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稗鼎 » 第三章 佛寺

第三章 佛寺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谢朓

    金陵城是如今楚国的都城,只因楚主不喜欢原来的理所吴县的风水,遂在此处,也就是原来秣陵邑的基础上,扩建来了金陵城。

    只是秣陵这地方原本也不算大,扩建而来的金陵城作为国都,一朝起势,这公卿显贵、平民百姓、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在数年之间也都多了起来,因此还是不免有些拥挤。

    金陵城周边的风景极美:清澈明净的春水自城墙根的小闸门下穿城而出,自在的流向远处河谷间汇合;需两人合抱才能围住的古树栽的到处都是,嫩绿色的树叶显出一派生机勃勃;不远处的丘陵上扫过一阵微风,红黄蓝绿各色山花都摇曳生姿起来;间或飞起了山雀、布谷、画眉、鸢雏,甚至还有苍鹰倚仗着风势起飞后翱翔天际。

    待看过了此中诸景,“物我两忘”有没有不知道,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到确实是有一些的。

    但是,你可不要以为这般绮丽景色是秣陵邑原有的风采,这是国都搬到这里、秣陵改名为金陵之后,楚主陛下让百姓们当工上役,干了好长时间才赶出来的。

    金陵城的主干道被称为赤凤大街,据说继承的是周朝时期雒阳王都天街的名字,也确实有几分天朝上国的意象:八十一步宽、全是由汉白玉铺成的大道自楚主的太初宫德化门笔直地延伸到了金陵城的南门朱雀门,齐整的将金陵城分为了东西相等的两大部分。

    西城,一座宽广雄伟的佛寺拔地而起,用地之多,近乎占去了金陵城西城四分之一的面积,只远远一望,大约也能看出此地的不凡。

    佛寺大门口,有一对丈二高的狮形铸铁瑞兽,再配上那朱漆金钉的大门、络绎不绝的香客、春风满面的知客僧,可谓尽显气派。抬眼看寺门口上方的牌匾,有红底金漆的三个御笔描金大字——报恩寺。

    再往里瞧那些各式建筑:小山重叠、金珠明灭,表柱高耸、飞檐扑天,琉璃浮屠、八宝生池,青鼎黄瓦、丹桂飘香,甚至隐约还有辉彩佛光自大殿上空绽出;殿陛之间,时或点缀着些彩绸飘带、玛瑙珊瑚、水晶玳瑁之类的耀眼东西,偶尔还能看到有黄鹄、白鹤自水泊里振翅而飞、直冲霄宇;最后再看寺里僧人,有长眉高僧端坐诵经、开解慈悲渡人之道,有青壮武僧身形高健、声洪如吕,习武练功;凡此种种,端的是一派佛家圣地之景象。

    自这些描述中,诸位应该也能看到这座佛寺的不凡。没错,这座现名为报恩寺、原名为白马寺的佛寺,便是当今天下佛门的祖庭了。

    三百年前,大汉朝极盛的孝宣皇帝时期,有番邦王子入贡来朝,游历九州大地,感悟于上国文华文化,在洛阳城里一株菩提树下证道成觉,开宗立派,名为白马寺。后来,经过数次浮浮沉沉,改名为报恩寺的白马寺终于在这楚国金陵城落了脚。

    说到这,就有人要问了,金陵城好歹也是一大国都城,城内地皮可谓寸土寸金,你就是再佛宗祖庭,再历史悠久,如何能占得那么大一块地方来做佛寺?难道就没有人妒忌、眼红、仇恨吗?

    嗨——这就不得不说到报恩寺与楚国皇室的亲密关系了。

    二十多年前,当时的楚国南安侯、如今的东楚皇帝奉命北上巡边,在淮水边遭到了渗透南下的北齐军队的袭击,性命危难之时,正是一伙十三个白马寺僧人碰巧路过,打退了进犯的北齐军队,顺手解救下了他。

    后来,南安侯完命归国,因缘际会之下又登上了楚王之位,而他心里,一直还念着白马寺僧人的救命之恩,遂将报恩寺阖寺上下从南面豫章群山里请到了金陵城里来,并在金陵城里划出了好大一块地皮,建起了这座报恩寺,赐给了和尚们。总揽此中前后因果,虽说只要是楚主为了报恩的缘故,但也让人不得不感慨这群和尚“度化人”的好手段。

