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01次 » 第十二章:地球站(上)

第十二章:地球站(上)

    梓里的午饭已经不能用“丰盛”来形容了。

    娅菲自诩是见过世面的,但摆在眼前的菜品有一半是她从没有见过、吃过的,另一半她虽然见过也吃过但口感更丰富、更美味。又何止是娅菲,今天来的孙建术、周峰、李一昆、郦歆以及久峻石和翻译等每一个人都毫不掩饰地连连赞叹,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餐桌上最辛苦的要算是久峻石的翻译了,菜没吃上几口一直在翻译久峻石不断提出的问题。

    “仕言先生,实在不好意思久峻石先生对您烹饪的这道松鼠鳜鱼非常感兴趣。”佟翻译说:“一年前久峻石先生曾在苏州品尝过这道名菜,当时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知道松鼠鳜鱼是苏帮菜,可是今天这道松鼠鳜鱼却更胜一筹,他想问您是如何做到的。”

    久峻石的问题显然也引起大家的共同兴趣,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仕言身上。仕言早已听懂久峻石的提问,但他却一直等着翻译一句句翻完。自打久峻石来到梓里,仕言只是在迎接时用日语寒暄了几句后,都是通过翻译在交流。他不想在众人面前“截胡儿”是出于对翻译的尊重,同时也是让在座的人都能听懂他和久峻石之间的对话。

    “谢谢久峻石先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说为什么要做松鼠鳜鱼这道菜。”仕言说:“中国人在重要的日子或是有贵宾光临时,饭桌上一定要有鱼,今天在座的都是贵宾,鱼象征着好运、富裕和安康,这是我对各位的美好祝福,这种文化传统也深深影响了日本,这是第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日本烹饪讲究的是鱼本味、食本味,日本人做鱼讲究自然、生鲜、清淡,很少会像松鼠鳜鱼这样有繁复的工序,中式烹饪更讲究人本位,是由人赋予食物更多的内涵、更丰富的口感,更多元的感受,这里没有高低之分,这种不同的烹饪方法和理念是由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决定的,我今天做松鼠鳜鱼,正是要让各位品尝到由我赋予鱼的独特味道,别无分号。”

    “好!”孙建术带头鼓起掌来。“大家别鼓掌,我这不是做报告,啰唆半天才回到正题上。”仕言说:“鱼的味道有所不同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养鱼的水不同,二是炸鱼的油不同,三是浇汁儿的配料也不同。”仕言指着厨房中的一盆盆或大或小的“绿植”说:“这其实都是我盆栽的各种香料,有些可直接用于烹饪,有些要经过简单加工后食用。”

    “怪不得我一进厨房就闻到一阵阵特别的香味,然后肚子就开始叫上了!”周峰的话引起一片笑声,就连久峻石也跟着大笑起来,好像完全听懂了周峰的话。

    “具体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兴趣的可单聊,这里没有商业机密,那干一杯!”仕言的提议立刻得到大家响应。

    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餐桌上的气氛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孟梓淇一边笑着一边环顾四周寻找着什么。“梓淇,你找啥呢?”坐在边上的麦子抱怨道:“这也太好吃了,我的戏还有10多天就要开机,我还得控制体重,太纠结了!”

    “想那么多干吗?看见一层那么多健身设备没,不吃饱饭哪有力气减肥呀?”还没等孟梓淇说话,坐在另一边的娅菲开始调侃麦子。

    孟梓淇是在找林强。今天林强很辛苦,一大早就接上孟梓淇、麦子和娅菲来到梓里,然后马不停蹄地又开车接久峻石和翻译,到梓里后又帮厨布置等等,可到上桌吃饭的时候林强却避开了。

    孟梓淇在饭前特意问过仕言是不是让林强一起吃,反正下午也没什么事。可仕言让她放宽心,林强饿不着。

    关于林强,他对仕言绝对忠诚。孟梓淇早就知道林强绝不只是一个司机那么简单,在马场的时候她就见识了林强的身手,可林强又不像是仕言的保镖。“以仕言的能力难道还用得上保镖吗?”。孟梓淇的好奇心被麦子的问题打断了。

    “仕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喝了一杯红酒、脸上已经泛红的麦子开口问道。

    “请讲。”仕言说。

    “我今天一进院说实话我都傻了,这房子占地这么大,这是您买的房还是租了农民的宅基地自建的?”麦子的问题让热闹的饭桌上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好问题!”仕言说:“这房子还真有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听?”

    “当然有兴趣!”众口一词。

    两年前的一个初夏,仕言独自骑着摩托在BJ郊外的山间盘旋,就在他攀上一处高坡将摩托车停在坡顶上时,偶然发现对面草深林密间有一个白色的屋顶。他心头一动,驾车向“白色屋顶”驶去。好不容易找到建筑物附近,仕言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靠近,挡住他的除了一人多高的荒草外,还有一个大铁门。从铁门上斑驳的锈迹判断这个地方已经荒了一段时间了。这更激起了仕言的好奇,后来,他托人打听到这个地方属于当地一个乡的集体用地,于是他就直接上门找了乡领导询问此事,结果这位领导讳莫如深,各种推脱。

    仕言一开始还以为此人是小官僚,直到后来他找到属地区政府的朋友了解后才知道,这块用地曾是乡里的一个森林防火瞭望站,早在10年前就被政府某部门的涉密项目征走了,用地期限是50年为此还给乡政府一笔不菲的租金。对外讲是要建设一个“地球站”,但由于涉密具体情况也无从知晓。大概三年前有人无意中在夜晚看到这里连续一周灯火通明的搬运设备,路边的货车排成一长串都遮盖得严严实实。此后,这个一度忙碌的地球站忽然归于安寂,似乎完全荒废。由于涉密,区政府的朋友只告诉仕言这些信息。仕言向他明确表达了自己想承租这块用地的想法,被这位朋友认为是异想天开。不过这位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去找乡政府查下土地出让合同,上面应该有相关单位的联系方式。

    仕言又回头找到了那位乡领导在不泄密的前提下察看了上面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当仕言打通联系人电话时,对方也很惊诧。就这样几经周折,仕言终于在某部门的办公室里见到了相关负责人。

    其实这个部门并不是保密部门,只是涉及一个保密项目。仕言开门见山地说了自己继续承租这块用地的想法,由仕言将余下近40年的租金一次性向政府部门付清,自己继续承租这块乡政府的集体用地用于自住,并付给乡政府的二次开发的费用,这样既避免了政府的损失,也不会浪费土地资源。仕言保证自己承租下来只是用于自住,不会开发任何商业项目,如有违约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筑物里的所有设备都已拆除,不存在泄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