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零五章 清华月刊

第一百零五章 清华月刊

    “我们清华书局是大清唯一的一间连锁书局,不似别的小书店。

    小书店专职于售卖书籍和各类笔墨纸砚的铺子。

    清华书局是集编纂、刊印、运输、售卖、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团体。

    自然,占地也极广,人员的分工也是非常细密,除了一个大掌柜统领全局外,还有数个主事各分摊一部分事项。”

    陈掌柜先饮了二口茶水,润润喉咙后,又介绍了一下清华书局。

    然后,就带着林川参观书局后院的刊印和编纂部门。

    后院是书局的核心地带,平时一般不带外人进入。

    但不知为何,陈掌柜居然带着林川参观。

    林川见那位少东家并不反对,便知道陈掌柜肯定是遵上意。

    他也不知道别人看中了自己什么,方才带着他参观后院。

    这位少东家来自京城,看他一身气势,定是出自权贵之家。

    陈掌柜先时喊他为主子爷,这个称呼…莫名熟悉啊!

    前世的清宫剧里,林川就见过了几回,不是喊王爷和皇子阿哥之类的吗?

    那名穿越过来当了皇帝的太祖爷或者是当今皇帝,肯定受前世影响甚深。

    爵位什么的,明清综合而定。

    皇家宗室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大臣:公、候、伯、子、男。

    所以,这些信息有时让林川很迷茫,想借用历史的信息,又怕有错漏,不借吧,这些又总是干扰自己的思维。

    “咱们少东家在家里排序为第九,故人们都称他为九爷。

    九爷是聪明之极,思维活泛的主子,书局经营中,一直由他亲自负责着书局的自有书籍编纂工作。

    旗下编纂部虽然人手不太多,但也已经出版过不少清华书局独有的书籍。

    主要局限于一些杂科书,如农书、医书、匠书等工具类书籍,以及画本、游记、小说之类的娱乐作品。”

    “老东家有言,清华书局不能只为了赚些钱。

    少东家又言,能够多赚一文是一文。赚钱与名声和让大清子民懂得生活种植实用知识并不冲突。

    咱们自印的书籍虽然在书局内的销量只是一般,但作为书局独树一帜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倒也是有了一些拥趸的。”

    陈掌柜一边带着林川参观,一边淡笑着介绍。语气颇自豪。

    “甚至,在咱们九爷的提议之下,书局还筹办了一种一月一刊的短篇书籍。

    专供有特长的文人刊登自己的特长,书局予以一定稿酬,此刊名为《清华月刊》。

    凡是入我书局任意店面者,都可在店中进行免费阅览。”

    林川听到这,不由点了点头,心中分外惊奇。

    还真是不能小瞧了古人,营销方面是没得说的,连月刊这种东西都能搞出来。

    要是稍加引导,完全可以成为大清朝的科学期刊。

    再之后就是如何扩大影响力的问题了,这是水磨工夫,需要时间来慢慢积累。

    以后,还可以慢慢细分,成为更专业的期刊。如:《柳叶刀》。

    逛了一圈,再回到会客室,陈少东家问他参观了书局后的想法。

    林川也不拿乔,微微一笑道:“免费提供刊物给购书者阅读,而且这书还是清华书局独有的。

    这种做法可以提升购书者的粘性,还宣传推广了实用科技,是个一举多得的营销手段。”

    陈少东家听了眼露赞许,微笑着颔首。

    “是极是极。此乃咱少东家的良策。”陈掌柜觑着上位的脸色,边笑着点头,边殷勤奉承。

    哪怕出身富贵的九爷,也喜欢听奉承话,这是人之本性。

    当然,对于“粘性”这个新词语,少东家和陈掌柜虽然乍听不太清楚是何意,但联系了上下文,也能明白它的意思。

    “不知这种营销手段施展了多久,取得的效果如何?”林川比较好奇地问。

    他更想知道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于实用科技,是一种什么态度!

    希望他们不要认为是“奇淫技巧”而轻视。

    少东家和陈掌柜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僵硬了下,但很快恢复从容。

    陈掌柜笑着道:“自是小有成效的,哈哈,小有成效。”

    林川能信了他的鬼话?才怪!

    还小有成效,怕是着重点在那个“小”字上吧。人的脸树的皮,他也不好一语戳破。

    但那个少东家却实在多了,他看了一眼陈掌柜,实话实说:“效果不好,我故而方为寻求多方意见而奔走,以期有所突破。”

    林川尊重说实话的人,对他一礼之后,诚恳道:“其实各类实用书籍的推广,起步阶段总是会困难重重,九爷能想到《清华月刊》这种方式,立意上已经先人一步了,若是稍加引导……”

    陈九爷眼睛闪闪亮,期待地看着林川:“林秀才可有良策?”

