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零四章 突来的邀请

第一百零四章 突来的邀请

    到了城门口,林川几人下车,让林大兵赶车回去。

    进了热闹的县城,途中遇上袁驰,师兄弟四人又去书店逛了逛。

    林川买了一本清华月报,林江买了一本《三拍二岸》话本,王荣买了一盒松烟墨,袁驰只看了看。

    之后,王荣因为不是正式的县学学子,在斋舍中自然没有住处,所以回的是他自己家。

    王家财大气粗,宅子和店铺占了桂西巷小半条街。

    王荣一个人住的小院,比林川家的小院还大。

    这让林川想起前世的一个土壕朋友,她买的豪宅,洗浴间已经当林川(罗忆)买的整套住房。

    让自诩心性淡定,不仇富的林川差点想掐死那个壕友。你买了豪宅就买了吧,显摆什么哟!

    还要打击人努力一辈子也买不起养不起豪宅的人。

    林川、林江、袁驰三人与王荣简单道别后,就回了居仁斋住所。

    袁驰这次回家主要参与了婚事的筹办。

    男女双方家里该走的流程都已走完了,只等良辰吉日到来,就可呼朋唤友,于家中举办婚礼,结百年之好。

    另外,袁驰私塾的事也进展得很快,袁家院子前已平整出了一块土地,以作孩子们的活动地。

    袁驰说他回去时,看到几个匠人正在紧锣密鼓的赶工,边上还有附近几个村长在监督,想来距离完工也不远了。

    所以两件喜事相继到来,让袁驰的心情十分愉悦。

    这一路上,他嘴角都挂着笑,那是对现实的满意,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憧憬。

    林川看着他,心里再次慨然长叹,乐观积极的人,努力了,生活总会给以丰厚的回报。

    一进乙字三号房舍,他就从书箱中掏出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的是一些番薯干。

    招呼一旁正在看书的林逑、林潭:“二位林兄,这些是我奶奶晒的,味道还不错,过来吃些吧。”

    林逑看到林川和林江回来了,正准备过去对面找林川说话。

    这些天就他们二人在房舍,除了看书就是练字,很是寂寞。

    二人对番薯干自然不陌生,自家也年年晒的有。

    这是新朝建立之后,才在本地流行,并由官府参与推广的一种农作物。

    据说来自西方外邦,食用方面与汉人本土的薯类,如芋头和木薯颇为相似,故而有了番薯的称谓。

    又因表皮呈现粉色、红色,形状像火苕,又被当地人喊为红苕。

    经过十九年的推广,可能整个大清已经普及。

    新场县,林川出世那年已经看到了它的影子,当时就已经在尝试番薯的推广。

    因其产量高、生长条件简单,已逐渐被民间接受。

    只是因为它块茎大,种植时候容易造成吸收过多的肥力,不利于其它作物生长。

    所以,农人们一般不将它们种在干田里,常是在山间坡上随意开垦一片地,将它们种上。

    红薯喜欢草木灰一类的钾肥,鸡粪农家肥,不适用氮肥。

    “这是番薯干呀,我以前吃过,还是不错的吃食。”

    李秀才和林川自隔壁和斜对面笑呵呵地走过来,各捻起二根。

    李海鹰正欲将红薯干放入嘴里,又一顿,遂即微微皱眉。

    “就是吃完之后吧,体内的虚浮之气隐有下坠,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那是大大的不雅。”

    林川和袁驰闻言,差点想翻白眼,对视上,不由会心一笑。

    李秀才说的那是吃多了的情况下,袁驰带来的这点,一人可以分得三五根,纯粹是个心意罢了。

    吃任何食物,都得讲究一个度。黄豆之类,不也如此。

    不过,番薯这个作物,确实不如与它同样来自番邦的“土豆”更高雅合脾胃。

    只可惜土豆虽说更“高雅”更合脾胃,但也更娇贵。

    气温十几度时种植,选芽点多和健壮的种子。

    适合的土壤为沙质土壤,而且要肥沃疏松。

    在种植之前将土豆按芽分布而切开种植,切完之后要将切口的水分晾干和用草木灰消毒。

    目前,农人栽培常有失败的例子,远不及番薯那般烂贱。

    有时候明明种下去一斗,收获还不及一斗,光长茎叶了。

    但某种意义上,无论是土豆或者番薯,都是近些年才逐渐推广起来的,对于缺少土地的人家来说,简直是救命的法宝。

    县学里的秀才,都算是经过饥荒,也饱读诗书之人,知道历朝历代都不乏饥荒之事。

    农作物产量低是造成饥荒的根源,而饥荒又是造成改朝换代的根源。

    此时,他们咬着番薯干,都隐约觉得,有了这两种作物和近几年推广的玉米之后,一场盛世似乎抬眼可见了。

    “哎,对了,小川,你休沐回家时,有一个人来学宫找过你。”

