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九十七章 回归主族

第九十七章 回归主族

    吉时将至,林川等人重新回到祠堂前的道地上站好。

    这会儿,林爷爷也从一众老爷们的奉承话中挣脱出来,站到了林家二房的首位,昂首挺胸,精神矍铄,完全不像已近古稀之年。

    林川偷偷望了一眼前方,心下一笑,自家这老祖父,越活越有劲头了。

    他今天简直比自己这个小三元还要风光呀,这段时间,让他可算在族里镇上,都出尽了风头。

    此时,东南西北,四方山峦已经开始泛白,看天气,再过不久,温温柔柔,暖暖和和的日头就将升起。

    一直站在上首,担任今日主祭的长房大堂伯算了算时辰,觉得差不多了,便挥了挥手,让众人按照队伍站好。

    祭祀设主祭,主持整个仪式的进行。

    各方按礼仪规定位置站好。

    五房和六房虽然是两位继室所出,但从礼法上讲,也是嫡支。

    所以,他们二房的代表与长房二房,并排而站。

    五爷爷虽然无意让几个儿孙去经商,但也强行阻拦,算是比较开明有见识的老头子。

    此时,长房的大堂伯,不出意外,他是下一任族长。

    身着一款经过几朝改良的汉制祭服,精神抖擞。

    从周礼上讲,有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

    而国家,有国有家。

    对于一个延绵数百载的家族而言,祭祀也是全族的头等大事。

    其形制也十分严肃,主要体现在服装上。

    周制,公卿冕服而祭,而到了前朝的大明朝…

    开国君主认为古制太繁琐,只允许冕服用在祭天地、宗庙等特大典礼中,小祭祀一概不用。

    冕服自此成了皇室的专属。

    大清朝又基本上延续了前朝的礼制规仪。这是公祭礼仪。

    而民间祭祖,则称为家祭或私祭,礼服一般用玄端服,所以此时的大堂伯,一身赤缘黑衣,内为褐黄裳,头戴梁冠,手持笏板。

    一副庄严隆重的模样。

    排在最前头的当然是族长大爷爷,而站在他左右边上,与他错开一个身位的,则是二房和五房六房的家主。

    今日的主角,看来是长房。

    不知道突然发生了一什么大事要事,让大爷爷欲以此加重长房的地位。

    上次的祭祖,是林达、林川几兄弟为主角。

    不过,林川作为今日参加祭拜的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还是很惹人注目。

    再他身后,是十几个上了些年纪,头发花白,可称为老者的族人。

    他们就是林氏一族黔州这一支的族老了,均是族里各房各支德高望重的老人。

    一共十二个,两辈人。

    不夸张地说,年纪更长些的爷爷辈,在西坡村这地界里,他们手里的拐杖对于族人,可比起县衙的文书还要管用。

    在这一个小小的林氏分支宗族里,每一个族老的背后,至少都是八九十个家庭。

    平时就由他们,再加上族长大爷爷以及大堂伯和大伯两位秀才,一同决断着林氏这支的各种大事。

    当然,自今年年初开始,他们中又再添了三个话事人。

    一个是林三柱,一个是五房的十四叔,还有一个就是林达举人。

    林川作为族里的第八位秀才,哪怕他是县学的廪生,是小三元,可是年龄摆在那里。

    他和林海、林江等几兄弟,有资格参与全族大事的旁听,但还不足以决断。

    队伍的最后,则是全族比较有影响的几个家庭的男人,族里首富十四叔林泉和十二叔赫然在列。

    他们俩什么时候到的,林川也没有注意到。

    时间就在众人的翘首等待中悄然的流淌。

    直到东边的天空逐渐发亮,百年新兴,充满活力的西坡林家村,在曙光普照下的瞬间,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村子四周,连绵起伏的巍峨群山如坚实的屏障,狭长蜿蜒绵亘的涧溪细细流淌,在晨光照耀下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丝带。

    山腰里,民居成带,山脚田川里,阡陌交错,平野空旷,隐约可以看到远处几缕炊烟袅袅。

    那是家住对面原坝和东方山腰里的人家早起,开始了生火做饭。

    “吉时到!辟户!!”

    随着一声呐喊,大堂伯身着主祭服,走到了队伍的最前方。

    随即在一阵大鼓声中,朱红色的祠堂大门,也在几个年轻族人的推动下,随之打开。

    “进祠堂!”

    大堂伯手持笏板,高声唱完,就站到了一旁。

    作为主祭,他要目视族长率着众人走进祠堂,等所有人都进去之后,他才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所有参与祭祀的人员全部进入,祭祀仪式也即将开始。

    “啧,今日的饭菜好丰盛啊,看,又有鱼又有肉……”

    “可不是,族里开祠堂,这可是大事!”

    “咱们这回不知是托了哪一位的福喽!”

    “是啊,还有这锅红烧鸡肉,又香又嫩。”

    “看得口水都出来了。”

    祠堂外,围观的妇人群里传来了议论的声音,皆因各席饭菜都已上桌,然后就听见几个长辈招呼大家赶紧找位置入席。

    “大家别干站着,赶紧入席啦!”

    “对对,先找地方坐下!”

