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天,从女生变成摄政女王 » 第73章 庸才利用,搞好宣传工作

第73章 庸才利用,搞好宣传工作

    1641年5月6日,乾清宫

    听了王承恩的报告,周宁想着这陈演离开内阁也是很好,除了在都察院帮皇上扛事情,给官员挑刺,还能为洪承畴腾出一些官员的位置,这是一箭三雕啊!

    看来,这做很多事情,也不能专门想着换人,找人麻烦,把人裁处掉。原来重新利用也不错,毕竟这些人能够升任内阁要员,可能是庸才,但也肯定是有两下子的。

    那这内阁成员张四知,兼任礼部尚书,他干具体事情的能力可能是没有的,但那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写八股文、写明朝官方文章等?能否利用一下呢?这朝廷还有什么地方适合他?

    周宁想起4月30日给范复粹、洪承畴、孙传庭集体洗脑的事情,给官员洗脑可以在京城、在乾清宫进行。那如何给民间的官绅、地主、富人洗脑呢?毕竟,依照周宁从各方面的消息,这些人才是大明民间的精英分子,在民间掌握着话语权和解释权;而且以后还要收他们的税。

    如何将自己的观念、皇上的想法、朝廷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呢?把一些大明情况讲给大明这些精英分子听呢?

    周宁想起了报纸,只有报纸才能做到。其实,大明也有朝廷的报纸,叫邸报,那么干脆去办一张“大明皇家日报”。

    京城可以由皇上、自己和内阁进行洗脑和管制;但从治理角度看,江南是重点,把张四知和他的党羽派到南京去,在南京独立办报纸,宣传皇上、朝廷和新的思维思想。

    周宁将想法跟朱慈烺谈了谈,朱慈烺听后,直赞这招好,但是不知道张四知是否有能力去做?是否愿意去做?

    于是,朱慈烺派人去内阁宣张四知,张四知听到宣召,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心里是咕咚咕咚地跳个不停。

    行过礼后,朱慈烺直接问道:“张阁老,这朝廷的变法你是怎么看的?”

    张四知以几十年的做官生涯,知道这可能是对自己最后的一次机会,如果回答不到位,自己肯定要被皇上强令辞呈,那样既没有面子又没有好处。

    于是,他上前回答道:“回皇上,臣非常支持皇上这次变法,今日朝廷和内阁已经到了非变法不可地步;皇上新任命的洪承畴大人和孙传庭大人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能臣。臣也愿意为我大明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朱慈烺问道:“那张阁老能够为我大明变法做点什么呢?”

    张四知不知道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现在他再也不敢轻视这孤儿寡母了,这13岁的小孩比快四十岁的崇祯皇帝都难以对付得多,于是苦闷着脸说道:“回皇上,老臣愿意听从皇上的安排。只要能够为大明、为皇上办事情,臣哪里都能去。”

    周宁知道既然将张四知逼到这个份上,就算了吧,只要他真的能够贯彻皇上的意图,那就好好用他。于是说道:“张阁老,皇上这里有一份好差,你看你能胜任吗?

    皇上准备派一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南京,在南京只做一件事,就是在南京写文章、印刷、发行报纸,就像朝廷的邸报一样,但每张要比较大一点,以文章为主,可增加诗歌和书法,还有一些山水画、人物画等。”

    张四知一听,心里一惊一热,马上问道:“敢问太后,这报纸发行给谁?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办事的开支从哪里来?”

    周宁一听,心里就乐了,看来这些阁老也一个个都精着呢,于是不动声色地说道:“张阁老,这报纸主要发行给江南苏州、扬州、庐州、应天府等各处县城里的官绅、地主、富人,当然官员也可以看,名字就叫《大明皇家日报》,这办事的开支来自于朝廷拨款,每年10万两银子,必须要用到实处。

    《大明皇家日报》每月上旬中旬下旬都发行2张,一个月6张,一年72张,每期内容都要不一样。待运营正常后,一个月发行10张,每3天发行一张,一年100张。

    主要内容以朝廷时事、大明各地实际状况为主,对这些情况进行解释和说明;另外还可以加点历史故事、诗歌鉴赏、人物传等。总而言之,不伪造、求真求实、有趣味、有阅读价值。”

    张四知听了之后,好像不是很满意,只是说道:“敢问太后,这印刷了的报纸怎么送到这每家每户?这么多城池,臣不是要雇佣很多人,这10万两银子一年可能不够用。”

    周宁一听,差点笑了,说道:“正常情况下,这报纸是卖出去的,比方说15个铜钱卖一份,前面十次,你可以免费赠送。后面就需要收取钱财,每一份15个铜钱,时间长了后,每份价钱可上涨到20个铜钱。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商人想宣传自己的生意,这个叫广告,你也可以收费,比方说做一个月的广告需要100两银子;做一年的广告需要1000两银子。如果有100个广告商,那么就可以收取10万两银子。”

    听到周宁的话,张四知都两眼发直。朱慈烺好像什么都知道一样,插话道:“张阁老,这是一份美差啊!你可要好好把握。”

    张四知则是心跳不止,天啊,怎么这么来钱。于是急切地问道:“谢皇上、太后的恩赐。请太后指教,这报纸怎么能够卖15个铜钱呢?还有这广告怎么可以收取1000两银子?”

    朱慈烺当然也不知道原因,也许给点时间给两人,应该都能想明白。周宁回答道:“张阁老,你这份报纸有价值、有阅读性,还有趣,人家出钱买是正常的,跟你家人去买大米一样,这报纸也是一种商品。

    至于广告,报纸帮商人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宣传和推广就能让他们卖出更多的商品,赚更多的钱,他们难道不应该付出点代价吗?当然,具体付多少,你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节。先少后多。

    哀家最担心的是内容,你前面五期内容都要描述建虏实际状况和对汉人的态度,以及揭露流寇的真实面目。哀家在朝廷上也讲过一些,让我大明朝的官绅地主富人认识到建虏和流寇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

    以后,朝廷可能要推广新税的征收,你们可以宣传这些内容;还有张居正大人的变法原因与结果;我大明朝廷目前的状况等等。总而言之,报纸要尽可能为朝廷变法进行铺垫和宣传,尽可能客观务实。”

    张四知听完了周宁的话,一点思考都没有,高兴地说道:“皇上、太后,老臣愿意接受这一职位。只是需要调几个人跟老臣一起去南京,最好还需要借助锦衣卫的力量,以防止有人捣乱。”

    既然这件事对大家都有利,朱慈烺当然乐意做个顺水人情,于是说道:“好,朕答应你的请求,在京官员,你可以最多调离10人去南京,朕派5名锦衣卫保护你们安全,并宣旨给南京六部尚书和留守太监。

    但是,请记住,不要动用官府力量去完成报纸印刷、派送和发送;更不能强制官绅地主富人订阅报纸和发布广告。把心事用在办报纸上面,做成了,你也是大功一件!希望你能完成朕的委托!”

    张四知跪倒在地上,大声回答:“臣遵旨,谢主隆恩!”

    出了乾清宫,张四知心明透多了,离开朝廷这个是非之地也好,尽管头上还有阁老的头衔,但实际上已经被边缘化了。在南京,全部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而且这工作还真很适合自己,除此之外,还可以成为皇上的人,有锦衣卫保护自己,还有什么怕的。只要努力,这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