    林逑正坐在案前喝着茶吃着番薯干,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对林川说道。

    林川愣了一下:“谁找我?”

    林逑摇头,咽了茶水回道:“我不认识,他也没有自我介绍,只说下次再来!”

    林川狐疑地看向林潭,因为自己认识的人,林潭都认识。

    林潭对林川摇头:“前天我不在斋舍,我没见到人。”

    李秀才补充道:“是一个略微有些矮胖之人,大概四十岁左右,穿着还算得体,一副掌柜装扮,人看着十分精明的样子。”

    “像掌柜?”林川想了想,摇头,他与任何掌柜都没有交情。

    以前他和堂兄们抄书卖,皆是大伯代他们卖到书店。

    “既然他说了下次再来,若找你有事,就一定会再来的。”林江闲闲提到。

    “嗯。”林川点头,抛开了这件事情。

    不过,他有印象的是县上清华书局的掌柜,也是一副矮胖精明的样子,但林逑他们不认识,就说明不是他。

    几人正说笑着,李宗瑞引着那位他们刚刚谈及的人来了。

    他拉着林川介绍道:“林兄,这位是清华书局的新掌柜,他有事找你。”

    “陈掌柜,这位便是今年的小三元,林川林明德了。”

    林川拱手:“陈掌柜好!”

    斋舍里的几人都好奇地打量一下陈掌柜的样子。的确矮胖精明。

    而陈掌柜笑得像个弥勒佛似,不大不小的眼睛,特聚光,上下打量了林川一遍。

    “在下姓陈,忝为新华书局的新一任掌柜!

    不知林秀才是否方便,若方便的话,随我去一趟书局,我找你有些事情谈。”

    “现在吗?”林川看看天色,很快可以吃晚饭了。

    “嗯,现在!等一下,我会请林秀才吃个便饭!”

    林川想想便答应了:“那好吧!我现在随你去一趟。”

    他回头对几个兄长示了一个眼色,意思是:不必等他回来吃饭!

    林川随陈掌柜走了。

    李秀才看着他们俩并行远去的背影,一脸羡慕:“想不到林兄居然还与县里的清华书局有交情,看来以后购买笔墨,还需林兄引荐一下呀,不知能否便宜一些。”

    林江几人知道李秀才说的是玩笑话,笑了笑道:“生意人敞开门做生意,最注重的就是利润,小川的面子再大,也不及利润啊。”

    “况且,看起来小川也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家卖不卖他的面子还是两说。”

    李秀才一笑,摆了摆手:“你们放心。我比较会察言观色,这掌柜的找咱们的小三元,是为好事”

    “那便好!”林江、林逑几人不禁相视一笑。

    这个清华书局的新掌柜,看起来不简单的很!

    接下来,他们几人虽然有些替林川担忧,但面上还是若无其事地一起到会馔堂吃了晚饭。

    林川随陈掌柜出了县学大门,在门口上了一辆低调的青篷马车,去往清华书局位于县城的店面。

    一路上,林川边思忖边听陈掌柜讲述清华书局的信息。

    清华书局的总店位于京城,是全国连锁店。

    旗下于县级或以上的城池均设有分店,前些日子因业务需要,书局内部进行了一系列人员调整。

    其中真义府的掌柜抽调去了州府(省城)负责省城的新店。

    而新场县原来的马掌柜则去了府城里担任掌柜。

    这空出来的新场县掌柜之位,则由江南小镇调过来的陈掌柜接任。

    江南小镇…哪怕只是一个小镇也应比这里繁华。

    由繁华的江南小镇,调来这偏辟的黔西小县,林川看不出此刻陈掌柜的情绪。

    喜怒不形于色,这个陈掌柜不简单。

    可想而知,开遍了全国的清华书局更不简单。

    林川在这一世的见识少,之前还不知道清华书局是全国连锁店。

    这一位坐镇了县域分店的陈掌柜,大概也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或许是想开始积极拓展书局的自有业务。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而已,他找自己为了什么事情呢?

