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天,从女生变成摄政女王 » 第7章 同命相怜,情况更危险

第7章 同命相怜,情况更危险

    崇祯14年3月初四

    第四天上午,周宁跟着香儿和几个宫女就去了懿安皇后住的慈庆宫。终于见着了懿安皇后,真是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基本可以打100分了。

    她说话温柔、举止端方,对下人慈惠,周宁真是心里叹息:历史多么残酷,让这么样的好人美人在这美好的年龄里上吊自杀!自己如果有能力,一定要救救这样的一些人!

    她还想起香儿说过懿安皇后张焉没有子嗣,这件事跟魏阉有很大关系。正因为如此,张焉非常痛恨魏阉;而天启皇帝驾崩后,只能把皇位传给天启的弟弟崇祯皇帝。

    “谢谢皇嫂前两天天来看我!”

    “好了就好!头上有伤疤吗?”

    “没有,就是这个地方有点痛、肿得很厉害,刚开始还头昏。”

    “以后得小心点,堆秀山太高了,一不小心就摔跤,以后要少去。”

    周宁跟张焉皇后寒暄半天,又看了张焉皇后平日练习的书画和做的女红。

    张嫣平时喜欢读书习字,喜欢颜真卿的雍容浑厚;也喜欢唐诗宋词,曾挑选宫女中聪慧者教她们唐宋诗词,并检查她们的学习成绩;她还信佛,也擅长女红。总之,这宫中漫漫长夜,能够陪伴的只有这些贴身丫鬟和爱好罢了,连孩儿都没有一个。

    想到这里,周宁眼睛有点红,于是赶紧说,皇嫂这书法写得太好了,我一看就喜欢,能够送一副字给我吗?就白居易《忆江南》吧。

    张焉高兴地答应了,并说明天就可以好。

    在这宫里,张焉和原主的周皇后两人的品性都很善良了。相对来说,张焉要比周宁原主要多一点主见和刚烈。

    想到这样一个善良、闭月羞花的美人的以前和现状,周宁想,为什么不跟她进一步加深关系呢?这样自己又可以有一位可以交流和倾诉的对象。于是,她说:“皇嫂,我想和您义结金兰,认您做姐姐,不知道行吗?”

    张焉突然眼睛一亮,满脸笑容,说:“好啊!不过皇上那里会同意吗?”

    “这都小事情,就我们两人成姐妹,又不管其他人的事情。再说,现在我管后宫,只要皇嫂同意,我就要认您这个姐姐。以后太子、皇子和公主都是您的孩子。”

    听到了这句话,张焉真是差点掉了眼泪,自己这跟天启皇帝没有一个孩子活下来。于是吩咐宫女按照规矩,准备好香烛、拜了天地。周宁也算心情好了很多。

    于是,借着这么关系,周宁就拐弯抹角地了解情况。

    “姐姐,这些年来辛苦您了,朝廷缺钱,后宫也少发了很多银两,您这里有困难吗?”

    “哪里的事,我这啥都不担心,也用不了多少银两”

    “这怎么现在内库的钱都越来越少了呢,总是钱不够用呢”

    “都是打仗弄的,打仗要钱啊。这几年好多地方都旱灾。”

    “前朝也是这样的吗?”

    听到前朝,懿安皇后有点眼红,可能想起了天启皇帝。但是她屏住了。

    “前朝好多了,那时候没有这么天灾,然后魏阉能够收钱。”

    “魏阉(魏忠贤)从哪里收的钱?”

    “收矿税和商税,还有就是抄家,那时候东厂和锦衣卫权力很大。”张焉好像不愿意提起魏忠贤这个人。

    “这战事怎么打成这样?”

    “这你得问皇上,后宫不能干政。”,懿安皇后又接着说,

    “缺钱,皇上又急于天下太平,杀了一些大臣,又没有真正替他办事的人。”

    看来,张皇后也不愿意过于评论现在的朝政和崇祯皇帝。

    “这后宫也不太平,我这次昏睡快两天也是有原因。姐姐教我那些人可信?”