    林川笑了下:“谈不上良策,只是在九爷的良策上加一点小建议罢了。”

    “愿闻其详!”陈九爷神情郑重,又好奇。心道,不愧是上了父皇书案的林秀才。

    小小年纪,涉猎奇广。听忠勇候世子言,其父也是聪明人。

    陈掌柜是跟着他主子的郑重而郑重。

    旁边的另一个“小厮”也竖起了耳朵。

    面前这位可不仅仅是秀才,而是名字进了皇上耳朵的秀才。

    这位秀才,小小年纪成为小三元,不可能是浪得虚名。

    就算下面的臣子是为了要讨好陛下,肯定也得点有真才实学者为童子三试的案首。

    能这么快有建议,能猜到爷的贵重身份,看来,这个林秀才,林小三元,也值得咱慎重对待他了。

    林川道:“何不请编者在每期书后落一编按,附以寥寥文字…

    再在编纂处设上专人,专审读者来稿,令优者刊于下期,并赠上些许回礼。

    自古文人相轻,若意见相左,想来投稿者定然络绎不绝。”

    陈掌柜和那“小厮”皆目瞪口呆地看着林川…

    他所说的方法,针对文人的脾性,虽然损了一些,但如果稍加运作,确实不失为一条妙计。

    九爷看着林川若有所思。

    “林秀才,这……”

    林川笑着摆了摆手:“当然,这只是小道。争议之论,虽然有助于来稿,但不可尽取,否则难免会失了公信力。”

    后世的某个平台,虽然靠鸡毛蒜皮的小事赢得了流量,但在许多人的眼中招牌却已经破败了,成了部分圈层自娱自乐的道具。

    清华书局作为一家正经的国有书局,起引导教化作用,公信力相当重要。

    如果靠着争论吸引读者,那显然落了下乘,短期受益,但长远却是有害的。

    “孔夫子有言,君子贞而不谅。事在可否间,我心当持权,理正义所在,趋如鲸赴川,堂堂大道中,由之自安然。”

    九爷深深看一眼林川,心下多二分赞许。

    陈掌柜也惊讶地看着林川,心中感慨,不愧是小三元,说什么也都能引经据典。

    这大道理说得一点都不错。

    他看看上首,很是赞同地点头道:“确实如此,君子当走煌煌正道。”

    自家主子是要争那位子的,名声可不能有损。

    林川的建议虽然很好、很吸引人,但一席话又将他们劝住了。

    引起文人之争,制造话题。

    那既是蜜饯,但也是砒霜。一个不好,引出乱子。

    可惜啊!九爷和陈掌柜都在心里暗叹。

    “不过倒也可以变通。”

    林川没敢观察那位九爷,只看着陈掌柜的表情变化,知道他们有些心动了。

    便又笑着继续道:“既然文无第一,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不如编按一些确凿无误的事,让购书者来稿…”

    “林秀才的意思是……”

    林川铺垫了那么多,也不再藏着掖着:“在下倒是有了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

    “请说。”陈掌柜一脸期待。

    九爷也以眼神示意,表示他听着咧!

    林川淡笑:“你们书局,不如招些大匠,让其出题,又或者直接刊登些明算题,求设计图纸…

    购书者若有解,喜好匠作者心有设计,皆可向书局来稿,编纂处的人审核后可以给予一些奖励。”

    “这既可激发购书者的求胜之心,增强了他们对月刊的期待。

    同时也可带动书局其它书籍的售卖,更兼有启迪民智,培养技术人才之效,可谓一举三得。”

    陈掌柜闻言一怔,又看了看九爷的表情。

    这法子,听着很可行。

    他看向林川,一脸感慨:“此举甚妙,林秀才果真有大才啊。”

    “不敢当不敢当。”林川谦逊笑着。

    不过是将了解到的后世的一些办刊办报经验带到了这里罢了。

    或许,上位者也只是为了考查自己是否有一二才能罢了。

    接着,陈掌柜带着林川去了斜对面街的食坊吃晚饭。

    晚饭后,送林川坐马车回县学时,送上了一套新出的线装史书和一卷旧邸报。

    林川笑咪咪看着身边的这套宋朝的《文史》…

    哈哈,这礼,可算是送到了林川的心坎上。

    那位九爷见林川走了之后,去视察了一下刊印区,看到了几位大匠是如何刊印书籍并装订成书的。

    之后,他又去了编纂部门,虽是寥寥几人,但他还是特地与那些编篡人员聊了聊。

    详细告知了他们关于“实用技巧期刊”的创意。

    期刊名字不用变,仍叫《清华月刊》,只是将收稿、审稿、刊稿、设奖项、回讯等全部的制作过程梳理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