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排名

第一百一十七章 排名

    林大伯考后从容走出明伦堂,大老远就看到了等候在门口的林江、林潭和林川兄弟俩。

    他笑着走了过去,一家人也不需要太多繁文缛节,简单打了下招呼,见天色已经不早,就一同前往食堂用餐。

    考完了,方觉肚子饿得慌!

    “大伯,这次考得如何?”

    几人打好饭菜,落坐执著时,林川将菜盘子朝大伯面前挪了挪,便一边在茶杯里涮涮筷子,一边笑着问道。

    “你这是啥习惯?”咋还在茶杯里涮一涮筷子?

    林大伯差点想敲小侄子一筷头,想着他已经是大孩子,忍了。

    “嘿嘿…”林川只狡黠一笑,不回答大伯的问题。

    自己总是觉得筷子不是那么干净,担心传染乙肝、甲肝什么的,但又不好意思让食堂膳夫们经常煮一煮。

    因为,即便你讲了,人家也不一定执行,还会说你是一个多事龟毛穷讲究性格作风的人。

    因此,林川只好每次吃饭时在滚烫的茶水杯里烫一烫,消消毒。

    反正,这杯粗梗茶叶煮出来的茶人,他是不喝的。

    林大伯见此,暂时作罢,因心情不错,接过筷子简单擦拭了下,就笑答林川先前的那个问题。

    “区区季考,不过小考罢了,难度较之岁试、科试有所不如,老夫岂有不顺之理?”

    “那是!以爹您的能耐,区区季考自然不在话下。”

    大概因为自己也考得不错的缘故,此时林江也难得大胆的讨好父亲,阿谀了一句。

    林大伯不禁诧异地看向林江,这个平时见了自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二儿子,此时眉开眼笑的。

    大概是他马上就要当父亲的关系,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林大伯对二儿子点点头,含笑打趣一句:“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仲平现在居然也学会了这套。”

    “嘿嘿,儿子实话实说。”林江看一眼父亲,又看一眼林川,心道,我都是跟小川学的。

    小川平日里拍马屁拍的好,常常说好听话哄您高兴,您对他比对我这个亲儿子都好!

    林江与林川一向的关系虽然也很好,但有时也难免酸一酸。其中当然也有羡慕。

    总是羡慕林川在父亲面前的胆子特大,什么话都敢说,特自在。

    即便父亲训斥了他,他转过身就忘了挨训的事情,对父亲的态度依旧亲近自然。

    林大伯却觉得有意思,不过他心里还是为儿子的转变而高兴的。

    当父亲的,谁不希望儿子亲近自己?

    只是长子林海小时候太淘皮捣蛋了,又有他爷爷奶奶和母亲,自己为了树立威信,只能板脸严肃。

    让几个小子在家里有一个怕的人,不至于干出太多出格的事情。

    林江这小子,性格外方内圆,甚至内里太油滑。

    他与人交往,对人情意也浮于表面,不够真诚。

    而林川的性格则是外圆内方,为人护短。

    二个小子,二种性格,也不知孰优孰劣。

    现在,身为学子时自然无碍,只不知他们将来走入官场,何种性格要吃亏?

    林大伯原本还有些担忧二儿子交不到真朋友,没想到一段时间不见,性格居然也能外圆,嘴里能够说出真诚的恭维之语了。

    总归不是坏事。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

    林大伯想了想,语气严肃道:“你俩现在也是生员了,切不可只注重月考、季考的成绩,而荒废了平日德行。

    须知‘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艺’,这是朝廷陶铸人才的基本准则。

    且于学规中就有定则:有一行者必奖以廪食,若行检亏缺,文虽工亦必黜!”

    “你们日后若是科举有成,做了官,也当切记守住本心,不媚上欺下。

    做人做事多想想‘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八个字,人世间的公义,就算参悟了。”

    林川闻言心道,大伯不愧是当过基层干部还受乡邻尊敬的人。

    和兄长们,互相望了一眼,都轻轻地点头。

    他们知道大伯(父亲)这是在告诫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林大伯看着几个子侄,特别是林川,心里也清楚,这大概是他不多的为人师表的机会了。

    将来侄子或许会在他的期望中再进一步,甚至走进官场,到了那时自己若再说教,就显得有些倚老卖老,不合时宜了。

    侄子毕竟是侄子,不是亲儿子,可打可骂,他一直有分寸感。

    不如趁此时,推心置腹地好好告诫一下。

    一顿饭,父子,叔侄几个吃得还算尽兴。

    饭后,林大伯又围绕本次季考给几个子侄讲了一下,点到为止,也不去过多赘述。

    毕竟随着子侄们的成长,现在大家已经同为秀才,学识层次上已经不是过去的天渊之别了。

    他们差的,只是世事阅历和人心见识而已。

    有些意在言外的知识,他点到为止,而子侄们也即可意会。

    林川也由此看出,大伯于教书育人方面又有了长远进步。

    他早早选定教书育人这条路,是选对了!

