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汉祥之飞 » 第二十八章虎贲军

第二十八章虎贲军

    曹祥被宦官领到皇帝面前,一头跪下。

    “起来吧,”

    待曹祥站立起来,皇帝问:“你觉得下面三支队伍如何。”

    曹祥大汗,下面可是三个皇子。他曹祥很惜命,上有双亲,不敢在这里胡言乱语。

    “禀告皇上,小人不懂军伍之事,看不懂场下的强弱。”曹祥急忙道。

    “年纪轻轻就懂得搪塞,那我把你派去边疆去打战,你就会懂了。”皇帝很不满意曹祥的回答。

    国师道:“有想法快说。”

    曹祥冷汗留了下来,没想到今天刚到京都,就处境不妙。

    曹祥还是擦边球,“三个方阵若是配上骏马,威力可翻数倍。”

    这话可说到痛处,大唐国缺的就是马匹。目前边境和长楚国起纠纷,已经战败两场。长楚国军队大都为骑兵营。

    旁有一武将不满,道:“你是为边境战败的败将开脱,骑兵怎么会翻数倍实力。”

    曹祥额头马上微汗出来,边境什么时候战败,和谁打仗,他可是一无所知。这是捅了马蜂窝。

    国师见曹祥懵懂中,他可百无禁忌,道:“这段时间大唐和长楚国在边境两军交战两场,大唐战败。”

    这消息还没传出来,朝廷觉得很没面子,有损皇帝面子,把消息压了下来。

    但是急需一场胜仗,挽回面子。全国民众终究会知道的。

    今日三皇子比武演习,准备让其中一位领兵去边境督战。百万大军实权,三个皇子眼红心急,互不相让。

    皇帝于是问曹祥:“为何兵士配上骏马会战斗力增加数倍?”

    曹祥小心回答,“马匹的冲击力增加力量优势,骑在马上高高在上,对战占优势。还有速度优势,来去很快,又不损耗骑兵的体力。”

    有人点点头,还是有人不服,准备发表反驳之言。

    皇帝示意可以了,告诉宦官停止演练。宦官赶紧跑下去通知演练可以结束了。

    皇帝和国师低语几句,就一起走下观礼台。

    三个皇子已经各自率领各世家子弟,在场上恭候。

    曹祥远远就见到二皇子后面有十几个世家子弟,其中站着的百里澈和吴云斐。后面还站立一个目光炯炯的老者。曹祥认出曾在长幽山脉保护过二皇子,前荒巴城城主,雷惊裘,是个宗师。

    大皇子身旁也是人才济济,一位脸色阴郁的中年文士,云纹蓝袍,卓尔不群。众人都对他脸色尊重,保持距离。

    三皇子清秀俊朗,旁边一年龄差不多的女子,如花似玉,玉叶金枝。十几位世家子弟围绕奉承。

    皇帝和国师走过去,三方人都下跪礼拜。

    曹祥一眼不眨看着,只见前荒巴城主雷惊裘弯腰鞠躬半礼,大唐国皇室允许宗师不用跪拜。

    但是大皇子那边的云纹蓝袍的中年文士,只是对皇帝稍微低头表示尊重。倒是对国师闪过顾忌的目光。

    曹祥暗暗心惊,确定那人是了不得的人物。

    三皇子身边的美丽女子小跑到皇帝面前,拉着皇帝手臂,叫道:“父皇。”

    原来是四公主。

    皇帝目光慈爱,看来比较溺爱这个四公主。然后皇帝严肃看了看自己三个儿子,示意身后一文官出来说话。

    一高帽吏服,内阁文官出来,宣道:“皇上旨意,大皇子长孙庆享,任命为西路军监军。即日起去京都外的虎贲军大营,筹划西路征伐大军事宜。”

    “大将军,常子虎,内阁大臣,凌文深,协助大皇子。”大臣继续宣读。

    曹祥站在后边,看看国师走来。

    国师走过时道:“跟我回城吧。”

    于是曹祥就与国师提前离开了。

    一辆普通的马车,拉车的是一匹褐色普通马匹,木制车厢,驾车的中年汉子面无表情。

    中年汉子见国师过来,跳下车首,拉开车厢前面门帘,国师一步进了车厢,曹祥也坐上去。

    车厢内,国师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曹祥忽然想到,国师一直给他一种自然又平常的感觉。

