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师祖其人

第一百三十七章 师祖其人

    五月五,端午节,书院额外放假一日。

    林川这日没有在斋舍多待,早上的功课完成了,就过江去了对面的石鼓镇上。

    买了一串十二个小粽子,十二个咸鸭蛋和二斤猪肉当作礼物,去了师父家送节。

    进了王家大门,林川才从门子嘴里得知,师父今日陪师娘领着二个孩子回岳家送节去了。

    只师祖在家,得知林川到来,喊进外书房谈话。

    林川走在去外书房的小石子路上,脑中闪过百度上另一时空的那位王朝聘的生平简介。

    “王朝聘,字逸生,一字修侯,学者称武夷先生,明湖广衡阳人。

    少时从本乡大儒伍定相学习天文、地理、经史、财赋、兵戎…

    后从学江右王门之邹守益,承东廓之传,以真知实践为学,但不满于罗洪先、李贽等人纷纭树帜,弢光退处,不立崖岸。

    提倡以诚意为省察密用,学务克己,敛华就实,不为苟难。

    尝与释憨山德清辨率性之旨,清为挫屈。

    中秀才后,七试乡闱不第,仅两副秋榜,目睹科场黑暗,遂绝意仕途,以讲学论文、莳药灌畦、深居简出、教授弟子为乐。

    毕生研究《春秋》,颇有心得,晚年以授三子王夫之,夫之作《春秋家说》。

    清军进入衡阳,在仓皇避兵时逝世,遗命其棺梓不要入城市,以避满人“腥气”。”

    大概有他这么一个父亲,才有后来的那位,“不顶清朝的天,不踏清朝的地”的王船山先生。

    林川一向尊敬有气节的民族英雄。对于马上将见到这个时空命运不同的那位老人,心情激动。

    “师祖,小子虑事不周,未料到师父要去送节,此时到来打扰您了,希望师祖您莫恼小子。”

    师祖这人脾气有些古怪,这个时空他中了举的,按理说当山长管理了书院这么多年,教了这些人这么多年书…

    被尊称一声老山长无可厚非,但他偏不让人如此称呼他,只让人称他为王夫子。

    “不打扰不打扰。”师祖大声笑道:“你师父早就知道你会过来送节,请求老夫在家等着你,不然,老夫已经出门看龙舟赛了。”

    “那…是徒孙到来,耽搁了您老出去看龙舟赛了吗?要么,徒孙陪着您出去瞧热闹?”

    “不算是,你师父夸你夸成了一朵花,老夫也是出门去访友刚回来,难得见他如此夸人,老夫可得好好看看你小子,开开眼。”

    林川听了这话,不大好意思地笑了笑:“即便小子顽劣,在师父眼里,也是会觉得自家的娃儿千好万好的。

    师祖您仔细瞧瞧,徒孙这也就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跟大家一样的黑头发黄皮肤小子。”

    “哈哈,你小子很会说话。”王修候拍拍林川的肩膀,在他的脑袋上比划了一下。

    “嗯,你才十三岁的年纪,将有老夫的身长,不错。”

    他先在书案后坐下,示意林川坐在书案外面:“老夫已经看过了你的考卷,是真不错。”

    当然,他还听县令夸过林川友爱同窗,乐于助人。

    林川见师祖正襟危坐,似乎是有正经事要谈,也坐端正。

    王修候开口道:“是不是猜到了,老夫有事情要跟你讲。”

    “回师祖,徒孙看这个架势,是有猜测。”

    “那你能猜到老夫会跟你讲什么吗?”

    林川摇头:“猜不出来!”

    “昨日下午,老夫去了一趟书院,见到了你。”

    “我没有犯什么错误,说什么不该说的话吧?”林川回想自己昨日下午干了些什么事。

    除开编写了一章数学,抄了半本《孝经》之外,好像没干别的。

    “其实,老夫开始也有一些疑惑,为什么想找你来聊一聊。

    你师父说你天赋异禀,聪慧过人,这样的学生,我也曾见过,但是你身上却有些东西不一样,让我忍不住想要探究一下。”

    “不一样?”林川自认为来到这个时空十几年,跟这里的时代融入得很好的。

    平常也没有任何出格的行为,出格的话语,除了会做比较难的数学题。

    林川正想着的时候,王修候开口道:“昨日下午,为了看一下学生们自习时的状态,我在你们的自习室外,观察了一下你们…

    你应是完成文章了,搁笔以后,看着还在努力书写的同窗,当时的样子,有些怔忡,眼神沧桑,还有慈祥…

    似乎是一位经历过沧海桑田的老人,还给老夫一种,你是站在历史长河中的巨人,回头看那些傻小子在经历人生的感觉。”

    林川一时之间怔住了,惊讶的不能自已。

    他只是编写完一章数学后,活动颈椎之时,看着愁眉苦脸解不出前世初三的数学题的林潭,一时之间想了许多而已。

    既同情这个时代的小子也要学数学,又为京城龙椅上的那位皇帝有高瞻远瞩的目光而庆幸。

    “是不是觉得老夫是个古怪老头,居然说出这样光怪陆离的话,林川,老夫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读书为了什么?为了什么读书?”多么简单的问题!