    哪怕是简单的季考题目,由他深入浅出地讲来,还是让林川和兄长们受益匪浅。

    ~~~~

    季考卷子一般当天批完,第二天一早就会公布。

    然后,便是放寒假。

    于是,秀才们早早地就吃完早饭,赶到布告栏前查看成绩。

    全县共一百零三名秀才,这次全都参加了季考。

    成绩不分成材卷或非成材卷,只以第一题四书文进行排名。

    共分为四等,其中一等卷十名,二等卷二十名,三等卷四十名,剩余全为四等卷。

    虽然季考成绩不像岁试、科试那样对生员的补廪升降和能否参加科举考试产生影响。

    但,每次季考都关系到生员的声誉和挨贡的前途,所以每到了这个时候,各个生员心里实则也都在暗暗较劲。

    更别说成绩排名,还关系到真金白银的奖励。

    按照新场县学以往的常规,季考考取一等卷者,每人奖励一两五钱现银,一等卷首名则翻倍奖励,合三两现银。

    考了二等卷则稍差一点,但也有八钱奖励。

    至于考了三等卷的,每人奖八个饼以及一袋水果,基本只是让你不饿着肚子回家。

    而其余名次不佳的,不仅没有奖励,还要被申饬。

    季考成绩是要计入学分的,而学分又关系到生员在学宫内的总体排名,对将来的补廪升降和挨贡先后产生影响。

    此时,布告栏前。

    一群秀才正驻足围观着。仔细看会发现,这些秀才明显分成了好几拨。

    最前面的秀才个个精神抖擞,面带老成惬意的笑容,显然不为此次季考成绩干扰。

    他们正是本县的廪生,几乎个个都是本县读书人中具备崇高威望的中老年前辈。

    廪生往那一站,其他秀才自然要为他们让道。

    当然他们中也有一个另类。

    那就是本年度初入廪生行列,忝作本届新科廪生的林川!

    再外面一拨,每个脸上都带着好奇与期待。则是本县的增生,与附生中的优秀者。

    至于最外围,那一圈神色惴惴不安之人,则显然是担忧自己会被申饬的“劣等生”。

    “明德,快来。”一名四十岁余,脑门秃了的廪生看到林川后,忙朝他热情地招手。

    此人姓杨,名明,字延昭,与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同字。

    这位杨秀才是上一届的廪生,家族也是前朝末期的流放人员,在新朝才被赦罪的。

    主枝嫡枝已经回了京城,留下一庶支人在此。现居县城南平坊。

    杨明虽然四十有二,已过不惑之年,但为人不拘小节,平日喜欢与青年人交往。

    林川人小老成,大家出身背景相似,大概性格也对了他的脾气,故而双方有了一二交情。

    林川对他一笑,回应杨明时顺势上前,拱手打招呼后,又与在场的其他廪生分别见礼。

    大家也算“老相识”了。

    因为县试一路唱保过程,这些廪生都是悉数在场,再加上之前因林达那个长兄的关系,所以林川与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接触。

    而对于本县,本府、本州府年纪最小的小三元,新晋廪生,在场的老廪生都不敢小瞧,纷纷还礼。

    哪怕几个月前对方在他们眼里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蒙童,但现在却已经是与他们一样的廪生了。

    此种身份改变,令他们不由感慨科举的魅力。

    “明德,此次季考,你考得很不错啊。”杨明开门见山地说道。

    林川正疑惑,他这会儿还没看到卷子呢!

    边上,曾夫子捋须笑了笑:“明德,此番季考,你考得确实不错,位列一等卷第六,杨延昭位列到第五,你在他之后。”

    杨明也是曾夫子的学生。

    林川颇意外,他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考了个一等卷第六。

    这个成绩真心不错了,要知道本县共有十二名廪生,每次季考几乎都是廪生包揽前十。

    他作为新晋的廪生,本想着能排到第十就很好。

    没想到一举挤下六位老牌廪生考到第六名,不得不说这是非常亮眼的成绩。

    至少他这个小三元在廪生圈子中,算是稳稳立足了。

    “多谢曾夫子告知学生这一消息了!”

    其他廪生见此,也纷纷拱手祝贺林川!

    哪怕那六位排名在他之后的老廪生,也纷纷向他道喜,脸上丝毫不见不郁之色。

    林川一一还礼,心下感慨,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风度啊。

    接下来,他与后来还未看到成绩的秀才认真看起了排名。

    本次季考一等卷中,居第一名者,不出意外,是挨贡也排第一的曾夫子。

    第二名则是赵鹏赵怀远,他小姑父的疏堂弟。

    好吧,第一、第二名都与他有点关系。

    这种关系在故乡不明显,若是在外面,有时可用。

    至于后面的几个秀才,除杨明外,林川与他们几人仅是点头之交,迅速掠过。

    转首找起了大伯、林潭、林逑他们几人的排名,然后惊讶地发现袁驰的名字。

    他居然出现在了第十三名的位置,也就是二等卷的第三名。

    以增生之资,居然硬生生挤入了前二十!

    接下来,则是林逑,排在第十五名,二等卷第五。

    林潭,排在第二十五,二等卷第十五。

    林江稍差一些,排在第三十六名,三等卷第六。

    看来,他很努力,以附生末尾的资格前进了这么多。

    林大伯排在第三十七名,三等卷第七。

    咳咳…这就有点尴尬了!

    不过,以大伯差不多吊榜尾中秀才的成绩来看,现在已经有很大进步。

    他的能力其实不在作文上,而在于干实事。统筹协调能力强。

    其余他认识的老秀才,如李秀才、季秀才、向秀才,则都在三等卷中游水平。

    只有堂大伯吊在了三等卷的第三十名,末尾。能得到果饼奖励。

    其他的秀才,林川只记住了名字,对不上人。不多关注。

    只要自己的亲戚好友不落入四等卷,不遭申饬就行。

    当林川欢喜的神情看向大伯和堂大伯时,他们两人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眼神闪躲。

    这没必要吧!

    林川认为,季考排名其实只能作为参考,一次考试说明不了啥。

    有可能人只是当日考试状态不佳而已。读了几十年书的老秀才,几本书,还能读不透?

    一次季考,只能反映出秀才们的这一次的考试情况。

    总体的学业水平是否下降,要看平均成绩的。

    不过,县学的廪生倒是从不敢懈怠,从今年的四个季考,一等卷和二等卷前几名,几乎全被廪生包揽这点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