    林川左思右想想不通,自己没有写小说,没有惊才绝艳的诗作…

    新华书局位于城南,与县学和县衙所在地可以说是一南一北。

    林川与陈掌柜乘马车穿过了整个县城,足足用了十分钟有多才来到书局前。

    黔州的书局,家家店面都年代感强烈。林川也不知道它们是真的历史悠久,还是故意作旧。

    这间县里唯一的书局,不仅设有印刷作坊,连编纂部门,也是小有规模。

    林川下了马车,抬头望望店门前的匾额,稍稍驻足了下,尔后掸了掸长衫,就随着陈掌柜笑咪咪的一声“请”而阔步走了进去。

    刚一进入,一阵熟悉的墨香以及纸张特有的香气便扑鼻而来。

    县城学子不多,因而书局的规模较之府城那家自然小了好几倍,仅是陈列书架就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店内有着三个学子,林川看到了二个秀才装扮进入,这二人他在学里还有过一面之缘。

    “二位公子,需要购买些什么吗?”堂内小厮见有客人进入,便走过去用轻柔温和的语气小声问。

    好似说的大声一点,怕会惊扰到屋内正在捧书阅读的三个学子。

    不得不说,清华书局的小厮服务态度很不错,说话也文雅,由此可见端倪。

    林川见了心里点头赞许,随陈掌柜子踏上一侧的楼梯,到了二楼的一间会客室门前。

    二楼一个小厮打扮的人迎了出来,着意地看了林川一眼,喊了一声“陈掌柜。”

    陈掌柜笑得更讪媚了,躬着腰说话:“劳烦您去禀报一声,小的已经请来了林秀才。”

    那“小厮”点头。

    林川看了,知道见自己的另有其人,看来来头不小。

    他被请进会客室坐下,陈掌柜亲自去斟了一杯茶来。

    林川站起身,双手接过,心里越发惶恐。

    陈掌柜笑道:“林秀才请坐,新场县城这间书局不算大,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主子的办公地点不是与书架位于一个房间,而是隔出了书架、阅读、文墨等好几个房间。

    我这个当掌柜的,办公地点也另有他处。”

    林川捧着茶杯点点头:“…”不大明白掌柜说这些的意义。

    眼睛打量一下,此处有竹织而成的屏风相隔,光线通亮,倒是不错的阅读场所。

    不多时,正当林川轻抿了二口茶水时,就听见一声朗笑进入了耳内,紧接着一位二十几岁,打扮清贵的男子进入会客室。

    “林川林明德,林秀才,今年黔西州的小三元,今日一见,果然是少年有志者,一表人才啊!”

    林川见来人浓眉大眼,气场甚强,熠熠生辉的目光审视了自己二眼,面上笑着说了这么几句。

    他不知对方什么来头,只能谦虚道:“不敢当!不知公子是…”

    “我姓陈,乃这清华书局的少东家。你喊我一声…陈少东家便是!”

    “见过少东家!”林川拱手躬身作揖,行了一礼。

    这少东家一身蓝色的马蹄袖服饰,精致华贵。

    “哈哈,林秀才何须大礼!请你过来见面,是我有求于你。”

    但,林川见他随意坐于主位,神情态度,皆是一副上位者的模样,不大像是有求于人!

    他看一眼陈掌柜:“陈掌柜与林秀才讲讲…”

    “是,主子爷!”

    林川听了这称呼,虽然力持镇定未抬头,心里却惊涛骇浪了。

    陈掌柜看着小小年纪的林川,也情绪复杂矛盾。

    一个大山里的农家小子,偏远州府的小三元罢了,有何值得主子爷特地跑一趟?

    而且,为这个小子,还特地将自己从江南调过来…

    这些情绪,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的陈掌柜,自然不会表露。

    “还请坐下说话。”

    陈掌柜说着,做了一个请坐的动作。

    林川自然从善如流,抬头朝那陈少东家和陈掌柜淡然笑了下,整了整衣衫,便在客位安然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