    车厢不大,国师就坐在眼前,一袭深色的长袍,发髻贯穿一玉簪。神情泰然自若,现今双眼微闭,下巴有须。

    多看几眼,好似印象深刻一点。

    “我姓郑,本名长卿,现在都叫我郑国师,把我本名都淡忘了。”国师突然开口说话。

    曹祥有点意外,连说不敢。

    “曹家竟有如此天资卓越的子弟,有龙凤之姿,难得。”郑国师道。

    曹祥大汗,再次连连谦虚。

    “你已经劲血境境界,即使在云磐上国,也是出类拔萃。”郑国师眼睛突然睁开,双目深邃,看穿曹祥内心所想似的。

    竟然一眼看穿曹祥武道修为,曹祥心惊,赶紧道:“机缘巧合有幸踏足劲血境。”

    沉默一会,

    “云磐上国路途可远?听说那里有修仙者。”曹祥更关心云磐上国的消息。

    郑国师意外多看曹祥一眼,眼前小子有点出乎意料。

    “你有亲人在云磐上国?”

    “一个朋友。”

    “经过后周国北部,即是云磐上国,云锦上国多山,灵气充沛,适合修仙。”

    “大唐国,长楚国,后周国,今汉国,大晋国,都是云磐上国的附属国。每年要上缴灵物给云磐上国的修仙世家。”郑国师解释道。

    “那大唐国与长楚国发生战争,上国怎么不调停?”

    “下面国度之间争端不大,上国一般不予理睬。再则,云磐上国近些年来修仙家族没落,三个修仙世家只剩两个,而且多年无筑基成功的修仙者出现。上国自己已经岌岌可危,已经无力有效管辖下面俗世国度。”

    郑国师难得话如此之多,驾车的中年汉子微微称奇。

    “今天你就见到一名修仙者。”

    曹祥脑中浮现刚刚在大皇子身边的阴郁文士。

    果然,郑国师道:“大皇子的老师,陶引岳,来自云磐上国的陶家。”

    “不过他资质平平,练气四级而已。”郑国师语气很是不屑。

    曹祥想起花云锦的话,武道修为先天境界碾压修仙的练气境界,而且郑国师看似先天修为不低,藐视大皇子的老师。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郑府,下了马车,郑国师道:“皇室可能要重用你,等着旨意吧。先去休息,有事可来找我”。

    曹祥致谢,抬头一看郑国师已经进去了,赶紧自己也进去找府内的住所。

    第二日,辛总管又特地来到曹祥住的院子。带着一纸文书。

    曹祥打开一看,是大唐朝廷的任命文书,任命曹祥为羽林军都尉,即日前往虎贲军大营听候调遣。

    曹祥只好收拾东西,询问辛总管,国师在不在府上,要不要向国师辞行。

    辛总管意思不必了,道:“国师意思这里的小院还给你留着,回城就回国师府。”

    “国师说,到了军营,有难处的话,就报上国师府名号。”这话意思是把曹祥当做国师府的人,准备罩着曹祥。

    曹祥百般感激。

    当日

    京都城外,

    虎贲军大营,

    营帐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

    虎贲大营主帐,

    中间位置坐着两个人,壮硕面白的大皇子长孙庆享位居中间,

    右侧,大将军常子虎,虎背熊腰,须短面红,眼藏精光。

    左侧,一斯文老者,长须灰白,文官锦袍官服,内阁大臣凌文深。

    左右各十几人文武官员。

    曹祥拿着文书,上前拜见。

    长孙庆享意外道:“曹家箭术天才,如此年轻。”

    常子虎道:“传闻乃人之翘楚,大唐武道天才。”

    长孙庆享表情有点不屑,不过也没说什么。帐旁不少武将散发也不服气的眼神。

    常子虎道:“现在军中骑兵不足三千,弓箭手有五万。曹都尉放在哪个位置好?”

