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三十五章 胜负欲

第一百三十五章 胜负欲

    三天后夜里寅时,二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吱嘎着驶出了茶山镇。

    肖家老少目送马车在夜色中渐行渐远,回身进屋,肖老爷子将二张契约递给肖四郎中让收好。

    一纸是陈谦写下的婚约,一纸是有肖雅签名盖手印的退婚书。

    “你趁家里已经忙完了,去一趟州府吧!将退婚书和当初收的定亲礼还给林家。”

    肖四郎中想了想,不禁迟疑着问道:“那…娘送出去的那块信物玉佩收回来吗?”

    “那玉佩可能在林川身上,他去了湖省游学…不是啥贵重东西,不提也罢!”

    肖老太太在一边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算了,当赔他的一份礼!

    湖省,衡阳。

    一转眼,林川和林潭来到衡阳书院求学已经有一个月正。

    此时,他们也迎来了新学年的第一次月考。

    在重视科举的封建时代,同个皇帝治下的官学和私学相比,侧重点虽然各有不同,但考试都一样。

    林川由于深受王山长厚爱,他不仅要完成早班的月考题目,下来还要完成乙班的题目。

    修文斋甲班的月考题目:我读《春秋》,限三百字,不限文体。

    这是要求写读后感。

    林川研磨思索,然后打草稿。

    “我读《春秋》有感,其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编年体史学著作。

    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有人视《春秋》为经学著作。

    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乃唐太宗言。

    少时的我对史学著作就颇有兴趣,尤喜《春秋》,好奇历史长河中的那些历史人物及事件。

    但微言大义,处处施展了春秋笔法的史学著作读起来颇为吃力,幸得恩师王石涯先生讲解。

    《春秋》是孔子编撰的,记录的是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鲁国的历史,以及围绕鲁国所发生的一些事件。

    《春秋》言简义深,若是没有译注将无法读懂,如《元年经》:“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故而就出现了不少注释《春秋》的书,流传到今的主要有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和榖梁赤的《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左传》不仅对元经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作了详细的交待,还把那些《春秋》元经中那些未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了记录,点评,并说明《春秋》没有记载的原因。

    我细细分析总结,不外乎下面几点:一,不是王统认可的不记;

    二,非王授命的不记;如“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这里不书载的原因,就是无鲁隐公之授命。

    三,就是不合正义的道统的不记。

    由此可见,孔夫子对于王道正统思想之深刻认可。

    虽是已浅读完一遍《春秋》三传,理解还未通透,但已从文中领悟不少妙处,开了眼界心胸见识。

    今,川存一念,边读《春秋》边记笔记,于阅读中将认为有益于现实之事记录下来,不为传教,只为正心。”

    检查一下,未有问题,林川誊抄在答卷上。

    时间到后,随众人交卷。

    林川飞奔至王山长处领了乙班秦先生所出月考题目,在山长办公室便铺开纸答起来。

    以“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为题作文。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宪问篇》,意思是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的,而勇敢的人未必是有仁德。

    “仁”乃孔子一生之追求,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

    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孟子对仁的理解则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四书章句集注》中有注解:“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

    林川脑中闪过许多先贤之言,比较认同,“仁者,兼容并蓄,心有小爱与大爱。”

    “古往今来,如果有仁德没有勇气,那也不能成就为仁德,而只有勇气没有仁德的人确实比比皆是,司空见惯。”

    “仁德之人胸藏天地,不会被私欲束缚手脚,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屈服,因此便可以做到无畏无惧。故而,子曰:“仁者不忧。”

    林川想了想《论语宪问篇》,需要举其中的几个例子才行。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翻译过来就是,“善于射箭的羿,曾经夺取了夏太康的王位。力大无比的奡,可以推动船,在陆地上行舟。

    他们的能力足够让众人屈服而最终称雄。但没有足够的仁德可以让百姓称颂,最后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不得其死然。暴虎冯河,不足为赞。”

    “反观古之仁者,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仁德足以包容勇气,仁德足以让人成为勇者……”

    林川将思路理清,打好腹稿,才开始动笔写了起来。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作文结束,林川轻轻呼出了一口气,将卷子放在书案上,然后跟王山长行礼后告退。

    此时,新老学生都已经全部交了卷子,一个个表情从容,自信满满地奔往食堂。

    进了食堂打好饭菜,看见林潭在向他招手。

    林川过去与林潭、林晚和陈晓明、李木华坐一桌。

    “明德答得怎么样?”陈晓明向来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还…行吧?”林川也不太确定自己的文章是否为优等,但肯定不会是劣等。

    周围的人也都在窃窃私语,小声谈论着这次的月考。

    “没想到这次月考的题目如此简单,对我来说,怎么也能得个优等!”

    “我不敢想‘优’了,总觉得越简单的题目越难写出好文章。”

    林川听了在心里点头,见陈晓明还欲伸头过去参与邻桌的讨论,连忙制止了他。

    “先吃饭吧!”他饿坏了,先祭了五脏庙以后再说。

    在这里,没人知道他以前的成绩,林川感觉没在县学的压力大。

    他是托关系进的衡阳书院,虽参加了考试但未参与排名。

    这次的月考,林川不求名列前茅,但也不至于倒数,稳坐中间位置就行!

