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枭雄之吕家崛起 » 第15章 出发,海西戡乱

第15章 出发,海西戡乱

    陈登略微思索了一会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刘玄德是天下英雄,有成王霸业的能力,我很敬重他。”

    陈登对刘备的评价很高。

    谈话进行到这里,魏刚点到为止。

    他的目的已经实现,获得了陈登的介绍信。

    但是,魏刚并没有读懂陈登的真实想法。

    仅仅根据原本的历史轨迹,就把陈登当成敌人,不去争取,确实太可惜了。

    那不仅会为吕家崛起制造困难,树立一个强敌,还会错失一名人才。

    今天不是一个适合深谈的日子。

    魏刚很有自知之明,陈登父子愿意见自己,主要冲着自己吕布侄儿的身份。

    这次谈话倒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等到海西戡乱结束,魏刚功成名就的时候,也许陈登会对自己有更多兴趣,双方也可以更加开诚布公。

    魏刚向陈登告辞。

    新军出发海西之前的这段日子,魏刚很充实。

    他再次向吕布汇报了军务,确认了姑父的想法。

    剩下的时间,魏刚拿出来陪父母,跟魏续彻夜长谈。

    魏续再次强调,家里的事情不用魏刚关心,他甚至不需要魏刚建功立业,只要求魏刚保护好自己。

    第3天,新军出发了。

    高顺确实得到了吕布的授意,有意培养魏刚,他亲自带领新军主力押送物资,魏刚带着两个屯的士兵担任全军先锋。

    新军大多是高顺在徐州本地招募的士兵。

    除了本地的良家子,新兵的兵源里很大一部分是徐州的流民。

    乱世里,人命不如狗,对平民来说,生存都是种奢望。

    参军有粮食保障,能让人活下去,所以,平民参军的热情倒不低。

    高顺在练兵上很有本事,接近一年的训练,让新军初步现实出了强军风采,部队缺少的只是战斗经验。

    新军原本并不是作为一支独立作战单位培养的,而是对陷阵营的一种补充。

    新军的优秀士兵补充到陷阵营里,这支新军还剩下不到五百战兵。

    为了维持新军战斗力,高顺特意从陷阵营里挑出了一部分老兵,担任新军的军官。

    吕布曾向高顺许诺,新军成立之后,装备会尽快配齐,将士们的待遇标准和陷阵营一样。

    但是,吕布把更多军资金用来买马,建立骑兵部队。

    即使获得了新的铠甲,也往往会分发给老兵。

    直到新军前往海西平叛,吕布才匀出了百副旧甲,武装新军将士。

    魏刚麾下的两个屯,没有享受到配甲的福利,都是持枪的轻步兵。

    整个先锋队伍中的唯一披甲人,就是魏刚自己。

    两个屯长都是陷阵营的老兵,高顺非常有心,这两名军官都曾跟随过魏刚,进入河内兵营地平叛。

    一个叫王征,是兖州人,一个是杨磊,是河内人。

    先锋的任务是开路和侦察,不需要押运物资,将士们没有负担,轻装疾行,部队很快进入广陵郡。

    进入海西地界,军队遭到了一名老人拦截。

    老人年纪不小,但身体素质不错。

    魏刚制止了士兵驱赶老人的行为,来到这名老者身边。

    老人大概从士兵的态度上看出魏刚是军官,作势要跪下,魏刚连忙下马扶住老人,“老人家,出什么事了?”

    “黄巾贼正在张村劫掠,杀了不少人,请大人出手相救。”

    魏刚连忙安慰对方,“老人家放心,我们是吕将军的队伍,不会坐视贼人为非作歹。”

    老人听到‘吕将军’三个字,身体明显一哆嗦。

    魏刚把老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心里暗暗叹息,吕布军在海西的名声似乎不太好。

    魏刚把老人扶上马,“请老人家在前带路,保境安民是我们的职责。”

    下达作战命令,将士们加快行军速度,很快到达张村。

    村庄里人影闪动,不少人头戴黄巾,这些黄巾贼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注意到村外的新军。

    贼人们手里提着掳掠的财物,不仅有家禽、粮食,还有金银珠宝。

    贼兵忙着劫掠,不少人的武器已经被扔掉了。

    为了节约时间,魏刚没有着甲,直接下达进攻命令。

    魏刚跟着王征,从正面进村儿,杨磊则跟随着老者,迂回到村后发起进攻。

    村黄巾贼把精力都用在抢劫上,即使村口的贼兵发现了新军,出言示警,贼兵也没能快速做出反应。

    等到部分贼人拿起木棒和钉耙,准备反抗的时候,已经晚了。

    新军进入张村,势如破竹,贼兵开始溃败。

    两屯官兵在村内会师,合围了黄巾贼。

    村里的贼兵数量不多,全军覆没。

    一些贼兵的表现让魏刚哭笑不得,很多人在被抓的时候,还没有扔掉劫掠的财物。

    进入河西的第一场战斗,魏刚轻松取胜,但他的心情很沉重。

    黄巾贼造成的破坏,需要村民花费几年时间去修复。

    不少村民在这场劫掠中丧生,战争让很多家庭人财两空。

    魏刚给百姓们撑腰,命令苦主站出来,指认凶手,杀人者一律就地处决。

    黄巾贼劫走的物资也统统返还失主。

    在老者的千恩万谢里,魏刚拒绝了百姓们犒军的物资,带兵朝着海西前进。

    根据战后统计,劫掠张村的黄巾贼大概有五十人,死伤近半,剩下的人都成为了俘虏。

    魏刚来到俘虏队伍里,随便找了一名年轻战俘,“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作乱?”