    此时,报恩寺练武场上,一群少年武僧排成一个方阵,正像模像样的做着集体修炼。

    阵列行间的空隙里,有个中年和尚面色严肃来回巡视,正在巡查、指导着诸武僧拳脚上的错误、漏洞。

    “左拳,稍微抬高一些。”“右腿,再往里收一收。”“怎么看着没精打采的,你昨晚是不是偷偷遛出寺了?”“你,午间没吃饭?力道怎么这么松散?这叫出拳吗?”……

    回过头,中年和尚对着众僧宣告:“听好了,我再讲一遍,今日已经是廿八日了,陛下的寿诞就在下个月正中,你们是要进宫在陛下寿诞庆典上演武的!到时候,陛下跟方丈就坐在台上看着,万一有哪个不认真,叫陛下看到后怪罪下来,不只是你们,连带着方丈、监院、我,都要一起吃挂落!而我若是吃了挂落,难道你们还想有什么好处吗?所以,我不想再多说了,都给我打起精神、认真起来!”

    左铭倒是混不在意中年和尚的言语,而是在脑海里琢磨着自己晚上应该吃点什么好,谁都能看出他那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

    中年和尚离着他很近,也就三五步的距离,将他的状态全部看在眼里,于是走过来便责问他:

    “真空,你知道我刚才说的是谁吗?!”

    左铭仿佛自天外天中回过神来,忙对着中年和尚合十行礼:“圆存师叔见谅,弟子属实不知。”

    圆存和尚显现出怒容:“不知?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你刚才那出神的样子是在想什么?做梦吗?可有梦见世尊佛主、罗汉天女?”

    “咦——谬矣!”左铭摇头晃脑的说道:“师叔着相了!佛经上说,佛主是先觉者,是大行者,是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只有在悟道明觉时才会显化真相,又如何会因为弟子做梦而梦到呢?谬矣!谬矣!”

    中年和尚圆存面带怒色:“混账!还敢跟我顶嘴?散场后自己去铁人巷加练半个时辰!”

    左铭依仗着嘴皮子利索,便跟他不依不饶:“噫——师叔你又犯了嗔戒!按照寺规,你今晚上不能再进食了!”

    这话虽是驳斥,但左铭的回答一板一眼、有理有据,这让得旁边一众僧人都是王八走读——鳖(憋)不住了,但是碍于圆存和尚平日的积威,他们又不好明着大笑,只能纷纷掩着嘴,低声窃笑出来。

    圆存和尚朝周围众僧瞥了一眼,重新对左铭说道:

    “一个时辰!”

    闻言,左铭便瞪起了双眼来:“师叔你这是公报私仇,我要……”

    “两个时辰!”

    “我要找监院师伯告你……”

    “没有晚饭!”

    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县官若是监院,现管明显就是眼前的圆存和尚了。左铭反抗不过,终究还是败下阵来投降:“好好好,我认罚我认罚,散场后便自己去铁人巷加练。”

    “哼——”听这话,圆存和尚便瞪他一眼,说:“自作自受!”……

    从刚才这番对话里咱们能听出来,皇帝的寿诞庆典上都有方丈的席位,这报恩寺在楚国的地位着实是显赫、超然。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早在前朝大汉末年时,报恩寺就有数十座下辖分寺,徒众之多,号称有十万以上。如今过去了几十年时间,虽然经过了两次大搬迁,还有汉末的天下大乱,但徒众人数却仍然不会少,起码也还保持在十万人的规模。

    报恩寺在搬到金陵城里之后,因为楚主爱护,年年祈福、月月烧香,连带着禁中妃嫔、皇子、公主的生节,都要来这里做过一场法会,因此赏赐不断。

    金帛器物这些赏赐还只是寻常,就说楚主四十岁寿诞那年,为了祈愿,一次便赐予了报恩寺上百顷良田,还外加金玉钱帛无数!这在羡煞了国内其他的寺观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百姓问禅求佛,更加大了社会上崇佛、礼佛的风气。

    庙堂、江湖都有如此大的名声,本身又确实有这个实力,这报恩寺俨然就是这东楚国一霸了,在东楚国民间也广泛流传着关于报恩寺的种种奇闻异事,这就令普通百姓更加向往,报恩寺借此也就愈发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