于席间互相交流,不断敬酒。

    渐渐地,林爷爷和族长、五爷爷都有些喝高了,他们仨面色涨红着,兴致越发高,声音越发宏亮。

    就在这祖宗位列之所,不断回忆着过往、畅想着未来。

    “二兴(林爷爷小名),我跟你讲,我死、死而无憾了。

    咱们这支兴旺了,合…咳,合该回归主宗主族的…不然,我没脸下去见祖父。”

    大爷爷一把揽住了林爷爷的脖子,凑过去道:“祖父说,咱们林氏,自始祖拱辰居于闽省起,那时已有七百年,到现在…”

    他颤颤巍巍掰手指头:“到现在,主族居祖地已有了八百年。

    八百年啊,周朝文王、武王和羌太公创立的朝代都消亡了,咱们林氏还存在…

    这八百年间一共出过一百多个秀才、五个举人、二个武举,二个进士,鼎盛年间,全族祭祀时,光是秀才就有三十多个!”

    “兴盛吧!”

    “那时,周边的女子皆以嫁到咱们林家为荣!”

    “咱们二房,至到曾祖无辜受冤,祖父、三位叔祖父从天堂到地狱,不过是半日之间。”

    “主族将咱们这支除族,曾祖父心里憋着气,还未到达这处流放之地,便死于半途。

    他老人家咽气之前,让祖父发誓,一定要振兴咱们林氏二房这一支…

    然后,让长房主支求着咱们回归一族。哈哈哈…他们终于写信来了。祖父看不见,我报给他听!”

    一旁的五爷爷和六爷爷也听得泪意淆然。四爷爷只垂目听着,不发表意见。

    听到这,林爷爷不禁点头道:“我对祖父也有点印象,咱们名义上是可以回归。

    只是,到林文、林达他们这一辈,已经出了五服了。

    我和我家老婆子,习惯了这处地方,人老了,不准备寻根。”

    大堂伯林诚面色微红,语气不变,扶着他爹道:“确实啊,已经过去一百年了,咱们不忘祖,但也乐意在这里开枝散叶。

    希望咱们林氏这一支,继先祖之志,男的负凌云之气,迅猛强奋,女的抱咏雪之才,贤惠明聪。

    全族上下,敦宗睦邻,慎身修永,在这新场县,真义府,上下十里八乡,也成为‘名门望族’。

    到时候,希望别人能够称西坡村为林家村。”

    林爷爷拍腿哈哈一笑道:“大堂兄,大侄子,咱们脱去罪身才十九年,已经有此成绩,不负祖父和曾祖之望了。”

    大爷爷迷离的听到这,念叨:“是极是极!”

    五爷爷和六爷爷醉醺醺地直点头,四爷爷若有所思。

    林大伯念及当下林氏这一支已经开始昂首的文脉,虽不敢与往昔相比,但也可以面对列祖列宗了。

    大堂伯也颇欣慰地点头,他中了秀才,已算完成了任务。以后,就只能看下一代了。

    “林氏曾经的辉煌,那都是一百五十多年前的事了,自曾祖那事过后…到我任族长以来,到脱罪…

    咱们流放到这里的分支,现在出了一个举人,七个秀才,一个童生……这会儿,总算有些逆转的势头了。”

    说到这,林继宗眼眶里终于忍不住流出了两行热泪。

    作为族长,他心里压力大啊!

    林家自三十年前开始,读书的越来越少,天道变,世道乱,人命是朝不保夕,大家似乎看不见光。

    有几个族弟,出去闯荡了以后再没回来。也无消息。

    他们怕死的,留在山沟沟里反倒是保下了一条命。

    到了如今,林氏这一支发展成这样,大家已经是拼尽全力了。

    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举人,七个秀才,一个童生。

    这对于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大族来说,虽然算不上多么荣耀,但也可以告慰祖宗了。

    今年冬至祭祖时,作为族长的他也知道该怎么向列祖列宗禀报。

    除了宽慰先祖,咱们林氏这一支伐木为居、劈山为田,今又添了祖田多少,新增了丁口多少…

    还可以说说文教,再大大的述说脱罪之后,儿孙们为振兴林氏的努力,太平之年到来,值得欢欣的一幕幕场景。

    不过也确实,当下的林家在这大山里也算安居乐业,生活过得也确实还可以。

    或许比起最早到闽地的先祖衣食来,恐怕也是不遑多让的。

    对于曾经文教兴盛的大家族来说,在文教方面终于也有话可说,不再有辱先人。

    以前写祭文时作难不已的老族长,现在终于浑身通泰了!

    完成了祖父的遗愿,他真的是死而无憾。

    他已经年过古稀,可以卸下肩上的担子了。

    以后,这家族每年陈词总结,就交给长子林诚书写。

    儿子比自己有福,家族的文脉之势已发生逆转。

    他敢说家族自此走出了不断螺旋下跌的趋势,未来几年,儿子不必为主祭词犯愁。

    这也是他今年借此,好好修缮祠堂,振兴一下族学,办完了一任族长该办的事情,然后退休。

    希望在儿子任族长的时间里,家族能够重新兴盛。

    林川和林江、林文、林樟看着大堂伯(父亲)、大伯(父亲)还有族长大爷爷、几位族爷爷都在谈论家族兴衰方面的大事,也不去打搅,举杯互相示意一下,慢慢品。

    其实,林川是不愿意这一支林氏回归主支的。

    当初,祖地那两支为自保,逐了这一支出族,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回归呢?

