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天,从女生变成摄政女王 » 第72章 品性不端也可为皇上所用

第72章 品性不端也可为皇上所用

    1641年5月4日,乾清宫

    离第一次朝会过去了3天,尽管朝廷里官员还是议论纷纷,但是总算新的组织和新的人员被大家接受了。剩下来就是明显感觉到不妙的那些人在寻找自己的路。

    5月4日,田守信跑过来禀告:陈演请求觐见皇上、皇太后!

    周宁和朱慈烺聊了聊,答应了陈演的请求。

    陈演进来后,见面就下跪,而且跪着不起来,说道:“臣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这段时间,思前想后,臣过去是糊涂啊,过于保守和胆小,什么事情都不敢作为。皇上是一代明君,臣愿意为皇上赴汤蹈火,为皇上扫除一切障碍!”

    陈演接着拿出奏折,递交上去。朱慈烺道:“陈阁老,起来吧。这奏折就不用看了,你自己说说这次觐见和上奏的想法。”

    皇上赐他座位和茶水。

    陈演接下来道:“皇上、皇太后,先帝在位时,臣就认为这都察院整天弹劾这个、弹劾那个,而且整天捕风捉影,都是靠风评,不是证据;且不是以朝廷大局为重,弄得所有官员每次朝会都吵架,朝会也开不好;

    进一步,他们挑拨了官员之间的关系,无形中制造了朝廷内斗。

    如今,国事朝气蓬勃,需要用新的方式为朝廷官员办正事、办实事、办好事护航。故臣主动申请去都察院,扫除歪风邪气,为皇上、皇太后的千秋大业护航。”

    “你这样去都察院,岂不是降级了?”朱慈烺问道。

    “只要为皇上做事、为大明做事,在哪里都一样。而且臣只有这样做,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为我大明尽力。”

    朱慈烺问道:“如果你去都察院,你准备怎么做事情?”

    陈演听到皇上温和的话,一下子振奋起来:“回皇上,臣准备做三件事:

    一是调整组织,针对新内阁、军情处、地方和各镇官军,分别设立组织;

    二是人员和制度调整:将过于迂腐的官员调离岗位,要求御史和言官重视证据;

    三是以朝廷的重大目标和事项为主要目标进行监督,而不是官员的私事、小事、礼仪、一时的言论,更不是朝廷大员、内阁的私事和礼仪等;”

    周宁听了,心想这陈演这内阁成员脑袋很灵活啊,一下子就猜透了皇上的心,于是微笑道:“很好的想法,把一些御史官员调派到各镇、各地方,那这些官员如果不同意怎么办?毕竟在京城里多舒服。”周宁问道。

    “回太后,这朝廷御史本来就需要地方多走动,现在朝廷正推动一些变法,这御史要为这些变法护航。都察院御史到地方走动,了解实际情况这也是朝廷一贯做法。

    所以如果臣负责都察院,会安排每位御史一年至少需要去两个地方,每次呆在这些地方时间不低于一个月,朝廷适当发放一些补贴;

    实际上,朝廷里有大量的候补官员等着上任,所以如果臣主管都察院,有些官员不想到地方走动,调查实际情况,可以启用一些愿意做事的候补官员。”

    周宁追问道:“陈阁老,那你知道朝廷到底想干什么吗?都察院如何为变法护航?”

    陈演更激动了,说道:“皇上要变化,臣就按变法的方向和目标为要求,凡是不认真对待这件事的官员,凡是反对这件事的行为和官员,都察院就要弹劾他们。”

    “好,很好!那皇上和哀家希望你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你所说的话,要做朝廷想做的事、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要为老百姓考虑。好,你先回去吧,哀家和皇上考虑考虑。”

    “臣谢皇上,谢皇太后!”陈演回答道。

    等乾清宫里只剩下两人了,周宁问朱慈烺:“怎么样,皇上是怎么想的?”

    朱慈烺笑着回答道:“母后在考朕啊!陈演这人人品不怎么样,以前也是个庸官啊,没有原则,变化太快了。但是他说的也是事实,这都察院需要改一改。以前父皇在位的时候,都察院经常和父皇顶着干,一会弹劾这个大臣,一会弹劾另外一个大臣,搞得朝廷官员没有办法做事情。

    现在,如果陈演在都察院,都察院官员也不会瞎来事,因为他害怕失去官职。”

    周宁听了,心里想这朱慈烺成长很快啊,于是夸奖道:“皇上想得很好,说得很对!这陈演就让他去掌管都察院吧。但是母后提醒你,如果是明君当政,明察秋毫,都察院可以放到一边,按照皇上的意思进行操作。

    但是如果是昏君当政,内阁是阿谀奉承,然后能力也不足,就应该让都察院多弹劾朝廷官员,并给皇上多上奏疏。因为这时候问题出在昏君和内阁身上。

    皇上说陈演人品不怎么好;其实,品性不好的人、平庸的人也可以为皇上所用,甚至坏人也可以用,只要皇上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

    有时候,坏人会听你的话,而且用坏人对付坏人会更有效;好人或者品性好的人是好,但是他们可能做不成事情啊!”

    朱慈烺兴奋地回答道:“朕明白了,母后说得太对了,也太有意思了。这用人真是一件很重要,又奇妙的事情。”

    1641年5月5日,司礼监分别去内阁和都察院,宣布陈演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原左都御史调任内阁。

    内阁范复粹和洪承畴提前知道情况了,没有什么事情;但是,五部的官员却掀起一阵阵议论。都察院那边意见很大,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皇上圣旨到了,不能反抗圣旨;而且第一次朝会上的话大家也记得很清楚。

    陈演也是个聪明人,他看懂了新的游戏规则,在都察院当老大总比在内阁里说不上话要好,而且现在自己也成了‘皇上的人’了。

    陈演也借机向范复粹、洪承畴提议调几个官员去都察院;范复粹和洪承畴也是好事做到底,愉快地答应了官员的变动,反正腾出来的位子恰好能安排自己人。

    剩余下来就是左都御史的尴尬,这明面上自己是升职了,其实自己是降职了。而且这内阁阁老还不是廷推的,是皇上圣旨任命的;最后关键的是,如今的内阁可是跟以前的不一样,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内阁要围绕着范复粹和洪承畴两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