    “这你就为难姐姐了,姐姐现在走动很少。现在国事当头,你管着这么多人的后宫也不容易。我只能给你说说我认识的几个人。这王承恩、还有去职的曹化淳值得信赖,东宫田守信尽管目前还小,但是跟随太子一起长大,风评还不错,应该可信。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

    “这勋贵里有可信的人吗,京营打仗行吗?”

    “妹妹怎么问这个呢?11年建虏入关时,勋贵都慌张得不得了,京营也基本没有战斗能力。负责京营的是成国公朱纯臣。”

    “我也是替皇上担心,看他整体不高兴的。前天见着田贵妃袁贵妃,她们也是很担心大明的局势。毕竟她们在宫里也是缩衣节食地支持皇上荡平天下。这建虏怎么样了?”

    “姐姐还真的不知道。毕竟先皇过世这么多年,现在又有皇上,姐姐也不想操心了。不过我父亲太康伯经常上我这里来。也许他知道一些情况。今天他会晚点到,妹妹要不等会儿问他。”

    “也好!就算是给皇上做点事情吧。妹妹这给姐姐添麻烦了。”

    “哪里的事。我们喝点茶,吃点心。妹妹要看看我做的诗?”

    “当然想看看,但妹妹这里到是有首好诗,姐姐愿意不愿意听?但是,听了不要掉眼泪。”周宁突然想到纳兰性德的《木兰词》,很适合自己,也适合张焉的此时心境。

    当然,此时的心境肯定不是爱情,而是一种悲伤、无奈和对于过往的回忆。

    “当然愿意听,姐姐又不是小孩子,怎么会掉眼泪呢?”

    于是,周宁把这首她喜欢的诗词读出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张焉站在那里反复地念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眼睛突然热泪盈眶,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或体会到了什么。周宁也一样,两人抱在一起,不说话了。

    过了很久,只听到门外宫女在那里咳嗽一声,说道:“娘娘,太康伯到了。”

    太康伯一看人就很正气,浓眉大眼、身材魁梧。

    相互之间行了礼。周宁说道:“太康伯,刚才我和懿安皇后义结金兰,从现在起,太康伯也是我父亲了。”

    太康伯回答道:“皇后娘娘,臣不敢当。”

    周宁道:“父亲,不要客气,懿安皇后就是我姐姐。为避嫌,在外面我们就不这么称呼了。这里就是一家人了。我很喜欢姐姐。”

    张焉出言道:“好了,父亲。周皇后是什么样的人,女儿很清楚。这么多年过去了,女儿认为后宫里与自己最像的就是妹妹了。我们俩意气相投,双方都把对方当姐妹,父亲就不要推脱了。等会儿周妹妹还有事情要问,父亲就全部都告诉给妹妹吧。这里没有外人。当然,出去了就要保守秘密。”

    太康伯点了点头。于是周宁问道:“父亲,现在朝堂上到底怎么样,内阁如何?皇上处理得如何?”

    太康伯想了半天,好像很痛苦,但还是说道:“周女儿,我本不想回想往事,但是你的话又不得不让老夫想起天启年间。想当初,老夫怀着一腔热血,希望改变朝廷魏阉当道的状况,于是我多次请张焉去劝告天启皇帝,但没有想到不仅没有劝成,反而还把女儿给害了。”

    原来,天启年间,张焉多次劝告天启皇帝,并斥责魏忠贤等。因此被客氏和魏忠贤视为眼中钉,于是他们两人指挥宫女太监暗下毒手,导致张焉流产并以后不能生育。

    说完,太康伯抑制住自己的情绪波动:“就老夫看来,现在局面比魏阉当道时候还差很多。一方面,当时没有天灾,没有农民起义,朝廷总体也不缺银子;另外一方面,辽东也没有现在这么糟糕。”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老夫看来,天灾当然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主要原因是皇上。这些话讲了,周女儿不要不高兴。老夫只是实话实说,也是为了我大明。”

    周宁点了点头,说“女儿不会多想,听听父亲的想法总是没有错的。”

