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天,从女生变成摄政女王 » 第38章 孙传庭论战事(1)

第38章 孙传庭论战事(1)

    1641年4月23日

    孙传庭在周宁的计划中,是个关键人物。为了更好地了解孙传庭,同时也是为了会谈中拉近与孙传庭距离,周宁和皇上朱慈烺,再次仔细分析了孙传庭的个人情况。看的过程中,还不时询问王承恩。

    周宁和朱慈烺的总体感觉是孙传庭真正出彩出名的是1636年到1638年这三年,打仗很有章法,对流寇基本算是百战百胜。1638年后,与内阁、兵部、地方官员、太监都有些矛盾。

    这里面谁对谁错,辨别不清楚;但是崇祯11年(1638年9月),建虏入关打到京郊、朝廷军队很狼狈,这两件事却是个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这些总不能怪孙传庭吧!

    看来孙传庭喜欢的是多信任、多支持、少牵制的带兵打仗方式,而且他性格还比较“刚”。不擅长与朝廷官员拉拢关系,这跟他天启年间辞职不干,在家赋闲快10年是一脉相承的。

    朱慈烺也形成了类似上述观点,最后两人的结论是既然孙传庭能够打仗、喜欢打仗,那就让他好好打仗吧!他的处事方式表明他也没有啥野心。

    为了更好接见孙传庭,周宁找来了内阁首辅范复粹,有三方面原因:其一、首辅是内阁里最可以信任的人,内阁首辅在场,代表着朝廷对孙传庭的认同;其二、让内阁首辅知晓点情况,看看内阁首辅的反映;其三、周宁和朱慈烺对朝廷事情不够了解,范复粹在场有帮助。

    4月23日巳时(上午10点),皇上和周宁在乾清宫召见了孙传庭。

    孙传庭已经到了乾清宫门口,随着宣召,他大步走到乾清宫的大厅处,马上跪下,大声道:“罪臣孙传庭拜见皇上、皇太后!”。孙传庭来之前已经知道崇祯驾崩、首辅也换人,现在情况跟三年前有很大变化。

    朱慈烺温和地说道:“孙爱卿,起来吧!你在大理寺蹲牢狱快二年多了,受苦了!今天旁边这位是内阁首辅范复粹大人。”

    “臣拜见了首辅大人!”

    范复粹回答道:“不必客气,今天老臣可是要听听你的高见哦。”

    孙传庭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首辅的意思。

    轮到周宁出场了,这种情况下,要收复孙传庭,得需要周宁出马,朱慈烺年龄还是小了,驾驭能力不够。周宁尽管也没有经验,但好歹有后世的眼界和思维,大场面也见多了。

    周宁说道:“孙爱卿,哀家看了你的过去情况,你还真是有很有才干啊。同时,哀家也为你感到可惜。你有接近十年时间赋闲在家,然后这又有二年多呆在大理寺牢狱里,不知你是怎么想的。难道没有想过好好为大明做一番事业,封侯拜相吗?”

    “想那汉朝的霍去病、卫青,年纪轻轻,便封狼居胥、万里封侯!而孙爱卿却一身本领,浪费生命,人生又有多少个12年啊!孙爱卿是怎么想的,能够跟皇上、哀家和首辅说一说吗?”

    孙传庭心中很是激昂,周宁的话打动了他的内心,他也有一颗不屈和有抱负的心啊。于是,孙传庭再次跪倒在地,脸上还带着一点激动的泪花、大声地说:“臣惭愧又惶恐!臣为过去的岁月后悔,臣的母亲也是鼓励臣要“精忠报国”。这二年多在牢狱里,臣也是不停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时间过得太匆忙。如今,臣未来得及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唯有将余生的满腔热血献于皇上和太后,献给大明江山!愿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周宁一看,这孙传庭还真是个直汉子,于是接过话,说道:“有你这些话,皇上和哀家感到很欣慰!来人,赐座,给孙爱卿上茶。今日,皇上、哀家、首辅大人和孙爱卿要一起好好交流一下。哀家要提醒一下孙爱卿,不要紧张,今天时间足够长。你不要夸大问题,也不要缩小困难,要客观地说明问题。同时也要提出要求和想法,如果对现状不了解,可问问首辅大人。”

    “伯雅再次谢过皇上、谢过皇太后。”

    周宁看得出来,孙传庭有些激动和感动,看来这次收买人心又成功了。

    “伯雅对现在军情了解多少?”首辅问道。

    “臣只知道洛阳和襄阳被贼寇拿下了。辽东正准备在锦州打仗。”

    首辅继续问道:“我们先谈谈流寇,伯雅有什么看法。现在的流寇与过去有哪些不一样?如果你去围剿他们,怎么办?如果伯雅需要知道详细情况,只管问老臣这里。”

    “伯雅初步判断现在的流寇比三年前要厉害得多,过去的时候,他们都没有能力攻打大城,但是现在却拿下了襄阳和洛阳这两座大城。这些城池可曾经是固若金汤!

    “襄阳和洛阳失守,应该与防御策略有很大关系。中原不能乱,只要向西守住潼关,中原守住洛阳、开封和襄阳这些大城,贼寇不种田种地,只能掠夺,他们逃亡西南只能是慢慢死亡。那地方养不起那么多的流寇军队,而且地理环境也很差,老百姓贫穷。所以,这次失败,是没有把握重点。”

    “臣认为,目前先守住潼关,不让贼寇往西北逃;守住开封,不让贼寇继续往北。接着一步步夺回洛阳,然后是襄阳。守住这四个地方,把贼寇的主力部队侦察清楚,就容易对症下药了。”

    周宁吩咐太监拿出一张简单地图,说道:“伯雅,这里有张地图,你要大胆说,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臣谢过皇太后!这部队需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战斗力弱的,有可能当逃兵的,如左良玉等,让他们立下军令状守城。任何时候不能放弃。如果臣去围剿,则率领几路强兵,合成一股,一路侦察和围堵,他们最后要么被剿灭,要么逃亡四川这些偏僻之地。这时候,在夷陵据守一支部队守城。则中原、西北可定也。”

    “贼寇是否会向南京进攻,这时候该怎么办,这可是大事,不能再有大城失守的事情?”周宁问道。

    “臣到时候主力部队肯定在中原一带,而且会布置大批的夜不收(即侦察兵),一旦南京方向有事,只要围困的城能够抵抗二日,臣去救援也来得及。南京一带有长江天险,再加上他们不习惯江南的河道纵横,也不适合短期快进快出,所以贼寇一般不会前往这些地方。”

    “臣还听人说,贼寇会暗地派人装扮成百姓,事先守候在所要攻城的城门口,半夜放贼寇入城,襄阳因为内部人不小心所导致。臣知道:这些是因为正常进攻这样的大城池,是很困难的。只要守城官兵齐心协力,流寇不付出巨大代价,是不可能得逞的。”

    “好,你打听到的情况很好。内阁知道这些情况吗?”周宁问向范复粹。

    “兵部也得到类似的情报。”首辅回答道。

    朱慈烺让太监去锦衣卫骆养性传口谕:是否知道洛阳和襄阳失守的内部原因?到底是什么?同时,让他到乾清宫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