    林川听了,脑海中首先想到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但这句话,此刻说出来显然不合时宜。

    毕竟,这个时空与那个时空,汉人也没到那个地步。

    答案有很多种,他却一时间什么都答不出来。

    因为,对面这个老人问的很认真,而自己不能敷衍他,这是对人起码的尊重。

    是呀!无论前世,或者今生,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林川好像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在前世,她读书让同村的女孩子很羡慕,从小学五年到初中二年高中二年就带着点兴奋读下来了。

    后来经过高中校长的讲话,知道有高中学历,可以参加市里的招工考试,当兵也容易被招上。

    再后来,恢复高考时,去考大学,嘴上说的是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其实为的是有个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找个条件好的丈夫。

    当然,她顺便也是为了父母面上有光,证明自己不输男儿,让父母相信她有本事能够养父母老。

    “林川,介不介意听老夫讲一个故事呢?”

    “师祖请讲!”林川表示洗耳恭听。

    “这个故事得从二十年前说起,二十年前,我师父的好友是当时的户部尚书。

    他当值期间,前朝的财政大有问题,国库空虚。

    当时是内忧外患,前朝末帝登基不久,为求国家安定,内要剿叛乱,外要抗异族劫掠,需要用兵。

    用兵就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只能从老百姓身上来。

    那位尚书看到了不断增加的赋税,看到了千万百姓的贫苦,当然也看到了在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所以那位尚书向皇帝提出了变法改革,他主张将世家官僚,宗亲王室兼并的大量土地,还于百姓,百姓有了土地,才有了生的希望。

    但是他忽视了世家大族们庞大的力量,这提议最终被拒绝,而且被世家官僚知晓,他被弹劾,被贬职,发配边疆。

    临行前,有人曾问过他,是否后悔,他说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是为了为生民立命…

    明知道朝廷的制度不对,高层的行为不对,而百姓都已经活不下去了,若什么都不做,才会后悔,这是他读书做官的目的。

    当老夫知道这件事时,深受震撼,后来,为此参与到了改朝换代之中。

    但在新朝建立之后,老夫却不愿意当官,而是愿意当夫子,行教书育人之事。

    你师父曾问老夫,可曾后悔,老夫无悔。

    老夫只是想尽自己所长,多为新朝教出一些优秀士子,这一直是我当初读书的目的。

    林川,我看了你写的策论,语句通顺,言之有物,但是确是缺少个人思想的。

    你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世界作文章。写了百姓应该如何,官员应该如何,但是里面没有你,没有你应该如何。

    林川,你生在这个世上,读了八九年书,现在是一个秀才廪生,你就没想过你应该如何吗?”

    “生在这个世上,你就没想过你应该如何吗?”

    在回书院的路上,林川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来到这个世上,自己其实一直有些害怕这个时代。

    虽然有时候热血上头,会说一句该咋的咋的,死了说不定又会去到另一时空,但内心,林川是怕死的,怕成异类,怕皇帝的手段。

    他只想着按部就班的考一个功名,能护着些自己和家人,平淡的过一生就好。

    但是师祖居然说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一时之法变万世之法”的可能。

    林川感觉他在忽悠自己,他很可能是皇帝派出的说客。

    如果选择了走变法的那条路,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不能平静,结局是不得善终。

    臣子的另一用处,就是给皇帝背锅,让他拿一个功臣的命去平息一群人的怒怨。

    回到斋舍,林川将自己关在了屋里,想了很久,依然难以抉择。

    其实自己的确有能力可以影响带动这个世界更深入改革。

    前世的自己虽然是医生,但各项法律法规那是门清。对历史也算清楚基本脉络,对朝代兴衰,也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

    因为务农,当兵、学医,自己最喜欢待的地方还是图书馆,虽然大学时选择了西医专业,但看的书很杂,科普类、手工类、农学,中医药学类的书都翻阅了许多。

    自己脑子里,是有很多这个世界能用得到的知识的,但平常自己不愿意多露。说到底就是惜身。

    想想刘伯温…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实在是不想替皇帝卖命。

    在几番思索无果后,林川又一次上门找了师祖,这个老头见林川来也并不意外。

    “师祖啊,小子想了很久,仍然没有想明白…”

    王修候摸着山羊胡,古怪地笑道:“小川子呀,若是容易想的明白,世上九成人能成圣人了。

    其实,你才十三岁,还是小少年,可以慢慢想。老夫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日看到你,就忍不住跟你说了些有的没的。”

    “呵呵…”林川心里冷笑,“合着你老人家是逗人玩呢?”

    面上却一片恭敬:“师祖,一直以来,小子就是被时间推着往前走的,读书,也只是自己确实没有其他擅长的事情去做,才不得不选择的道路。

    您说的那些个想法,小子确实没有想过,但现在小子知道想了,总有一天会想明白的”。

    “没事没事,你慢慢想,慢慢想,小川,那你想好下一届去参加秋闱了吗?”

    “去呀。取功名要趁早!青春少年时才精力旺盛!”

    “你说的对,你还不用担心养家糊口的问题。以后成了亲,可就没法专注读书了!”

    林川点头:“师祖言之有理。”

    “你家里没有经商吧!”

    “没有!”林川闻言不解:“朝廷不是允许小商贩吗?”

    “商户之子,需要上交万两银子方可买一个科考名额。”

    “原来如此!”林川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情。以前,只知道说允许商户之子科考。

    “九月间,书院要组织学生去岳麓书院游学,到时你也去,多历练历练。”

    “好呀!”林川去了长沙那边游学,然后绕道回黔州。

    一路上看看这千里江山,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路政物价。

    也有时间多多思考,今后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