    太康伯继续说:“皇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性子过于急躁,这打仗是要时间的,短时间甚至可能会打败仗。皇上很希望武将马上打胜仗。如果不能马上打仗,或者不能马上打胜仗,皇上都要怪罪,抓起来或者砍头。这样,朝廷里能够打仗的武将就会越来越少,要么是被敌人砍死了,要么是杀头了;”

    二是不能信任能够办事的人,皇上、内阁、兵部、随军太监总是发出各种意见牵制武将和前方的总督,这样令出多门,很容易出现败仗;

    三是好面子,不能担责任,又不敢突破祖制。这样能够收的税就越来越少,朝廷就很难办。内阁的官员也只能听话或者不敢讲真话,否则要撤职或抓起来。”

    太康伯稍微停顿一下,再次说道:“老夫这些话是肺腑之言,看到大明现在的局面,真是老泪纵横啊!老夫不怕杀头,只怕害了两个女儿和家人。这些话,周女儿可真不能对皇上讲,对外面其他人更不能讲。”

    周宁看着太康伯的神情,真是一阵激动,这老人为了大明真是满腔热血。于是,她说道:“请父亲放心,女儿不会乱讲。父亲对大明、对皇上的忠心真是日月可鉴啊!女儿还有一个问题:这洪承畴派往辽东二年多时间了,是不是跟建虏要打仗了?洪承畴能力如何?”

    太康伯道:“老夫与一些东林党人在天启年间有些旧关系,所以他们卖一些薄面给老夫,所以老夫也经常知道一些朝廷消息。”

    “建虏已经派兵进攻了锦州,洪承畴很有可能会被派去解救锦州,但是这场仗很危险。洪承畴能力应该不错,他做过很多职位,经验丰富,围剿流寇又是成功的,当时基本消灭了流寇;同时又很有眼光,老夫记得多年前,当时皇上对流寇主张采用招抚政策,他在陕西巡抚位置却独自一人上疏要求以剿灭为主。”

    “父亲讲得好,女儿的问题问得差不多。也从父亲这里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消息,今天出来时间很长,女儿要回去了。谢谢父亲!”周宁道。

    太康伯道:“老夫的消息可能不太完整,女儿可以找其他人再了解,但是一定要小心。”

    于是,周宁对张焉道:“在姐姐这里呆时间太长,改天再过来看看。姐姐下次如果有空,去我那里坐一坐,看看几个孩子。如果有什么事情,还要请姐姐和父亲帮忙。”

    “帮忙就不讲了。姐姐会去看望太子和孩儿的,如果想要了解情况,我让父亲再在外面打听打听。”

    “好,那就再次谢谢父亲和姐姐了。”

    这次得到的消息价值很大,回去还要花时间消化和总结一下。尽管是姐妹关系了,但是打探太多消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疑问,来日方长。周宁匆忙地回到了坤宁宫。

    回到坤宁宫,已经是中午了,周宁吃过饭,再次在房间里整理了自己的思路:

    “宫里能够可靠和信赖的人是王承恩、曹化淳和田守信,曹化淳有机会就弄回来”

    “洪承畴已经任蓟辽总督2年了,估计要跟建虏打仗,这场仗要避免打,再不济也以防守为主,否则精锐部队会越来越少。如果打输了,洪承畴也会被俘虏。他对大明朝太了解,这样以后大明还是很危险。”

    “外面有能力是洪承畴和孙传庭,能够打仗的是洪承畴和孙传庭;”

    “孙传庭要早点放出来,对付流寇;”

    “短期内搞钱只能找官绅、地主和富人下手。仅凭收税时间太慢,解决不了眼前问题”

    “需要充分利用锦衣卫和东厂”

    “现在最重要的是劝说崇祯、如果能听进去,则能够化解死局,至少可以延缓死局。然后再徐徐图之,改变现状.”

    “如果崇祯听不进去,那就麻烦了。后宫可不能干政,自己下令根本没人会听;搞不好会被崇祯打入冷宫。这可怎么办?”

    想一想就头痛!要想以后能够好好活下去,就一定要变得强大一点!为了那一个世界的父亲,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些美好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