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路远无期 » 第七章 丽景门

第七章 丽景门

    村长唤来尚元气,将他带到杨沐一面前。对他说道:“你已经到了出去走走的年纪了,年轻人怎么能够不去见识一下世间的繁华呢?这位先生本名杨沐一,你可以拜他为师。”

    杨沐一连忙抬手阻止道:“还是称先生的好。”村长也未强求。尚元气虽有不舍,但对外面的向往使他并未多言。反而对杨沐一躬身一礼,杨沐一坦然受之。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村长就帮尚元气收拾好了行李,杨沐一也知道此地将不太平,准备离去。于是带上尚元气就此离开了。村里的人有的站在了院里,有的打开窗户,目送二人离开。溪水边的秦野满眼的羡慕,之后却舒了口气。村子再一次沉寂。

    路上,杨沐一看着身后的少年,好奇问道:“元气今年几岁?”

    尚元气直接答道:“九岁,下个月满十岁。”

    杨沐一气息一滞,一直以来都以为少年十多岁,现在才知道还是个孩子?

    他掩饰了一下尴尬,又问:“看你平时多有锻炼,应当有防身之能吧?可对武学有所涉猎?”

    尚元气挠头道:“我不会武,只是从小吃得多,孟叔怕我饿着,常带我到山中打猎。他也没教我什么武功,只教了怎么打猎。”

    一听这话,杨沐一大概就知道他如此的原因了。一路上为了打发时间,二人都在聊天。杨沐一发现尚元气似乎在某些事情上过于无知了,可能是村长等人都不怎么会带孩子,一些常识到没问题,可一些想法过于“爽直率真”了。一路上他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尚元气身体素质极强,连续赶路半天神色不变,他以轻身功夫见长,配合呼吸,自然行半日不在话下,可几岁的孩子有这个本事,就令人惊讶了。直到尚元气说到他与孟温打猎追击野鹿,他才悻悻。

    一夜休息,二人来到了安年县。

    此时杨沐一已经带上了一抹小胡子,尚元气不解道:“先生为何要带胡子?”

    杨沐一轻咳道:“出门在外,你能是任何人,唯独不要是你自己。麻烦再多,你换个地方换个名字依然可以重新开始。”

    “那与人结交该如何?”尚元气随即问道。

    杨沐一思索片刻,说道:“真心与你结交之人,不会因为你告诉他一个假名字而摒弃你;假意讨好你之人,不会因为你以真面目示人而心怀愧疚。”

    尚元气点了点头。

    进入城内,二人发现人格外地多,但多持有武器,且口音五花八门。尚元气见很多人穿着奇特,于是习惯性地问道:“先生,那些人是做不起新衣吗?夏天炎热,可也有许多蚊虫。要是在山里这么穿,一定满是包。”

    杨沐一看了看那些人,摇头失笑,轻声回道:“这些也就是俗称的江湖人。江湖鱼龙混杂但多是些泼皮闲汉,他们受不得苦,又不愿劳作,所以四处游荡。哪里有热闹,就到哪里去。”

    “可他们吃什么?穿什么?难道他们也是打猎为生?”尚元气疑惑道。

    杨沐一幽幽道:“他们可不像你天生神力,几岁就混迹山林。他们没人时可为盗,可为偷。”

    “那这些人都是恶人咯?”尚元气兴奋地握紧了肩上挂着行李的棍子,笑道,“孟叔说恶人作恶,天却不收,老爷们不管,他见一个杀一个。”

    见他如此,杨沐一没有第一时间劝阻,而是凝眉问道:“恶人该杀,但你可知缘由?可确定你所杀之人确为作恶多端之辈?误杀怎办?即使是恶人直接交给官府即可,有人不管不问,总有官员是愿意管闲事的。为何要杀人呢?”

    尚元气直接说道:“孟叔说那些人有时连畜生都不如。可在山里打猎时,杀死那些鹿啊,狐狸啊什么的都是把它们带回家,还会根据脚印寻找它们的窝,里面的东西就都是我的了。”

    听到是这个缘由,杨沐一嘴角一抽,很传统的猎人想法。他本想说教一番,可一想:这不就是江湖吗?于是叹了口气没有多言。

    安年县本就不大,随着人群的涌入显得更加拥挤。一开始那些个外来人耍横,可后来发现这个县的官吏比他们更横,也就规矩了许多。也有不怕事的,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大家混江湖图的无拘无束和快意恩仇,可不是打打杀杀。毕竟疯子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生计。

    百姓习惯这些人后反而有一些大胆的做起了生意,更多的人发现有利可图也就加入了其中。使得县城比以往更加繁华热闹。

    这一切县令与官吏们都看在眼里,但没有人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处理的案件越来越多也是不争的事实。官吏们虽有担忧,但觉得一切尚可控制。但接到命令的县令可不这么认为,他知道这里面牵扯了许多人,那些人做了这么多不可能只为了这些个鱼虾。

    自他那个妻弟回来又消失后,他就在默默观察,发现有一个叫王仁的也一同消失了。他私下回忆,发现对那人的映象不深。

    ……京城

    王宫的一座偏殿里,一名身穿明黄色袍子的青年手捏下巴,看着手中纸上的内容,浅笑道:“杨沐一?童山?”转身对右手边随侍的太监道:“去,带一道口谕到吏部衙门,就说——下不为例,即使是矿监的小吏,也不能随意捏造,公器私用。”

    太监应诺而去。那人继续看了看纸条,将它递给另一位随侍太监,轻笑道:“我这位素未谋面的小师弟,可真是。”摇了摇头,没有多言。太监拿过纸条装入空白信封里,走到门口又递给门口的太监。门口之人躬身双手接过信封,小跑离去。径直来到了靠近宫外的一片宫殿,信件被送到了中间最大那一座。大殿内放满着如同药架的柜子,呈八卦摆放,中心圆心空置。除柜子处与圆心所处之地皆低于地面一人高,其中灌满活水,进水口于殿后与御花园相连。大门正对圆心,有一条笔直的路,来到中央,有笔墨印泥放在一半人高的方桌之上。太监在信件封面写下:太傅杨新业之子、明王。后又拿起腰间的小印,粘上印泥印在封口处。之后来到写有安州府字样的那一列柜子处,又找到有安年县字样的柜子,在写有今年年号的那一列打开了一个抽屉,将信件依次放好,才合上抽屉。可见这些柜子色泽深浅不一,有纹理,或斜或直、结构粗、花纹美丽。

    离开大殿可以看见一扇不大的宫门,在宫外可以看见门上面挂着匾额,上书:丽景门。

    吏部衙门的值房内,接听了王谕的尚书并未感到惊慌。他叫来右侍郎,问明了缘由,这些下面人随手办的事,没什么值得商议的,可王上亲自问询了此事……。尚书询问了杨家公子去了哪里,那应该就是症结所在了。因为太傅作为“清流”的精神领袖,虽然没有实权,但名望极高,王上不可能直接翻脸。王上也不可能因为一些小事就提到他面前来说,难道是提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