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逆熵而生 » 第37章 研学之旅

第37章 研学之旅

    夏日傍晚的一场大雨也没能完全赶走萦绕在燕平的暑热,中场休息没多久的蚱蝉又不知疲倦地欢唱起来。

    苗小翠正在家中收拾着旅行用的物品,艾媛也拎着自己的行李箱跟着收拾。

    “九班组织的旅行研学你也跟着去,咱俩的关系不就暴露了吗?”苗小翠故意问。

    “我们班也是年级第一名,怎么就不能一起去了呢?”艾媛答道∶“我就说我是一班的代表,而且我还叫上了童书含,两个代表应该不会太引人注意吧?”

    “哦?你们班也发奖金啦?发了多少?”苗小翠好奇地问。

    “都说爱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坏孩子变好孩子才有奖励。从开始就好的孩子,在别人眼里拿第一是应该的,用不着奖励。”艾媛故意叹道。

    “那你俩凑够路费了没有?”苗小翠问。

    “我肯定没问题,虽然期末的奖学金凑个路费都不够,但是以前的压岁钱我倒是存有一些的。”艾媛狡猾地说∶“要是童书含那边的盘缠不够嘛,不是还有您苗老师在吗?”

    “哦~”苗小翠好像想起什么,故意打诨道∶“你这回考试怎么不交白卷了呢?让我们九班独占第一多好。”

    艾媛仔细想了想说∶“虽然九班文化课稍微弱了一些,但是体育和艺术方面的实力倒是挺强的。因为校篮球比赛拿了冠军,校长还特地给九班加了5分到总评成绩里呢。连校长都出面撑腰了,我们班只剩下妒忌的份了。而且,白卷是随随便便交的吗?那得看我的心情好不好。”

    “感谢你的全力以赴,那才是给对手最大的尊重。”苗小翠赞道∶“九班的团结,的确也令我刮目相看。”

    “还要感谢他们没让你失业。”艾媛也学会了插科打诨。

    母女俩的笑声擦亮了夜幕的繁星,它们睡不着睁着眼,期待曙光的召唤。

    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校门前已经候着两辆大巴车,那是来送研学的师生去火车站的。

    学生和家长们已经肩扛手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陆陆续续上车等待出发。

    苗小翠站在一群穿上常服的学生中间,也像个学生似的。

    “苗老师!您在这儿呢?想把您从学生堆里辨出来真是太费眼力了。”梅苑小雪的姥姥牵着孙女,穿一身鲜艳的撞色衣裙,披着纱巾,头上戴着宽沿草帽,脚下穿着登山鞋,一副老年团出游的经典装备。

    “小雪姥姥,您找我有什么事情吗?”苗小翠问。

    “苗老师,您看小雪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我怕她一个人在外面照顾不好自己。想问问您,要是车上还有空座,加我一个行不行?”小雪姥姥把担心全都挂在脸上,又补充道∶“我个人的费用我自己出。”

    旁边几个家长也跟着围上来,生怕错过能随行的机会。

    “小雪姥姥,孩子已经长大了,请您相信她的能力。如果您不给她机会,孩子何时才能真正独立呢?”苗小翠婉拒道。

    小雪姥姥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和其他几名家长退下车去。

    大巴渐渐开动,学生们像第一次飞出巢的幼鸟,叽叽喳喳四处张望,看什么都是新鲜有趣的。

    家长们目送车辆渐行渐远,挥着手谁也不愿提前离开。

    坐上火车经过一天一夜,再搭上乡村巴士,直到太阳偏西。一片片层层叠叠的绿油油的梯田才开始展现在车窗外,就像巨型的拉丝千层抹茶酥,将“人”字顶的一座座乌青色房屋环抱在其中。一条明晃晃的河水在层峦之间穿流而过,直到落入山间公路下边哗哗作响。

    巴士里,学生们的疲惫被一扫而光,各个坐直了身子掏出手机朝窗外不停地拍照。

    “蒋爷,你看那边是不是峒仔仔?”周哲铭突然指着田边一个穿着灰蓝色麻布裤子,白色短袖T恤的少年说。

    “峒仔!峒仔!”蒋昊天直接朝少年叫出声来,车上的同学也跟着朝窗外热烈地打招呼。

    没想到,峒仔仔害怕朋友们第一次过来迷路,专程一个人跑出寨子几里地迎接。看见远方的朋友乘坐着巴士驶入眼帘,才兴奋地招着手领着车子朝自己的寨子飞奔。

    寨子入口处已经整整齐齐站好几排盛装打扮的峒族中老年妇女,偶尔能看见几个和峒仔年龄相仿的女孩间列其中。她们一同唱着迎宾曲,歌声被传得悠远,仔细听除了声音最大的主唱,还有不同声部的伴唱,没有婉转的声调,却听起来和谐自然。

