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林少猫传奇 » 第五十二章 刚愎自用

第五十二章 刚愎自用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丰岛海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前夕,因台湾一直被日本人觊觎,且孤悬海外,因此清廷认为必须挑选有能力的战将赶紧协防台湾。然而这个时候有能力的战将寥寥无几,在军机大臣翁同龢的推荐下,清廷命刘永福赴台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

    刘永福老骥伏枥,以大局为重,接到命令后,没有推辞。不过刘永福现在所带的黑旗军跟当年在越南时的黑旗军已经不能相提并论。清廷因为猜忌和惧怕刘永福的黑旗军,当年刘永福还未归国,就由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命令刘永福裁撤黑旗军,回国时黑旗军仅剩一千人。等刘永福归国后,黑旗军经过一再裁撤,最后仅剩三百余人。如果不是因为战事频发,这三百黑旗军也将裁撤殆尽。刘永福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认为要想黑旗军有强大的战斗力,必须招募旧部,整个黑旗军人数最少达到三千人,恢复到以前的规模。

    当时,两广总督李瀚章和闽浙总督谭钟麟收到刘永福的招募旧部的请求,进行了商议,最后他们认为现在战事未起,假如让刘永福恢复黑旗军的建制,如果后期日军进攻台湾,黑旗军当然可以发挥威力。但是如果战事未起,那么这支凶悍的黑旗军跑到台湾,而台湾孤悬于海外,他就如脱缰的野马,到时候谁敢保证刘永福还会回来,如果到时候他不听节制怎么办?退一万步讲,如果战事发生,刘永福打胜,这威力强大的黑旗军是否还能节制?

    通过商议后,谭钟麟没有答应刘永福从容招募旧部的请求,而是将“闽浙督饬募防厦乌合之众,仓促成军”的潮勇一千人改拨给刘永福,让他分作两营,配发毛瑟枪五百支、马梯呢枪二百支以及部分炮械,并预支四个月的军饷,并催促刘永福尽快奔赴台湾。

    刘永福只能叹息一声,他知道清廷对自己不信任,但现在国家危难,自己只能勉力为之。所以奉命后,赶到潮州,将改拨给他的一千潮勇带到汕头,一边训练,一边候轮渡台。邵友濂对刘永福颇为排斥,看不起这个草寇出身的将军,请求将刘永福调至台南,不必来首府台北,清廷批准,于是刘永福率领一千潮勇,乘坐“威靖”“驾时”二轮船到了台南驻扎。

    刘永福到了台湾没多久,邵友濂借口自己年老患病,同时因与布政使唐景崧存在积怨为由向朝廷请辞台湾巡抚,结果被朝廷调任湖南巡抚,就由唐景崧任台湾代理巡抚。

    这唐景崧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年轻时勤奋刻苦,是广西乡试的第一名,全国殿试的第十一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分配到了吏部文选清吏司担任候补主事。这个工作虽然体面,但是没有实权,也没有任何油水。他才华横溢,但是性格孤傲,又没有任何路子,所以一直没有获得实缺。每天除了喝酒就是下棋,实在是无聊极了。就这样,他苦闷地过了十几年京官的生活。他的人生转机出现在他父亲病逝,他回到广西老家去安葬父亲。此时,法兰西人虎视眈眈,已经盯上了我国的南疆。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越南不保,则唇亡齿寒,到时候我国南疆就危险了。法军如果占领了越南,接下来势必要侵入广西,所以他多次请求到越南。

    但是这个时候,唐景崧还是个无名小卒,因他多次要求去越南,因此朝廷发旨,将唐景崧发往云南,交云贵总督岑毓英差遣委用,唐景崧胆大包天,竟然没去报到,而是径直去了越南。

    在越南期间,唐景崧正在积极联络刘永福。岑毓英发现唐景崧竟然不听号令,所以向朝廷上奏。朝廷批评唐景崧擅自前往越南,催唐景崧迅速到云南听候差委。岑毓英也写信劝唐景崧入滇,并警告其与刘永福联络的严重后果。

    李鸿章本来想杀掉刘永福向法军示好,这个唐景崧太不长眼,所以不断施压,朝廷下旨让他回国,唐景崧只好启程回国。行至中途,突然传来刘永福在怀德城外取得纸桥大捷,斩李维业的消息,唐景崧喜极而泣。慈禧太后因为纸桥大捷,心情大好,因此对唐景崧刮目相看,便让唐景崧继续留在越南。在他的劝说下,以刘永福为统帅的黑旗军,终于同意和清军联合作战,共同抗击法兰西侵略者。

