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唐新帝国 » 第0026 开科

第0026 开科

    李晔坐下后,便从御案上的皂囊里抽出一份奏章,指着上面的内容说道:“孔相公说国朝大乱之后,人才匮乏,建议朕开恩科,延纳贤才,笼络士心,效力朝廷。

    朕觉得这条建议不错,也正有开恩科的打算,士子们无论出身,不看门第,皆可以应诏直言。朕想任命你为策试官,帮朕选些有真才实干的人进来!”

    唐朝的考试制度有两种,一曰“常科”,一曰“恩科”。“常科”或称“岁举”,两者并重,合称“科、举”,是士人进身的必由之路。

    常科每年定期举行,乡贡州(府)选,最后集中到长安,统一由礼部主试,故也称“礼部试”,主要有六科,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其中尤以“进士”一科最为重要。

    与“常科”相比,“制举”与政治的联系更为紧密,“恩科”或称“制举”,是由皇帝委任策试官命试,科目不定,大到国家大政方针,小到朝野一事,均可策问,由被试者答以策文,以供皇帝“亲览”、朝廷参考。制举试天子往往亲临,故又称“廷试”或“殿试”,对策高第,皆可授官。

    自宣宗以后,大唐的人才选拔机制被严重破坏,朝廷取士不公,科举形同虚设,朝中要职基本被世家大族把持。

    如出身清河崔家的崔昭纬、崔胤;出身河东裴氏的裴澈、裴贽、裴枢;出身京兆韦氏的韦昭度;山东孔氏的孔纬等便是明例。

    大量寒门士子报国无门,只能投奔各地藩镇,为他们出谋划策,治理地方,使藩镇日渐离心,实力也日益强大。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落第举子黄巢,因为屡试不中,一怒之下就反了朝廷,给唐王朝的统治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所以当务之急,要广募人才,特别是那些出自寒门的实干派人才,朝廷每多招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人,就等于少了一个潜在敌人。

    李唐三百年,余威还在,只要能给他们一个出路,地方藩镇们是绝对竞争不过朝廷的。

    冯扬既是寒门出身,又是皇帝的心腹,做这次恩科的策试官正合适不过。

    冯扬听懂了皇帝的意思,他鼓着眼珠道:“老臣定会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托。”

    李晔应了一声。

    “相信先生的能力,这件事就这么办了。”

    ……

    时值初夏,长安的空气渐渐燥热起来,又因为近几年兵灾的破坏,城中显得有些萧条,破败,不少灾民和乞丐,无处居住,只能睡在坊间过道中,好在城中还设有一些粥厂放赈,使他们不至于饿死。

    相比他们的悲惨遭遇,坊中的一些深宅大院中,却仍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那些离皇城较近的府第中,为着怕万一被宫中听见,在歌舞侑酒时不用锣鼓,甚至不用丝竹,只让歌妓用紫檀或象牙拍板轻轻地点着板眼,婉转低唱。有时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主人和客人们停杯在手,脚尖儿在地上轻轻点着,注目静听,几乎连呼吸也停顿下来。歌喉一停,他们频频点头称赏,快活地劝酒让菜,猜枚划拳。

    长安西市。

    时近晌午,一个头戴黑色幞头的青年书生和一名随身老仆在坊间闲逛,在两人周围有一些强壮汉子,或明或暗的护卫着他们,书生二十出头的样子,身材细长,面目俊朗,当他刚走进西市口的时候,突然前面响起一阵唾骂声,三十几个身着青衣官服的人鲜衣怒马,向书生这面奔来,百姓见之既躲,商贩纷纷逃散。

    书生见其人多,也不敢挡道,退避一旁,等人过去,他便想拉一个人问问什么情况,谁知那人一被问到,立马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逃开了,书生无奈,正要再找个人问,身后有一个人说:“这位小郎君,此事小人知道。”

    书生回头看去,却是一个面黄肌瘦的少年,年约十五六岁,脸上满是泥垢,只有一双眼睛滴溜闪光,露出精明样子。衣衫褴褛,手里端着一只破碗,原来是个乞丐。身后老仆大皱眉头,书生却并不在意,问道:“这位小兄弟,你知道?”

    那少年默不作声,书生有些着急,刚要催问,那少年却举起了手中的碗,直直的望着他,书生一看,顿时一笑,知道这是要酬金了,便吩咐身旁老仆,老仆会意,忙从身侧钱袋中,抓出一小把黄灿灿的制钱,扔入碗里,那少年一看碗里的都是厚墩墩的开元通宝,顿时喜出望外,说话的语气更亲切了:“郎君可知‘白望’?”

    书生抱拳道:“望小兄弟赐教。”

    那小乞丐闻言微微一笑,道:“那几十个披着青皮的俱是宫使,他们负责为宫廷采办货物,明面上是公平交易,实际上宫使大多依凭权势,打着“采购”之名,用一纸公文以低价向长安商户强行收购各种货物,强买强卖,行巧取豪夺之实。

    有时,不仅一文不给,反而向商贩们讨要“进宫钱”和“车马费”,肆意掠夺他们的血汗钱,商民倍受其苦,怨声载道,今后但凡宫使来临,便称他们‘白望’,寓意白取民物。”

    “原来如此。”

    这位年轻书生不是别人,正是大唐天子李晔,而他身边的老仆,便是内侍钱虞,自从登基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微服出宫,没想到竟然遇到了这事。

    事实上宫中内使欺行霸市,他早就知道了,只是知道归知道,真要处理起来却很辣手,因为宫使背后是杨复恭和他的禁军势力,神策禁军每年耗钱合起来不下于五十万贯,如今又在剑南讨伐叛臣,国库更为拮据,朝廷岁入早已入不敷出,若不让宫使背后的杨复恭和神策禁军们在这里得些好处,搞不好会激起兵变。

    ………………

    PS:

    ①“进宫钱”和“车马费”:亦即只要宫使开口说是“宫市”所需之物,商家和百姓不但要免费奉上,而且还要承担运送货物入宫的费用,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抢劫了。

    宫市是指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令有关官吏主持这件事,向市场上的卖东西的老百姓买所需要的东西,随时给出价款。

    贞元末年,要钱不要脸的德宗皇帝派宦官来主持这件事,这些宦官压低价格来买老百姓的物品,出的价远低于物品本身的价格.甚至于在贞元末年不出示公文证件,直接设立“白望“进行白抢。这个组织当时有数百人之多,可见为害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