    巴士刚停稳,蒋昊天和周哲铭迫不及待地蹦下车,给峒仔仔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

    “你们这回来得刚好,我们寨明天过吃新节呢,你们有口福啦。”峒仔仔拉着蒋昊天和周哲铭就往寨子里走。

    峒寨里的叔叔伯伯们纷纷递上酒和茶为客人洗尘,芦笙有节奏地吹响,热情欢腾地包围着每一个到访的客人。

    “哇!我第一次被这么热情地欢迎,都有点不习惯啦。”周哲铭看着热闹的寨子反而有些羞涩地说∶“一来就让你破费,有些怪不好意思的。”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每年早稻收割的时候,都会热热闹闹地过吃新节,今年正好你们来,我们全寨都很高兴,所以更热闹。”峒仔仔宽慰道。

    “有活得叫上我们呀,别让我们来这儿白吃白喝的,这样我们也自在点儿。是不是呀?老周。”蒋昊天看向周哲铭说。

    周哲铭连忙点头。

    峒仔仔笑道∶“那明天带你们收稻子,去不去?”

    “必须的呀!”蒋昊天来了兴致∶“我们到这干什么来了?你怎么使唤,我们怎么来。”

    三人有说有笑。峒仔仔领着大家往里参观,寨子里最高大的建筑就是鼓楼,杆栏式的吊脚木制住宅如众星捧月一般坐落在它的周围。

    每家宅院虽然各自独立又有相连的檐廊,让走在各家门前和街道边的人们烈日晒不到,雨也淋不着。

    这种高超的建筑智慧还展现在那跨河而建的风雨桥上,粗大的石墩上修造起全木制桥身没有一根铁钉,全是榫栓穿合。那既是桥又是可以休闲纳凉、遮风避雨的长廊,每逢桥墩就会向上多加叠三四层房檐,既能增加采光又能通风,飞翘的檐角好像是创造者战胜蛮荒后扬起的嘴角,让师生们啧啧赞叹不已。

    来路颠簸了大半天,又逛了一下午的师生们已经又疲又累。

    苗小翠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分为十个小组,由峒仔仔分别带到十户不同的乡民家里安顿休息。

    蒋昊天、周哲铭两个活宝自然难分难舍,他们主动邀请一班唯一的男生代表童书含入组,再叫上高睿朗、赫志新,五人一同来到峒仔仔家里。

    “峒仔,你爸妈什么时候回来呀?”蒋昊天在三层吊脚楼里转了一圈,除了正在厨房里忙碌的两位老人就没看见其他人了,于是好奇地问。

    “我爸妈在外地打工,到过年才有时间回来。”峒仔仔说。

    “那你姐姐呢?”周哲铭又问。

    “我姐姐放假很少回来,她有时会利用假期在燕平赚些生活费。”峒仔仔答道。

    “那你这一年到头一定挺孤单的吧?”蒋昊天有些感同身受地问。

    “才不孤单呢,有我爷爷奶奶和我在一起,每天放学又是农闲的时候,可以带着我家的狗下河里赶鸭子、摸鱼。我们这里还常常有赛歌会,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峒仔仔笑着说。

    “还有帮咱们蒋爷补课呢。”周哲铭捂着嘴笑道。

    几个男孩正在谈笑间,两个老人已经默默地把饭菜端上桌,笑着招呼大家吃饭。

    大碗里装着鸡块、扣肉,还有一些笋丝和当地野菜,虽然是简单的调味和烹饪,却特别香,男孩们吃得津津有味。

    两位老人普通话说得不好,所以喜欢埋头做事,话不多。爷爷吃得少,小酌一杯米酒后便坐到门口抽旱烟去了。奶奶喜欢吃素,笑着看孩子们吃完晚饭,才起身收拾忙碌起来,厨房应该是她在家里待得最久的地方。

    随着炊烟渐渐散去,寨子也在宁静的夜色中沉沉地睡去……

    朝霞还未赶来,寨子里又开始升起袅袅的炊烟,每家每户勤劳的妇女们已经在准备早餐了,男人们也开始杀鸡宰猪忙碌起来。

    邻居家的一只大黄狗跑到峒仔仔家门口,不停叫唤同伴,好像在说∶“怎么还不起来?该出门玩啦!”

    “白芒,你今天别跟黄皮去玩,陪我们上山!”峒仔仔走出房间对家里的白狗说。

    大白狗竟然能听懂,朝门外的黄狗吠了几声,黄狗便自己离开了。

    “你家的狗子还有这么好听的名字呢?还能当你的翻译,像个人似的。”蒋昊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到峒仔仔身边,眯眼打着哈欠赞叹道。

    “他是我弟弟,只是跟咱们长得不一样而已。”峒仔仔笑着说∶“今天过吃新节,我们早点去把稻子收回来,中午带你们吃大餐。”

    “好勒!”蒋昊天瞬间来了精神,把另外四个大男孩陆续叫出房间。

    几人吃完早餐,峒仔仔便领着大家一同去田里收今年新熟的稻子。白芒像个护卫似的,默默地跟在人群最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