    中法和谈后,唐景崧郁闷回国,因为他当时也组织了军队,另外越南左育之战后,黑旗军大将黄守忠因与刘永福有矛盾,率八百黑旗军投奔唐景崧。唐景崧因此实力大增,他正准备大干一场,联合刘永福及其他将领,把法军从越南全部赶出去。

    刘铭传到了台湾后,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把他调到台湾,协助自己开发宝岛台湾。他年富力强,做事勤勉,因此深得刘铭传的信任和器重。在刘铭传的推荐下,光绪十七年(1891年),唐景崧升任为台湾省布政使。

    唐景崧相比李鸿章这些官吏要好很多,但是其性格孤傲,看不起邵友濂这又老又昏庸的官员,因此两人渐生罅隙。邵友濂在官场浸淫多年,是个老狐狸,他见台湾现在孤悬海外,台湾的防御力量和防御能力,他心中犹如明镜。如果日军来攻打,那么自己作为台湾巡抚就如同坐在了火药桶上。因此借口自己年老患病,同时因与布政使唐景崧存在积怨为由向朝廷请辞台湾巡抚,结果被朝廷调任湖南巡抚,邵友濂接到调令,火速撤离台湾,远离这个火药桶。因台湾巡抚空缺,就由唐景崧任台湾代理巡抚,唐景崧升任封疆大吏,心里开心不已。

    唐景崧也看到台湾面临危险,但是为什么他如此自信能够防守台湾?这首先要感谢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他任上他大力提升台湾的海防,同时提升军队的现代化程度,而且他早就遇见到日本的野心,因此有意加强了对日本的防务。

    作为清朝海防前哨,台湾的驻军不可谓不多,防御不可谓不严密,防军共三十六个营,炮台十一座,并配有军械局、筹防局、制造局等机构。由于局势紧张,台湾驻守清军极力扩军备战。唐景崧扩军至约五六十营,后又增加至各种名目的防营一百个以上。论饷银,全台每年实收税款进项三百几十万两,库银余额六十万,以及户部和南洋大臣接济一百几十万两,绝无缺饷的困扰。军械方面,则有前后膛步枪十余万枝,其中小口径毛瑟枪三万余枝,毛瑟子弹二百八十余万发。全台有各种火炮三四百尊,每尊火炮储备了五六十发炮弹。因此唐景崧认为,甲午开战时的台湾军队、饷械都是当年抗法战争时数倍,防守绝无问题。

    唐景崧虽然是文人,却胸怀指点江山的雄心,以前在越南时,主要是刘永福、冯子材他们在疆场上与法兰西争斗,自己刚上场,结果中法和谈,没了表演的机会,这让他深以为憾。当年刘永福靠着那么一点黑旗军,没有援兵,缺少粮饷,都能抵挡世界第二强国法兰西。如今自己掌握雄兵数万,武器弹药充足,车马粮饷丰盈,这些区区倭寇,自己当然能够应付。

    刘永福到了台湾之后,详细了解了台湾的战备情况,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名册上的一百多个防营,其实际营数不超过一半,而临时招募的兵丁,多半是流氓、无业游民甚至是乞丐,登记一个姓名,发给一支枪就算是一个士兵了。这样的军队既未加训练,又毫无纪律。全台十多万支枪中,储备在仓库里的前膛枪不但过时,且保养不力,多有机件枪管锈蚀的情况。唐景崧手中握有大量的钱,派人回大陆采买军火,然而这些采买人员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完全不顾国家利益。不管武器良莠,只管大量购买,甚至购买到了鸦片战争时代英军丢弃在大陆的废炮,空耗了大量的军费。

    刘永福将自己调查的情况汇报给唐景崧,并数次提议自己带兵防守台北,遭到唐景崧的断然拒绝。他认为刘永福简直是小瞧他,如今自己是一方大员,自己的指挥能力不差于刘永福,轮不到刘永福来指指点点。实际上唐景崧认为台湾战备充分,非常自信能够抵御倭寇,如果让刘永福防守台北,那么很可能这次风头又全部被刘永福抢去,自己到时候又是给人做嫁衣。因此把林朝栋部署在台湾中部,索性把刘永福部署到台湾南部,台湾北部等关键要冲则完全依赖自己招募的军队驻守。

    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兵马粮饷方面没有得到唐景崧的支持,刘永福见各方面都掣肘,也无可奈何,也只能赶紧招募兵勇,但是时间仓促,并没有招募到足够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