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枭雄之吕家崛起 » 第24章 渡河,渡河

第24章 渡河,渡河

    魏刚在淮水北岸厉兵秣马,南岸的袁术军却明显松懈了下来。

    辕门射戟事件后,袁术和吕布两人关系紧张。

    但是,吴景非但没有在淮河一线补充兵力,反而还撤走了不少士兵。

    面对袁术军的退让,魏刚却得寸进尺,加大了侦察力度。

    一些胆大的斥候甚至泅水渡河,打探袁术军虚实。

    做好战争准备的同时,魏刚没有忘记陈矫。

    他虽然回到了北岸,但没有和陈矫断开联系。

    陈矫给了魏刚两个印象,正直和坚定。

    才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品德却是很难后天改变的。

    陈氏在射阳是一个大族,得到陈矫的支持,有助于吕布军在广陵的统治。

    魏刚经常给陈矫写信,由于不懂得繁体字,所有信件都是魏刚口述,戴干写成的。

    戴干和陈矫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戴干也成为了魏刚和陈矫两人之间的联络人。

    刚开始的时候,魏刚还需要派人掩护戴干渡河,后来,戴干摸清了袁术军的布防重点和巡防规律,可以自行渡河了。

    当然,除了要求戴干送信,打探陈矫的心意,魏刚也给了戴干其他命令,要求对方打听广陵郡的一切情报,不放过任何的机会。

    戴干又一次完成任务,回到了魏刚身边,魏刚:“子通,你辛苦了,这次和季弼又谈了什么?”

    戴干笑了笑,“季弼不是对咱们的屯田政策感兴趣么,这次南下之前,我特地去屯田区考察过,和高将军进行过谈话。”

    “我跟季弼讲起海西的新情况,也解释过一些屯田政策。”

    戴干补充了一句,“季弼对咱们的政策很感兴趣,甚至还跟我彻夜长谈过。”

    “我觉得,他有心加入将军,但是,顾及到家中老母亲,所以不好开口。”

    魏刚也觉得,陈矫并非不愿意加入自己,而是有所顾虑。

    其实,母亲的事情倒也好办,只要吕布军能够收复射阳,魏刚觉得,陈矫肯定愿意帮助自己。

    陈矫的事情倒是不急,按照惯例,魏刚顺便问起了袁术的动向。

    魏刚:“斥候跟我说,袁术军的守备明显松懈了,子通,你的看法如何,咱们有机会南下吗?”

    戴干微微皱眉,“我觉得,咱们完全可以南下出击,我没有去过淮阴前线,但是,我路过了淮安,守城的兵力似乎少了很多。”

    魏刚陷入沉思,兵力不可能无缘无故减少,尤其是吕布军和袁术军矛盾激化的情况下。

    按照常理,袁术不仅不应该撤兵,反而应该往前线增兵。

    广陵郡的兵力调动,很有可能受到了其他地方的影响。

    要么是孙策,要么是曹操,要么,这两个方向都出现了问题。

    魏刚:“你南下的时候,有没有听到豫州的消息?”

    戴干满不在乎,“袁术称帝了。”

    魏刚愣住了,这个消息很重要,戴干应该在一开始就告诉自己。

    为了避免听错,魏刚再次确认了戴干的说法。

    汉末群雄里,比袁术有能力的有很多,但是,不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没有迈出那实质性的一步。

    并不是说那些群雄真的就忠于汉室,篡汉的代价太严重了。

    袁术既然要享受帝王的荣光,那他必然得接受反汉带来的后果。

    魏刚判断,袁术很有可能把兵力收缩回寿春,防备并且剿灭豫州的叛乱。

    魏刚感觉自己的手兴奋的发抖,“有把握吗?”

    戴干摇了摇头,“只是传闻,另外,还有种说法,孙策起兵反抗袁术,袁术正在集中兵力,准备派人讨伐孙策。”

    说完这些,戴干补充了一句,“这个传言也没有得到证实。”

    无论这两个情报是真还是假,戴干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自己。

    魏刚陷入沉思,一切的消息似乎都说的通。

    如果袁术真的登基称帝,短时间内必然无暇顾虑北方的战况,现在是最好的出兵时机。

    如果袁术想要讨伐孙策,那他同样没有两线开战的能力,这时候也最适合夺取广陵。

    一旦进军淮水以南,那就等于向袁术开战了,按道理来说,魏刚应该向吕布请示。

    但是,信使从海西出发前往下邳,再从下邳带回吕布的命令,那时候,战机就错过了。

    魏刚和吕布打交道的时间不长,但他知道吕布的性格。

    如果自己真的夺取了广陵,吕布不仅不会责怪自己擅作主张,或许还会嘉奖自己。

    魏刚同样没有向高顺请示。

    虽说高顺平时由着魏刚的性子折腾,但是,高顺本质上是一名谨慎的将军,他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

