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悠然随记 » 第二十八章 写书的方式

第二十八章 写书的方式

    从不懂事时听歌到现在工作听歌,也有二十几年的路程了。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歌手和歌曲,有一些在某个阶段陪了我很久很久,有一些惊鸿一瞥记不起名字。

    学龄前的时候听陈星的歌,妈妈说一放他的歌我就会搬着小板凳坐在角落静静的听,她就可以做自己的事去。

    爸爸每次过年都放凤凰传奇的歌,导致我虽然之后没怎么听过却都会唱,成为肌肉记忆了。长大后偶尔听到,觉得血脉觉醒,好好听。蓬勃正能量,这才是中国人该听的歌。

    上了小学之后,姐姐们听徐良,汪苏泷,还有嵩哥的歌。我也在那时对他们有一个初步印象,当时觉得另外两个有一点非主流,而嵩哥的歌词是值得反复回味的。

    初中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mp3,家里也有了电脑。当时的同学还在听三巨头,而我不想和他们一样普通,就开始扫榜自己找心动歌手。

    于是听了本兮,庄心妍,牛奶咖啡,单色凌,孙羽幽,周传雄,林俊杰。不过偶尔听到嵩哥的《清明雨上》《庐州月》,还是被惊艳。

    高中的时候,当时的朋友很喜欢听歌,也经常和她一起听歌。当时我已经有手机了,她家里不让带。我开始听李荣浩,薛之谦,银临,不才,李玉刚,宋冬野。不才当时一首《化身孤岛的鲸》惊艳了我的青春,工作后偶然再听到又一次惊艳了我。她的歌名都很诗意,也很喜欢《参商》《塘桥夜话》。高中虽然没关注嵩哥,但是《最佳歌手》我还是听了一些,《最佳歌手》和《摄影艺术》大学再听时觉得无比熟悉,他的歌声一直在陪我啊。

    大学的时候,听王力宏,马天宇,赵雷,嵩哥,一支榴莲,金志文,谢春花,房东的猫,买辣椒也用券,觉得自己的音乐品味更上一层楼。当时觉得谢春花的声音和自己有点像,很喜欢她的《借我》,循环了一段时间。

    毕业后涉猎面更广吧,听凯桑,听五月天,听周杰伦,听汪苏泷,听毛不易,刀郎,觉得音乐世界实在很有意思。

    网易云从大一开始用,大二就达到了八级。认真听歌是从大学开始的,因为高中不让带手机去学校,在宿舍也多数要学习,很少有大片的空白时间可以听歌。总觉得自己的音乐细胞在十二年义务教育时被压制了,只有学龄前和大学后我才是我。

    大学开始满打满算听歌五年,听过的歌却不在少数,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有时候叫自己中华小曲库,满是骄傲。

    在家休息的时候,大半天都在歌声的陪伴下度过。很喜欢自己独处,歌声作伴的日子。

    上下课的路上,图书馆里,上下班的路上,出去玩的时候,在家的时候,只要是有空隙,音乐一定会住进我的耳朵。

    平时喜欢听各个歌手的歌,喜欢随机的随心而动。心情不好时,在长途车上时,心情很好时,却都喜欢嵩哥的歌陪着我。

    这些年的墙头最爱也一变再变,《平行宇宙》《乌鸦》《放肆》《如谜》《白歌》《温柔》等等。很多温柔的歌,也有很多肆意妄为批判的歌。

    最初我是听不惯慢节奏的,整日英文歌快歌。有一天难过的时候发现找不到一首安慰自己的歌,然后那天听到了嵩哥的《雨幕》,觉得好像听过。嵩哥的很多歌都给我这种感觉。可能是平行世界的我把嵩哥送到我身边救我吧。

    越来越发现,现在的歌坛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发歌,所以喜欢听老歌了。那个神仙打架的年代,歌我都是挑着听的。现在却如数家珍每一首都收藏,因为新歌实在不能入耳。

    我对音乐很挑剔,现在不喜欢英文歌,不喜欢抖音热歌,不喜欢吐字不清的歌,不喜欢暴躁的愤青歌曲,不喜欢负能量的歌。

    现在进化成爸妈爱听的歌我也爱听了,什么草原歌,什么广场舞神曲。最起码她们是真的有唱功,歌词也都很顺耳。说不定我已经到达海纳百川的境界了。音乐必将伴随我一生,和游戏,音乐一样,是我心里的三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