    年轻人意识到魏刚是军官,连忙辩解,“启禀大人,小人就是广陵人,之所以加入孙大哥,呸,孙贼的队伍,也是走头无路啊。”

    年轻人的语速明显加快,“小人是淮安人,袁术军占领了淮安,我们就开始没好日子过了。”

    “秋粮刚刚交上去,春粮的征收就开始了,小人这样没钱没粮的人,还得被抓到南方当兵。”

    “我们村子被抓走了很多人,不少人已经死在了战场上,小人家里穷,交不上粮食,所以,来北边求个活路。”

    魏刚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你所谓的活路,就是不给其他人生路?”

    年轻人连忙摆手,“当然不是,但凡有其他选择,谁愿意当贼啊,我进入海西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孙大目的部队,孙贼没能从我身上抢走财物,所以给了我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跟他干。”

    “小人为了性命,只能被迫落草,但我真的没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

    年轻人态度诚恳,魏刚相信对方的话,但魏刚还是板着脸:“这孙大目是什么人?”

    年轻人摊开手,示意自己不知道。

    青年身边的中年人抢过话头,“孙大目曾是一名黄巾力士,据说见过大贤良师,资历很老,他躲过了青州大败,避开了陶谦的清剿,和陈白骑联合,在海西占山为王”

    “陈白骑和孙大目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以前对官军唯恐避之而不及,今年开始,他们改变了风格,开始攻城掠地,杀官起事。”

    魏刚将目光望向中年人。

    中年人连忙解释,“我虽然入伙时间早,但我跟这青年一样,绝对没有做过任何坏事。”

    魏刚:“孙大目的队伍一共多少人,在哪里驻扎?”

    中年人发现魏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就开始提条件了,“大人要是承诺免我一死,我就亲自给将军带路。”

    魏刚点点头,“只要你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带我消灭这支黄巾贼,你不仅可以免死,我还可以根据表现给你奖赏。”

    中年人很高兴,“大人放心,小人连只兔子都没有杀过。”

    “孙大目就驻扎在王村,孙贼手下一共有五百多人,是附近最大的一股黄巾贼了。”

    魏刚心动了,决心顺势消灭这伙贼寇。

    吕布军刚刚进入海西,贼人还没能做出反应,这时候的警惕性也最差。

    这是重创黄巾势力的最好机会。

    既然这位孙大目是黄巾贼势力中最强的一支,把他打服了,后续的剿匪工作也轻松了很多。

    中年人亲自给新军带路。

    部队调整方向,突袭王村,同时,魏刚派出士兵,把计划汇报给高顺

    为了让高顺尽快明白海西局势,那名年轻俘虏也被传令士兵带走。

    轻步兵或许在攻击能力和防御能力上差点火候,但是,将士们的机动性却很高。

    轻装疾行,到达王村外,将士们找地方隐蔽,进行休整。

    魏刚排出斥候,打探王村军情。

    根据斥候带回的消息,王村兵力至少在500人以上。

    这一批贼人不仅大意,而且防守松懈,村庄里正大摆宴席,贼兵饮酒作乐。

    村子外围留下了少量的匪兵,但这些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抗新军。

    此时进攻,可以打土匪一个措手不及,甚至不会遭遇像样的反抗。

    魏刚召集了两名屯长,下达作战命令。

    确认进攻流程后,全军出击。

    王村的战斗过程与张村大同小异。

    两屯将士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杀进村庄。

    黄巾军将士大多因为醉酒无力反抗。

    村里的贼兵很多,这一战,新军没能消灭全部贼人,少数反应快的贼兵在合围前逃出了村子。

    黄巾贼损失惨重,新军依旧无一人伤亡。

    美中不足的是,魏刚没有抓到孙大目,根据俘虏介绍,这位匪首接到了陈白骑的邀请,一早就离开了王村。

    收敛财物,押解俘虏,将士们向海西县城行军。

    (ps:将军下有长史、司马辅助,部队分若干部,部由部校尉和军司马率领,部下设曲,曲由军候率领,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设屯长,五十人一屯【不同军队在编制上可能有一定区别,本书暂时采用这个设定】

    黄巾起义之后,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大声的就自称雷公,骑白马的就自称张白骑,行动轻便的就说是飞燕,胡须多的就号称于氐根,大眼的就说大目,【这些名字不是匪首的真名,只是化名】

    我说一下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主角不会太迷信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人物也是一步一步提高能力,走到那个历史高度上的。而且,历史人物的两极化印象太严重了,有时会因为一件事就否定了这个人的一生。

    历史终究可以给主角一个参考,例如人物的性格,关键时刻会做什么样的选择等等,使用历史人物的风险相对较小,培养成本也更低。

    跟随主角走下去的不可能都是历史人物,一定会有原创人物登场,名将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能一直给平台,给机会,少犯错误,不过,历史小说,终究还是以历史人物为主,原创人物只占了少数,书友们可以放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