    “大哥,我们坐哪,我要小孩子那一桌。”

    “小树,这边来的都是大人,可没有小孩……”

    四房的三伯娘笑着说道:“我们也找位置坐下吧。”

    然后就与大伯娘袁秀英、小吴氏、四房的媳妇杨氏、胡氏她们一起,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坐席。

    林智、林聪和林树、林杉他们的位置被安排得十分好,正对着祠堂的正门,所以他们可以看到祠堂里面的情况。

    同坐的还有三人,是另外三户人家的代表,也都是关系比较亲近的族人。

    几人互相打了招呼,简短寒暄过后,便都看向了祠堂方向。

    等里面祭拜完了,就可以宣布开席。

    ~~~~

    林氏一族的祠堂,因地形而建成的中号“三合院”,背山面水。

    北南两角,按照风水讲究,各放置着一口大号的水缸,表示聚财安康,有辟邪、避免邪火之意。

    祠堂正堂面向东方,正堂也就是摆放牌位和族谱的地方。

    南北则为两廊庑房,平时专用作存放祭祀相关的用品,其中北侧庑房的前面,还搭有一座戏台。

    此时,大门前的坝子两侧,已经摆上了六张大圆桌,这是待会儿聚餐的地方。

    眼下场合严肃,丝毫不啻于当初县学的入泮仪式,故而林川可不敢打马虎。

    他跟在爷爷和大伯的身后,一路从院门口来到了正堂前。

    正堂名为敦厚堂,也叫享堂,只见堂前立有一尊大号的玄漆铜香炉,门楣上则悬挂着三副匾额以及四副楹联,堂内木框灯笼高高挂起,看上去十分庄重。

    正堂内设神龛,供奉着林氏这一支族历代的祖宗牌位。

    “众人列队!”

    大堂伯匆匆走到享堂前。

    之后,六房几十号人就分为六列站好,由大堂伯宣读祭文。

    大堂伯不愧是全族最年长的老秀才,要说主持族中的祭典那是当仁不让的。

    资格比林大柱要老,更合适。

    尽管他是第一次主持祭典,但这次宣读祭文却十分熟稔。看来早已见惯且有排练过。

    不过这次祭祖与往常的冬至祭与年祭不同,这次实为报喜,是临时的祭祀,所以流程稍简,言语中也更多了几分慷慨激昂。

    “列祖列宗在上,今有林氏子孙虔备香楮财帛,三牲畜果,不腆凡仪,乃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虔敬。

    想我林氏黔州分支,不忘祖训,和气致祥,耕读传家。

    今有嗣孙林达,中试己丑年秋闱举人,嗣孙林海、林江、林逑、林潭、林川中己丑年茂才。

    林川乃童子试三试案首,忝作县学宫廪生,己丑年小三元。”

    “特此容禀!

    另,闽粤两支欲迎本支归入主族,嗣孙林继宗遵从先祖父遗训,已决议归入闽支主族!”

    “浩浩宗族,皆赖吾先祖创业之艰辛;硕硕人丁,皆赖吾先祖德泽之庇佑!”

    “我等林氏后人,本族嗣裔,孰能不敬仰。

    今列宗庙前,伏祈天地众神来格,列祖列宗来饮尚飨。”

    “并献捷报于宗庙,并呈归主族之讯息于先祖,以慰列祖列宗之盼!”

    翻译过来可能就是:

    几个祖宗,看看哪,咱这支有子孙出息了!主族也联系咱们了!

    全赖列祖列宗保佑,今天准备了三牲畜果、香楮财帛,小小意思,主要是想献捷报和回归主族的消息给列祖列宗,还请列祖列宗高兴之余,光临享用。

    大堂伯念完主祭词,便让他老父族长上前。

    老族长走到神龛前,从儿中手中接过三炷香,点燃后用手扇了一下,振振有词:“嗣孙继宗,容禀众位先祖,现又有贤嗣孙七位学有所成,中举人和茂才,当此良辰,特携贤嗣孙代表林川,再亲献捷报!”

    说完,他手里持香稍微拜了拜,然后就将香交到林川手中。

    “小川,你来上头香吧。告诉祖宗,你和兄长们再接再厉!”

    “好的,族长大爷爷。”

    林川闻言点了点头,当即上前一步。

    这都是事先商量好的,由他当代表来上头香,然后敬献捷报,行叩首礼,完成仪式。

    从族长手中接过香后,林川稍稍定了定神,随即面朝神龛,口中念道:“嗣孙林川,祭精诚招,伏惟尚飨!”

    说完,他伏身拜了拜,就将手中的香插到了香炉中。

    一旁主持仪式的大堂伯见了,微微颔首,走过去将事先准备好的捷报交到了林川手中,由林川亲自悬挂到神龛前的架子上。

    然后焚烧手写的祭文,抄录的几份捷报和主族族长写来的书信。

    礼毕。

    林川又跪下拜了拜。之后才轮到其他人,一一给祖宗上香、跪拜祈福。

    等一切都结束,祭献仪式完成。

    接下来就该开席了。

    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之后,众人便坐到位于院子内外的几张大桌前,尽情地畅饮起来。

    此时祠堂里也摆了六张大圆桌,各家代表齐聚一堂,便边吃边聊了起来。

    而祠堂外,听到里面响起鞭炮的声音,众人也知道里面的仪式已经完成了,顿时拿起筷子,朝着自己喜爱的菜品伸了过去。

    祠堂内外都推杯换盏,一时间热闹极了。

    林川夹菜时,看了一眼面色平淡的爷爷和大伯,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清楚回归主族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