    凌文深道:“曹都尉擅长箭术,可带领一个营的弓箭手。”弓箭手分五营,一营有万人,

    常子虎赶紧道:“目前应该把骑兵训练成神箭手,曹都尉应去统领骑兵的箭术训练。”骑兵总共就三千人,但是加三千马匹,还有其他装备,却是一个大营。

    这么年轻,一来就要统领一个大营,在场很多武将很是不服。

    曹祥也很是不适应,有点赶鸭子上架,自己也没统帅兵士的经验,想掉头离开又不可能,只能硬头皮站在营帐中间。

    大皇子长孙庆享道:“曹都尉箭术如何,只是传闻,要不要当场演示一下?”

    那是没办法拒绝,只能展示武技来服众。

    “可,”曹祥马上应允。“拿弓上来,移步帐外即可。”

    长孙庆享走在前面,营帐内武将文吏陆续出来了。

    一个卫兵手拿两张弓跑了过来,曹祥接手一看,一张普通弓箭手用的一石弓,一张有武师修为的将士用的二石弓。拿起二石弓,曹祥不太满意,四处张望看看谁有带好的弓箭。

    长孙庆阳问:“弓箭不顺手?”

    “三石弓来一张。”曹祥说道,抬头仰望天空,几只苍鹰在盘旋。

    常子虎道:“把白羽弓拿来。”武将都是弓箭必备。

    亲卫马上跑进营帐,拿来一张银白的精弓和一袋羽箭。

    “白羽弓?”

    “对,上国神兵堂的白羽弓。白羽弓有大弓和小弓,射程远。”

    这张白羽弓跟正常的弓一样大,乃大弓。

    曹祥接过白羽弓,抽出一支箭,搭在墨黑箭弦上,拉一下试试弦的张力。然后突然拉满弓,抬弓向天空,空中有几只苍鹰在百米高空盘旋。

    一支利箭破空而上,鹰眼锐利,苍鹰想躲开,但箭来的太快,一箭贯穿身体,苍鹰马上掉落下来。

    众人惊叹,

    常子虎发现曹祥没有凝集内力就拉弓射箭。常子虎是一名宗师,能做到随时拉满白羽弓,轻而易举射杀百米外活物。问题是曹祥的修为总不可能与他常子虎相当。

    长孙庆享也发现曹祥箭法不俗,百米外随心所欲发箭即中。

    众人回到营帐,长孙庆享很干脆道,“曹都尉暂且就去掌管骑兵营,可惜大唐马匹不足,不然也可扩大骑兵规模。”

    凌文深叹息道,“多年太平,不注重军队武力,造成如今局面。”

    说完凌文深示意身后一名文吏出来介绍一下边境状况。

    文吏上前,手上一大叠详细的报告

    原来,

    长楚国平原无数,畜牧发达,盛产骏马,马匹无数。

    百年来各国多少有些战事,长楚也和大唐有过几场边境冲突,都是大唐处于上风。

    近些年各国修生养息,长楚国力上去,开始注重军队武器装备,马匹和弓箭大量装备军队,终于军队实力优势大唐。

    趁着云磐上国的衰弱,长楚国发动战争,统帅尤子胥,文武双全,运筹帷幄。在大唐国偃师郡边境,两次击溃大唐国的军队。

    若是大唐再不还击的话,长楚国军队就要长驱直入。

    文吏详细报告了长楚国的军队数量,部署方位,以及大唐国的防御力量。

    明显长楚国有备而来,兵力优势明显,大唐国边境兵力短缺,目前靠偃师郡的世家力量在支撑。

    众人愁肠百结,大皇子却是信心十足。下令紧急训练一月,就要开拔前去前线。

    曹祥上任骑兵营都尉,自有帅帐的长史,带领到骑兵营,召集众千总百户。

    骑兵营大帐内,三位千总,九位百户,熊背虎腰,甲胄明亮,杀气焕发。

    长史宣读任命书,宣布曹祥为骑兵营都尉,统领整个骑兵营。然后不顾众将无法置信的目光,自顾离去了。

    十二位将领看着眼前一位年轻俊秀的锦衣男子,才十八九年纪模样。众将深表怀疑,是不是哪个世家子弟前来混资历。

    有点把战争当儿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