    在文教昌盛的湖省,在衡阳书院,排名中间就很不错。

    月考除了林川以外,所有人一都只做了一道题目。

    因此名次在考完试的第二天上午就已经公布出来了。

    林川本以为个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看名次,结果发现关心者寥寥无几。

    看着大家按部就班的学习,林川也放下对月考名次的关心,接着昨儿的断章,边背边默写。

    明面上不脱离群众,随大流是林川的处事信条。

    万一,迫不及待出去看榜,却发现自己吊榜尾,多不好意思。

    林川只要做事,就会忘掉心中的牵挂。

    当大部分学生走出了自习室,涌向榜单时,他也收起笔墨出门。

    “哎呦,憋死我了,你怎么也不想早早知道自己的名次?”陈晓明对着林川小声嘀咕。

    “你不也是现在才出门嘛!”

    林川反诘一句:“反正结果是已经注定了的,早知道晚知道都一样,早晚知道。”

    “嗨,你说顺口溜啊!”陈晓明右手搭上林川肩膀,小声的嘟囔道:“这回你们甲班的题目比我们乙班简单。”

    “我也是见别人不关心榜单,自己也只能按捺住性子。唉,任何时候,不合群的行为都不可取。”

    “哼哼~和我想的一样,大家都懂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林川在心里吐槽,幸好自己心理年龄老,也经历过特殊年代的谨言慎行。

    不然,在这种特别注意名声,半点不敢乱讲话乱出头的时代,怕是要憋疯。

    修文斋早班加上新入书院学习的林川和林潭二人,一共有学生三十六人。

    习墨斋是三十人。

    林川也不知道自己这次能取得什么名次,只希望千万不要在倒数五名之内。

    走近公示栏,从榜尾开始向上看去,后面十名都没有自己和林潭名字,林川松口气的同时也听到了林潭松的那一口气。

    二兄弟相视一笑,从山旮旯走出来,感觉没多少自信。

    那边,陈晓明的夸张声音传了过来:“哟哦,我在第二十五名,这次完全没有发挥出我的实力!”

    “第二十五名。”林川这个老实人还在心里做了一道加减题。

    “30一25=5,倒第五名?”感觉不对头,又在心里掰手指数,30、29、28…原是倒第六名。”

    “唉,我那日肚子不太舒服,没考好!”陈晓明一脸遗憾之色地摇头,随后抬眼继续找:“看看我表兄排在多少名?”

    “哦哟,第十名。表兄这次厉害了!”

    “有什么厉害的,乙班一共才三十人。”李木华没好气。

    “明德,叔平,你们兄弟俩在甲班排多少名?”

    “笫二名和第十二名。”林潭心情颇好的回答。

    “你们哥俩也太厉害了吧!”陈晓明跨步过来,双手一边一个,拍上了林川和林潭的肩膀。

    “这不算什么,我前面还有不少名字。”林潭向右前方指了指,陈晓明连忙凑上前去。

    第一名:王琪

    第二名:林川

    第三名:许胜

    第四名:林晚

    ……

    第十二名:林潭

    “???林晚,这小子也是真人不露相啊,咦,他人呢?”陈晓明发现林晚此时并不在现场。

    不由哈哈笑着感叹:“哈哈…那小子宠辱不惊,不重虚名啊!”

    “确实呢!”林川也觉得林晚不一般,那份淡定稳重相当可贵。

    自己空活二世,不如人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稳重。

    还是有功利心,胜负欲!

    “你小子,昨日告诉我们考的还行,你的还行竟然是第二名,这就过分谦虚了吧。”陈晓明调侃。

    “我哪有谦虚,只能说我对自己的成绩没把握,不自信!”

    当然,我对别人也不了解。见个个都是一副胜利在望的模样,我自然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了。

    对于考试,运气占比重,林川心里一直不大自信。

    他前世读书时一直名列前茅,但每次考试,他也没觉得自己会考的怎么样好!

    反正,结果没出来,他永远不敢说大话。能在中游,的确是他的最低追求。

    “咳,咳,这你就不懂了吧!不管考的怎么样,咱们一定要坚信自己是最出色的。

    先把自信心树立起来,不论成败都要在气势上先压倒别人。”

    陈晓明右手握着鹅毛扇似的慢慢摇,嘴角含笑看向远方,一副诸葛丞相胸有成竹的表情。

    好家伙,这人倒是挺会演啊,有唐国强老师扮演的诸葛亮的那份神韵。

    “那最后,结果不如人意又该怎么办?”林川有些好奇,吹牛吹出去了如何收场。

    “这还不简单,天气阴沉,影响心情;食欲不振,影响灵感;晚上虫鸣影响了睡眠,导致发挥不佳等等。

    只要有心,天上地下的理由一串串嘛。”陈晓明颇有心得。

    当然,林川看出他是开玩笑!

    都说胖子心宽,由此可以看出陈晓明的胜负欲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