    而且,高顺忠于吕布,很有可能会派人向吕布做请示。

    如果袁术真的称帝了,确切的消息就在这几天内会到达海西,但是,魏刚一刻都不想等了。

    他召集将士们,下达作战命令。

    出兵之后,才派出信使,分别向高顺和吕布汇报自己的判断,并且,向高顺请求援兵。

    在之前的日子中,魏刚多次在军中进行过作战演习,船只都在淮水边上。

    简单整队之后,部队顺着淮水南下。

    袁术军的巡江队伍试图反击,但是,他们兵力不足,没能抵抗住吕布军的全力南下。

    如果魏刚是一个求稳的将领,那么,他的进攻应该从淮阴-淮安-射阳开始,一直打到兴化。

    只有按照这个顺序进攻,才能保证后方稳定,粮道畅通。

    但是,魏刚不需要粮道,他需要速度。

    魏刚放弃按部就班的攻城战,避开了兵力充足的淮阴,绕过了南下必经之路的淮安。

    船队顺着中渎水南下,甚至把袁术军传信的士兵甩在了身后。

    到达中渎水尽头,将士们无法再借助水路运兵,只能弃船登岸,直取射阳。

    从下船点到射阳,这段陆路距离不算远。

    但是,为了赶在袁术军做好防备之前夺取城池,部队采取了强行军方式。

    到达射阳的时候,全军将士只剩下不到八百人。

    魏刚的奇袭效果比预料中更好。

    没有防备自然就谈不上抵抗。

    甚至于,在魏刚带兵来到城下的时候,射阳守兵都没有意识到吕布军的入侵。

    等到他们准备封闭城门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

    魏刚却没有迟疑,立即下令冲锋,将士们士气高昂的攻入射阳城。

    吕布军迅速夺取了四座城门,控制住县衙。

    袁术军的抵抗被瓦解,将士们纷纷投降。

    魏刚没有费力甄别俘虏,所有降兵解除武装之后,编入辅兵序列。

    同时,魏刚再度分兵。

    主力在射阳城里围剿袁术军残兵。

    夺取射阳之后,吕布军有两个选择。

    选择南下进攻兴化,或者,北上夺取淮安。

    这不仅是一个战术选择,这更是一个战略判断。

    夺取了兴化,也就封锁住了孙策军北上广陵的最快通道。

    魏刚可以有更多余地,配合高顺,消灭广陵残余的袁术军。

    但是,夺取兴化这也意味着分兵,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可用的战兵数量更少。

    魏刚没有迟疑,召集王征和戴干,两人分到了二百士兵和一百辅兵,南下攻取兴化。

    完成军事部署之后,魏刚立即来到陈矫府上,再次拜访这位名士,邀请对方出山。

    有了之前的铺垫,这一次,陈矫没有迟疑,当场答应了魏刚的邀请。

    和魏刚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刘县令,在战斗进行最激烈的时候当了逃兵,此时的城中一片混乱,俘虏队伍里甚至传言,说吕布军要坑杀俘虏。

    陈矫立即发挥出他的价值,号召射阳大族站出来,支持吕布的统治。

    总之,在陈矫的人品和威信,吕布军的将士和刀枪的共同影响下。

    射阳城的大族纷纷表现出配合的态度,帮助吕布军安抚人心。

    虽然有一些忠于袁术的势力想要趁机作乱,但是,这些叛乱很快被平定了。

    夺取射阳城之后,魏刚在城中大肆征召部队。

    战兵数量不足,大量辅兵被临时武装,成建制的转变成战兵。

    过了几天,魏刚收到了王征的捷报,兴化同样没有防备,被吕布军顺利攻下。

    当天中午,射阳城外,袁术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战场。

    魏刚没有参加过守城战,只能安排人手堵塞城门,同时,加大城内巡逻力度,避免城中内应配合袁术军夺城。

    当天晚上,袁术军主力到达了射阳城外,一共有上千人,袁术军中一杆“杨”字大旗迎风飘扬。

    袁术军派出了使者,使者被守兵使用篮筐拉进了城内。

    根据使者的介绍,城外统兵的将领不是吴景,而是杨奉,城下的袁术军兵力近两千。

    杨奉给了魏刚一炷香的时间投降。

    为了争取时间,魏刚没有拒绝使者,而是装出被说服的模样,表示自己需要说服将士们。

    魏刚一连考虑了三炷香的时间。

    使者第四次无功而返之后,杨奉似乎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袁术军连攻城武器都没有准备好,就匆忙发动了攻击。

    站在城墙上,魏刚看着城下的袁术军,同样下达了作战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