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枭雄之吕家崛起 » 第14章 滴水不漏陈元龙

第14章 滴水不漏陈元龙

    魏刚说到做到,一大早就来到了成廉的住处。

    成廉是吕布的骁将,身体素质也比一般人更强,他的伤情已经彻底恢复,伤口也基本对行动没有影响了。

    看到魏刚,成廉很高兴。

    仔细打量着魏刚,“你的身体是不是更壮实了,我已经听说你在平定下邳城叛乱中的表现了。”

    “不愧是主公的侄儿,你能亲自统兵进入敌营,这份胆识和勇气,比你父亲年轻时候强多了,控制住叛乱规模,逼退了郝萌,给你父亲挣了面子呀。”

    魏刚笑了笑,“成叔谬赞了,我这点微末的道行跟您比起来,还差的远呢,成叔跟随我姑父大破黑山军的故事我可是耳熟能详,只恨那时候年纪太小,不能跟着成叔上战场。”

    成廉是一个勇将,最喜欢别人夸赞他的勇猛,魏刚提到的,又恰恰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战绩。

    成廉愈发满意,“年轻人立下显赫战功,却不骄傲,很好。”

    魏刚还记得自己来访的目的,“成叔叔,姑父给了我下达了最新命令,高将军带领新军前往海西,我也跟着同行,这次一走,可能要离开很长时间,我来跟成叔叔道别。”

    成廉点点头,“你还年轻,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多增长经验,总归是有好处的。”

    成廉找出一把剑,交给魏刚,“这是我在兖州偶然获得的宝剑,我用枪用惯了,留着剑也没用,你留下防身吧”

    魏刚收下剑,表示感谢。

    成廉大声喊道:“如儿。”

    一名劲装女子从里屋走了出来。

    魏刚看向自己的未婚妻,两人目光正好相对。

    成如并不像成廉那样面相粗犷,身材魁梧,长相不算太美,但也挺耐看,中等身材。

    成如行了一个礼,道了一声‘万福’,魏刚连忙回礼。

    成廉看向女儿,“如儿,这就是我常常跟你提起的文长,你觉得,你未婚夫怎么样,文长不仅英俊高大,而且深受主公器重,可是你喜欢的少年英雄?”

    成如没有回答,看向魏刚,面带微笑,“我经常听家父提起少将军的名字,也听说过少将军率领部深入河内军营地,追杀叛逆的故事。”

    “不知道少将军武艺怎么样,小女子不才,但也稍稍学过点枪法,要不,咱们比试一番?”

    枪法这种东西,确实超出了魏刚的能力范围。

    如果成如考验自己的文采,魏刚倒也可以现场背诗,人前显圣。

    武艺是编不出来的,说不会就不会。

    在原主的记忆里,魏刚倒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跟着魏续也学过不少年枪法。

    但是,原主会的东西,魏刚却不一定能会。

    魏刚穿越以后就根本没有研究过武术,武术是一项熟练技能,贸然动手一定出丑。

    魏刚绞尽脑汁,想办法推辞,成廉却帮了魏刚一把。

    “别胡闹,哪有一见面就是比斗枪法的,你可别把文长吓跑了,来日方长,以后再切磋,也来得及。”

    成廉转头看向魏刚,“如儿娘亲去世的早,从小就跟着我奔波,所以,如儿和普通的汉家女子不一样,她不仅擅长马术,还酷爱刀枪,她常开玩笑,说要嫁给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

    “文长可以放心,如儿是我带大的,她性子直了些,但没有坏心眼,你可别介意。”

    魏刚看着成如期待的小脸,他讪讪的回答,“下次一定。”

    继续闲聊了一会儿,魏刚找了个理由离开了。

    离开成廉的家,魏刚紧接着拜访陈群。

    魏刚第一次和陈群聊天的时候,聊的不太愉快。

    魏刚后来也想通了,他和陈群在一些观点上确实有分歧,但门户之见是这个时代的问题,不是陈群的问题,没有几代人的努力,这种时代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魏刚改变不了时代,但他要了解这个时代。

    秉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怀着打听情报的心态,没有军务的时候,魏刚经常拜访陈群。

    两个人年龄相仿,性格上倒也都比较随和,一来二去,也就成为了莫逆之交。

    这一次,魏刚要离开下邳,他自然得和好友道个别。

    陈群是名副其实的名门子弟,跟陈家一比,吕家那就是爆发户。

    今天登门的目的,可不单单是告别。

    魏刚:“长文,姑父派我去广陵戡乱,你有什么建议送我吗?”

