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三十六章 遗蝗?

第一百三十六章 遗蝗?

    “山长,这次的月考成绩排名已出。请审阅存档!”堂长将月考的成绩表递了过去。

    “哦?我看看,修文斋的名次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习墨斋的第一名没变,第二名换人了?”山长仔细的看了看成绩诧异道。

    “是啊,这李白清确实是个钟灵毓秀的人物,不愧是衡阳李家的子弟,果然是才华出众啊!”李堂长多有感慨,夸赞的认真。

    自己这个李虽然与他们那个李不相干,但不影响他对人的欣赏。

    李白清刚入书院就能够成为习墨斋的第一名足见他有多么优秀。

    “这修文斋第一名是山长家族中的子弟,第二名是山长您刚入书院的弟子,他们也很不错。”堂长顺带夸一夸王琪和林川。

    “嗨,他们师兄弟只是胜在踏实、勤奋,不如李白清有灵气。”

    “山长太谦虚了。且踏实勤奋乃可贵的品质。”

    “我记得有人说过县学里的名次,也是李白清第一,对吧?”

    “是啊!”李堂长感慨:“他于骑射之上也很出色!”

    “没想到这次新入学的学生都不简单啊,那个陈南明这次月考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山长也有些感慨。

    “县令家的外孙发挥也好,这次他有很大进步,从第十名上升到了第四名。”李堂长指着林晚的名字也夸奖一回。

    “这个孩子腼腆了些,品性倒是很不错。

    不过,这次的作文题目简单…书院里的名次高低也不值什么!”

    王山长思索着邸报中的内容,朝廷似乎在科考的内容上又有些改革,作文章不严格要求八股了。

    当今是个勇于改革的人啊!希望这些孩子都能走的更远些吧!

    修文斋的很多秀才至少已经在书院学习了三年的时间,没想到竟然被新入学的林川抢了榜眼位。

    被挤下去了的吕颂感觉脸上发烧,都不敢面对同窗们的目光了,这可怎么得了!

    怎么办,那必须得发奋图强,誓要夺回榜眼的宝座啊!

    修文斋里的老生更卷了,熬夜点灯的学员数量直线上升。

    而新入学的学生,看到别人得了第一名,自己也不差啥啊,努力努力没准也能得个第一名呢。

    于是习墨斋的学习氛围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涨。

    林潭见林川依旧到时辰上床睡觉,很是稀奇,自己才没放松两天便又再次投入到紧张学习中。

    “小川,你不怕别人超越了你吗?”

    “超越我的人多得很!”林川睁开眼睛道。

    “学习,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节奏,我不能被他们带偏了。

    嗯,你若想卷过他们,名次提升,需持之以恒!”

    ~~~~~

    四月下旬休沐日。

    “啊,让我们插秧还不算,这种活也需要我们做吗!”陈晓明不可置信。

    他原来还想趁着休沐日出去逛街市咧,如今计划得泡汤。

    衡阳书院的学田有一部分是由学生耕种的,接下来学生们也需要每个月抽出一天到地里做农活,了解农事,体验生活。

    这就是所谓的劳动课了哦!

    林川倒没什么意见,前世听上工农兵大学的表兄说,他们上半课干半天活呢。

    看玉米地里的出苗率很不错,长势也喜人。

    照这样下去,秋收的时候就能证明晒种、选种、泡种、育苗、择苗栽种的种植法是正确的了吧。

    不过眼下要做的就是除草、除毛毛虫和补窝了。

    一窝本是栽二棵苗的,未成活或者被虫吃了,则要将之前育好剩下的苗再给补上。

    为免杂草吸收肥力,影响庄稼的生长,时不时得将冒出头的杂草除去。

    而除虫,在苗杆长得不惧毛毛虫之前,天天要除。

    看到陈晓明紧皱眉头,还在那里喋喋不休,林川听不过耳了,忍不住站起身劝了一句。

    “重光,我们应该知足,只是让我们除虫拔草补苗而已,总好过让我们随他们担粪给庄稼施肥!”

    林川边说话边示意他看看担粪到地里的农夫们。

    隔了几百米,那味道也能随风飘过来。

    听到这话,看到那些挑粪担子的农夫,陈晓明立刻掩鼻,终于闭嘴,背转身去。

    比起施肥,补苗拔草除虫确实要好上很多。

    林川的耳根终于是清静了,林潭、林晚和李木华轻呼一口气,对林川投来感谢的目光。

    大家继续提着一篮子绿苗巡视地里,见了缺少了苗的,补。

    见了黑褐色的毛毛虫,用竹节戳成二截。

    见了野草,哪怕是小小的,也毫不留情地拔。

    没一会儿,就看到陈晓明咬着牙用力的拔着一团野草,结果草断了,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李木华和林晚连忙走上前,将他扶了起来。

    “哎呦,这什么破草,这么难拔,哟,我的手,我的屁股!”陈晓明吹吹勒红了的手指,又拍了拍自己的屁股,气鼓鼓的抱怨。

    “这个是铁线草,这种草根节多,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根须扎的也很深,属于最难除的。”