    树大分桠,儿大分家。

    流放,也是给了林氏这支一个契机…到另一省开枝散叶。

    人呀,只要不死,不认命,就要无限希望和可能。

    百年光阴,人事全非旧时。

    最老的一代与主支也未曾相处过,无甚感情,血脉也已经远了。

    大家各自发展,知道有对方是同祖宗的族人就算了,此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林川猜测,大概那两支发展不大理想,才有写信来此之事。

    “来,小川,别想那么多,咱们吃菜吃饭,什么都在菜饭里!”

    林江见堂弟心不在焉,给林川夹去一块鸡肉,劝慰道。

    “对,吃菜!小川年少不能多喝酒,那就多吃菜!”林文也劝。

    然后,他与林江碰杯:“咱们是兄弟,什么都别多说,一切在甜甜的米酒里。”

    林文和林江的性情都疏阔,平时喜欢饮酒,但不怎么能够轮到他们饮,此时,正好畅饮起来。

    林大伯只饮了少少酒,他得顾着这会儿已经八分醉了的老父亲。

    林爷爷与族兄族弟们此时是高声畅谈,聊到兴处,在花白胡须的五爷爷带领下,几个老头子居然敲着碗唱起了闽南小调来。

    一时间,祠堂里饶口的古腔古韵回响,虽然不太齐整,但激昂的情绪却透过祠堂大门,传到了外面的道地。

    这…莫非是乡音永不忘,代代相传!?

    那场景,林川竟看得有些感动了,心说,自己不赞成回归主支,是不是太过市侩?

    如此重情的家族,自己自当融入进去,拼尽全力去守护,去带领族人走向新的辉煌啊!

    祠堂外,十二叔、十四叔他们听着祠堂里传出来的歌声,手中的筷子微微一顿…

    和其他几桌的人一样,都停下了对美食的索求,大家静静地看着祠堂,几个会此调子的族人,也跟着咏唱了起来。

    如此家族,自当源远流长、灿烂多姿啊。这就是大族的魅力。

    林奶奶、四叔祖母、大伯母和小吴氏,五房六房的婶子嫂子们,更是深受感染…

    她们都深情地望着自己的夫君,这会儿只觉得自己仿佛融入了这一集体当中。

    尤其小吴氏,作为新嫁到林家的小媳妇,来自少数名族的她,可能更懂得家族凝聚力的重要。

    她作为女孩子,嫁人时从一个大族剥离,需要融入到另一大族,而融入这一家族的基础,是源自她自己的丈夫啊。

    那个此时在祠堂里,正拉着堂叔子,与众位族老不断敬酒、合唱的翩翩男子。

    此刻此景是如此的光辉灿烂。

    一时间,她不由有些看痴了。

    而林川则庆幸,天啦,幸好前世去过福建,专门学过闽南语,会听会说大部分闽南话。

    ~~~~

    清晨的这场聚餐一直持续到中午方才结束。

    林川等人从祠堂出来,林爷爷是由大伯背出来的,大伯娘见了,赶忙过去搭把手。

    林奶奶见了抱怨道:“哎呀,咋子喝成了这个样子哦?”

    “这人都老了老了,还不知道控制到。”

    林大伯边快走边笑道:“难得爹今日高兴,就与族长大伯他们多喝了几杯。”

    林川的视线看过族长那边,就见大爷爷同样在人背上,背他的是三房的林聪。

    林聪干习惯了木匠活的,有把子力气。

    而林诚堂伯和林文族兄,那是少了农活锻炼的书生,少了力气。

    林奶奶见状,忍不住笑出声。

    她刚才倒也不是真的生气,毕竟今天是喜庆的日子,男人们多喝一些酒也可以理解。

    加上林爷爷“望子成龙”“望孙成龙”的梦想皆已实现,那还不得在族人面前得意几回!

    “好了小川,你爷爷这边我们看着就行,你和大江去跟大伙儿打声招呼吧。再跟着帮忙清理家什,归入族里库房。”

    林奶奶交代完,就与林大伯娘一起,看护着林大伯背人回家。

    林川点了头,跟在携着小吴氏的林江后面,来到位于祠前道地的各桌,跟还没有离场的女性长辈和嫂子们打招呼。

    又向诸位男性和女性长辈行了一个后辈礼。

    只是,还没等他说话,几个年长的叔祖母让人将他搀了起来。

    “小川和大江莫要这样子多礼哟,我们大家都是族亲,不用这样子呀。当不起当不起!

    你看,我们家的这些小子都是大咧咧的,多礼了,显得奇怪。”

    “幺婆说得哪里话,枫堂兄他们见了我爷我奶也是很讲礼的。

    你们都是家族前辈,自然当得起我们俩这一礼的。”

    林川和林江坚持将礼行完,如此谦逊姿态,倒是让在座的长辈颇为感慨。

    接下来,林川和林江又一桌一桌地向众人打招呼,等全部都问候完了,这次家族聚餐也就结束。

    妇人们帮帮忙忙清洗干净碗筷碟盆,然后,纷纷拱手,道福,互相告辞,起身回家了。

    几个没喝醉的族中叔伯开始安排人手进行扫尾工作,一张张座椅板凳擦洗干净,被收入祠堂库房。

    与此同时,打扫完场地后,从外面请来的戏班子也开始了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按照大爷爷的安排,从今天傍晚开始,戏班子将在祠堂前连演三天三夜的大戏。

    也算给娱乐活动不多的林氏族人以及上下几个村和镇上人,带来了难得的欢腾,又如节日一般。

    到时连带着镇上的小贩也会自发推着小车,随戏班子云集而来。

    其中的热闹,自不用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