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天,从女生变成摄政女王 » 第63章 雷霆之势(2)

第63章 雷霆之势(2)

    1641年5月初一,皇极殿(即太和殿)

    待处理完了五位勋贵官员造谣皇上、造谣皇太后、羞辱皇家的事情,众官员松了口气,同时也为皇上刚在的镇定表现感到惊讶和高兴。

    以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为首的众多勋贵则站在一边,心里是既仿徨,又是欣慰。因为这次打击的是勋贵,可这五位勋贵也是自己找死,去造谣皇上、皇太后干什么呢?最后,要不是皇上念着祖上的好,才没有满门抄斩。否则,如果满门抄斩,那勋贵岂不是很丢脸。

    同时,这些勋贵也对唆使的官员很生气,本来平日这两边就有矛盾。这些官员唆使勋贵犯错,其心当诛。这样一闹,勋贵与官员之间的矛盾就更大了。

    骆养性接着又继续上奏道:“禀皇上,微臣近来还收集到朝廷官员与建虏牵连证据,以及贪污犯罪证据,相关证据都在这里,请皇上过目。”说完,将文档递交给太监,太监然后转交给王公公,王公公打开检查后递交给皇上。

    众人一听,这不得了,与建虏有牵连,这可是大罪啊。又是哪个倒霉蛋呢?

    朱慈烺没有看,直接问道“范阁老、洪阁老,这件事你们认为怎么处理为好?”

    范复粹示意洪承畴答复,于是洪承畴上前道:“回皇上,这事情不是小事,特别是涉及到建虏。既然有确凿的证据,先拿下押往刑部送审,然后定罪。”

    “好,就按洪阁老意见处理。骆养性,将犯事官员全部缉拿,送刑部。东厂派专人盯住此事,都察院、大理寺参加,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任何一个好官。不管审问结果如何,本次只针对犯案官员,其家人不得牵连,特别是女眷和孩子,并留下一定生存的钱财。”

    “臣遵旨!”

    说完,皇极殿外面进来约20个衣着光鲜的锦衣卫,按照骆养性喊道的名字,两个锦衣卫捉拿一个官员,这些官员有很几个都是刚刚蠢蠢欲动的官员。他们在那里大声叫喊着“冤枉”。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一个个被拉扯着往外走。

    这时候,都察院一个御史站了出来,道“臣有本要奏!骆养性分明是伪造证据,冤枉朝廷官员。这些官员平日一个个廉洁奉公,怎么可能贪污?”

    臣附议!

    臣附议!

    又有两个官员站出来。

    朱慈烺问道:“你们有何证据,拿出来?”

    第一个御史回答道:“回皇上,臣以人格担保,这些人没有犯罪。”

    王承恩厉声道:“大胆,皇上讲得非常清楚,要派都察院、大理寺官员参与审查。你什么证据都没有,凭什么担保。更严重的是妄曲圣意。”

    朱慈烺道:“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哪里?”

    “臣在!”

    朱慈烺严厉地讲道:“今天第一朝会,朕看到的状况与读书时基本一样。朕在做太子时,也多次旁观先帝朝会,很多时候朝会都乱哄哄的,经常有官员在朝堂上争吵或遭到弹劾。

    如果有确凿的证据,那当然弹劾有道理;如果只凭自己认为和听说,那不是浪费朝会时间;同时,也会造成随意弹劾,甚至打击报复其他官员。

    这样的上奏和弹劾只会制造朝廷内部的纷争,一旦扩展下去,这朝会便会成了大臣内斗的场地。

    想我太祖皇帝设立都察院,其职责是专属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是天子耳目风纪的部门。所有大臣奸邪、小人结党、作威福乱政的,便弹劾他。所有百官卑劣贪鄙败坏官纪的,便弹劾他。所有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现成章法、企图进用的,便弹劾他。

    但今天,都察院却完全不凭证据和事实,不凭程序,完全靠自己所想。这样的都察院那以后不是想怎么说怎么做,就怎么说怎么做吗?

    今天朝会结束后,都察院内部要好好整顿一番,拿出整顿方案和结果。

    都察院的御史要讲证据、讲事实、讲道理、按程序办事、关注朝廷的重大事项,为朝廷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才是都察院要关注和要做的。

    这三位御史属于朝会上第一次犯错误,今天朕就不追究责任了,下不为例!”

    “臣遵旨!”左都御史道。朝会上的大臣面面相觑,没想到才13岁的小皇帝竟然有这般见识和能力。

    三位站在一边的御史感觉很尴尬,没有什么争辩,自己的话也被当做了空气。自己不仅没有表现出什么,反而被当做坏的典型例子。

    范复粹、洪承畴和孙传庭则看得很有趣,他们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番,暗暗点头。今天朝廷上这两件事完全超出了昨天在乾清宫商谈的范围。

    不过,从昨天皇太后的言语中,他们三人明白了:朝堂上一定要整治整治,不能再让官员的言语和行为失控,更不能让朝廷陷入不断地纷争之中。皇上要的是能臣,而不是呈口舌之争的官员。

    同时,第一次朝会就给这些官员当头一棒,这棒子敲得有理有据的,大家也无法可说。最后,皇上还宽宏大量地处理这些人,可见得皇上的手腕和心胸。范复粹和洪承畴这两位老江湖一看,想一想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孙传庭也理解过来了。

    周宁则想着:总算将这些想闹事的官员给拉出了朝堂,并警告了那些还没有站出来的官员。下面看看还有谁大胆闹事,或者藐视这孤儿寡母的,来一个,惩处一个。她可不是崇祯皇帝,这个时候,心软不得,面子也不要。

    这2个月以来,特别是崇祯过世后,周宁也想得很明白,这乱世,就是该用雷霆之势逼着大家往正确的道路上走,不愿意一起走的,就抛弃掉。当然,肯定不会用凶残的手段,只是让这些官员交一笔钱,不砍头也不牵扯至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