    陈情确认了魏刚的目的地,“既然你要去海西,那么,离开下邳之前,一定得去找陈登。”

    魏刚倒是一愣,陈群似乎对陈登的印象不错。

    陈群继续解释道:“让你找陈登,是为了通过他和陈瑀取得联系。”

    “陈瑀是陈登的表叔,在海西一带挺有影响力,如果你真的准备在海西长期发展,那陈瑀对你的态度确实非常关键。”

    “陈登就是陈瑀的表侄,如果有他的介绍,你和陈瑀联系的时候会减少很多阻力。”

    魏刚拱了拱手,“感谢长文的提醒,我稍后会去拜访陈登,长文还有其他建议吗?”

    陈群想了想,“军事上的事情,我是外行,没有办法给你提供意见,我只能说,广陵郡局势复杂,一定要广施仁义,争取民心。”

    “徐州势力复杂,主公完全控制的领地,只有彭城国和下邳郡,其余土地都在地方割据势力手中,那广陵郡的情况,堪比一个小徐州。”

    魏刚向陈群表示出感谢,随后离开,马不停蹄前往陈登府。

    陈登不在家,陈登的父亲陈珪接见了魏刚。

    陈珪是陈瑀的表弟。

    看到魏刚之后,陈珪表现的非常热情,没等魏刚开口,陈珪抢先一步发话。

    “文长呀,你可能不记得我了,在下邳城平叛那天晚上,咱们两个在城主府里见过。”

    “啧啧啧,那天夜色太黑,没仔细看,原来文长如此英气逼人。”

    陈珪的表情很严肃,“我替下邳城的父老乡亲感谢你,如果没有你及时平叛,我们这些下邳百姓很有可能被战火波及。”

    握着魏刚的手,陈珪态度很亲切,“文长今年多大呀,有没有娶妻呀,我一朋友的女儿和你年龄正合适,现在还没有婚配,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魏刚来到陈府,主要是为了打听陈瑀的事情,希望陈登父子给自己写一封介绍信,被陈珪这一打岔,魏刚险些忘记了来访的初衷。

    而且,这个老者,过于热情,魏刚觉得非常别扭。

    魏刚客套一番,直接切入正题。

    “陈伯,海西地区出现黄巾余孽,姑父命令我去海西戡乱。”

    陈珪再次打断魏刚,“文长少年英才,一定可以收到擒来,我在家里等候贤侄功成名就的消息。”

    魏刚被陈珪说得迷迷糊糊,他连忙说道:“陈伯,我听说海西的陈瑀是您的表哥,麻烦您帮我写封信,代为引见。”

    陈珪依旧很热情,“没问题,文长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表哥跟我关系不错,我回头就让元龙替你写封信。”

    魏刚向陈珪表达谢意,陈登也在这时回到了府里

    陈珪看向陈登,“这是文长,你也见过,主公的表侄,下邳城平叛的少年英雄。”

    把魏刚引见给陈登之后,陈珪表示告辞,“你们两个先聊,我老了,身体不行了,得去房间休息一会儿。”

    魏刚再次表示自己的来意,陈登没有迟疑,立即取出纸笔,写了一封书信。

    等到墨迹干涸。陈登把书信交给魏刚,“我在信里已经跟表叔介绍过文长的身份和目的,我相信,有了这封书信,我表叔会全力配合你。”

    收下书信,魏刚没有立即告辞,“元龙对这徐州局势有什么看法?”

    陈登神色淡然,反问道:“文长指的是什么?”

    魏刚决定结束试探,直切正题,“我想知道徐州的未来,元龙,你觉得我吕氏怎样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

    陈登似乎没听明白,“主公现在已经是徐州牧,不论是声名还是基业都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一般的割据势力,必然不敢招惹主公。”

    魏刚:“兖州有曹操,豫州有袁术,江东新出了个小霸王,袁绍又派出了长子争夺青州,元龙,你觉得我们吕家周围有‘一般’的割据势力吗?”

    “陈登不过是一介书生,说多了也是纸上谈兵,别误导了你。”

    陈登显然不想跟魏刚聊实质性话题,所以魏刚决定更进一步。

    “元龙觉得,曹操这人怎么样?”

    “曹公迎回献帝,功在社稷。”

    魏刚继续追问,“你认为,曹操会不会攻打我徐州?”

    陈登略一沉思,“这天下是大汉的天下,曹操是大汉的忠臣,主公也是大汉的忠臣,只要主公忠于汉室,曹操没有理由攻打主公。”

    没有理由不等于不会动手,魏刚对陈登的回答很不满。

    陈登滴水不露,无论自己问什么,陈登都不接茬。

    如果陈登只是这个态度,那么,他对待吕氏的态度必然和史书上一样。

    魏刚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致命的问题。

    “元龙,你对刘豫州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