    林川也正在拔一窝那种草,于是跟他们几人科谱。

    “咦,这是什么?”李木华用竹节帮着陈晓明撬松泥土,拔出铁线草后,带出来的泥土里有几颗黏在一块泥土上的东西。

    长二厘米左右,偏桔黄色,成稍带弯曲的圆柱形,上端平截,下端浑圆,像大写的逗号。

    “这是什么虫卵吧?”林川看了,也认不出眼前的是个啥,只能估计着说道。

    林晚的脸色却变得十分难看,跑去田地边取了一把锄头跑回来。

    林川则看着林晚的异常若有所思,想到林晚老年是山西的,而且也是博识多学之人。

    林晚一向都很腼腆柔和,大家基本上只见过他红脸,没有看过他黑脸,而此时他脸上阴沉沉,挺唬人的。

    “得之,你怎么了,这毛毛虫卵有什么问题吗?”陈晓明想着地里那么多毛虫,有虫卵不挺正常?

    林晚没有说话,只是拿着锄头在刚才撬铁线草的地方刨了起来。

    还好还好!沿着这条田垄,观察着地面细小的孔洞,林晚刨了好几个地方,越刨神色越放松,甚至最后笑了起来。

    林川猜到了他为何如此,毕竟闹蝗灾的后果很严重。不过,南方因为水系发达,很少闹蝗灾。

    但林晚的行为弄得陈晓明和李木华、林潭三人一头雾水。

    “得之,到底怎么回事?你快讲讲。”李木华也着急起来。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林晚指了指最先挖出来的那几块泥土里问道。

    “啥啊?”陈晓明一脸迷蒙地看向着他指着的土块。

    “不就是毛毛虫卵?”陈晓明边应着边伸脚过去用力碾。

    还有哔破声爆响。

    李木华似是想到了什么啊,拉住还没过完脚瘾的表弟,捡起最后有几颗虫卵的土块,仔细观察。

    “难道它像蜂蛹,可以炸来吃不成?”陈晓明翻转脚来看鞋底,心道,莫非我糟蹋了美食?

    “这是遗蝗!”林晚从李木华手中接过土块,一脸郑重道。

    “遗蝗?”陈晓明一头雾水。

    “宿麦连云,遗蝗入地,四海愁颜展。”林晚看着一垄一垄的已经饱浆的小麦,蹙眉沉吟道。

    “蝗灾自古以来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大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要远大于水灾和旱灾。

    前朝大贤徐光启先生就说过:“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陂,水旱为灾,尚有幸免,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灾。

    几年前,青州河南等地都大闹过蝗灾。天气干旱,或者是先涝后旱,都是容易闹蝗灾的气候。

    我祖父和外祖常说,“久旱必蝗”。土壤结实且植被稀松更有利于蝗虫繁殖,而旱灾之后干旱使土壤结块,千里不见绿色。

    “你说这是蝗虫卵?不是毛毛虫卵?那毛毛虫卵是怎么样的?”陈晓明的好奇心太重了。

    这话没人能够回答。

    古人所谓的遗蝗,就是后世人所说的蝗虫卵。

    作为学子,即使不是农户,对农事知之甚少的陈李两表兄弟,对于蝗虫的危害还是有清醒的认知。

    一旦蝗灾爆发,那地里的庄稼基本上颗粒无收,演变成饥荒,那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

    “得之的意思是咱们这里也有可能爆发蝗灾?”陈晓明担忧了。

    “应该不会,我挖了这么几处检查,虫卵不多。去年冬下了几场大雪,越冬蝗卵少。”

    “今年春季,湖省多雨吗?若是春季干旱少雨,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更大。”林川捏了捏挖起来的泥土,湿润度够,不多忧心。

    “比较多雨,开春过后还下了二场雪,我祖母还说今年应当是丰收年。”李木华接话回答林川。

    “可我看地里那么多毛毛虫,又不敢说我的祖母的话有理了。”

    “那咱们不用担心此事?”陈晓明不很确定。

    他是几人里,对农事知之甚少的大少爷。

    但也知道蝗灾是件大事,不能轻忽。

    “没事。”林晚扛起锄头吩咐道:“应该闹不起来,你们继续干活。我再挖几处地方来检查。”

    “好!”林川点头:“你挖累了招呼一声,咱们换着来!”

    林川前世没遇见过蝗灾,也没见过蝗虫卵。但他知道明末的蝗灾闹得很严重。

    虽说南方闹蝗灾少,但另一时空的浙江都闹过蝗灾,也不敢担保湖省不闹。多检查看看是对的。

    林晚动手将两行玉米苗中间的空地都翻了一下,深度半尺左右!

    而且着重在坡形地翻土,边翻边躬腰低头检查。

    一块地、两块地的抽查。

    “怎么样?”陈晓明代表几人发问。

    “没事。很少。闹不了灾。大家都累了,先回书院休息吧!”

    林川等人齐齐松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