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林少猫传奇 » 第五十四章 台北沦陷

第五十四章 台北沦陷

    甲午战争中,旅顺清军刚开始也都是奋勇杀敌,但是最终失败,究其原因就在于当时****,管理混乱,缺乏指挥,当时旅顺城里有八支军队,但是八支军队互不统属,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成为一盘散沙,最后被日军各个击破。

    而这种军队管理混乱,各自为战的情况,到处可见。唐景崧的民主国守军亦是如此,军队来源不同,各自不服统属,号令不一,互相争功,而唐景崧没有统兵之才,无法统御众将。

    日军在进攻基隆的过程中,途径瑞芳镇,受到守军的顽强阻击。唐景崧自然也看见了基隆守军各不相统的弊病,所以派“民主国内务大臣”余明震率黄翼德一部前去督战。守军与日军正酣战之际,忽然接到唐景崧电报,令黄翼德率部速回。奋战的各营守军见到唐景崧派的督军都要回撤,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士气大受影响,日军趁势急攻。

    余明震觉得莫名其妙,唐景崧刚派自己和黄翼德到前线督战,还没过多久为什么要让黄翼德紧急回援台北,这简直就是胡乱指挥。

    余明震紧急返回台北后问唐景崧,唐景崧竟茫然不知,声称自己从来就没有发电让黄翼德返回。唐景崧让人赶紧调查,经过调查后才知道是黄翼德到了战场后,看见日军自己的腿就已经软了,自己怕的要死。所以让人以唐景崧的名义发电报,调自己返回台北。真相大白后,余明震非常气愤,让唐景崧将这个混蛋黄翼德绳之以法。最可笑的是唐景崧竟然说大敌当前,临阵斩自己的大将,会影响士气,所以黄翼德竟然安然无事。驻守基隆的守军本来都是英勇抗敌,如果没有黄翼德去督军说不定士气更旺,如今见黄翼德贪生怕死,扰乱军心,而唐景崧竟然不军法处置,让守军士气大挫,开始军心涣散。

    六月三日,日军集中登陆部队,分三路围攻台湾北部的重要港口基隆,日舰也从海上轰击,当时驻守基隆的是提督张兆连部四营、通判张道义部二营,守军力薄,且战且退。下午,日军攻入基隆港。

    狮球岭地处基隆和台北之间,为通往台北的重要关隘,本来狮球岭由台湾士绅林朝栋率部驻扎。中法战争期间,林朝栋率乡勇曾在狮球岭阻击法军,使法军未能进攻台北,立下大功。林部皆为台湾人,保卫家乡观念强烈,且训练有素,在诸军中颇有声望。但唐景崧对当地士绅颇有疑忌,他对待林朝栋跟对待刘永福一样,嫉贤妒能,将林朝栋的部队调往台中。这么重要的关隘,唐景崧不派有能力的大将镇守,竟然派了刚刚招募组军的广东兵组成的广勇驻防,广勇刚刚成军,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

    基隆失陷后,当地人为了保卫台湾组成义勇,到狮球岭助防。但是广勇素与当地人不和,双方互不信任,同时双方又没有统一的号令,互不统属。六月四日上午天降大雨,日军趁守军疏于防备时,偷袭上山。直到逼近时,守军才有所发觉。广勇作为正规军占据所有有利地形开始迎敌,而在其后的义勇本来是协助防守,他们没有防守的据点,因为双方不合,也不愿意合兵一处,共同抗敌,所以他们决定后撤然后择地攻击。广勇一看义勇怎么撤退了,大骂这帮孙子畏敌不前,也不打日军了,调转枪口开始朝义勇射击。广勇杀起日本人来不行,但是杀起义勇却是异常凶悍。而义勇突然间发现广勇向自己射击,也是大骂这群广勇,他们早就认为广勇不是真心防守台湾,如今肯定已经叛变,于是也开枪还击。双方自相残杀,阵势大乱。日军知道狮球岭易守难攻,是重要的关隘,本来做好准备血战狮球岭,等刚攻击上去之后,发现台湾守军竟然不攻击自己,反而开始自相残杀,搞得日军也是一头雾水,心想难道是有神明相助还是台湾守军都疯了。当即趁机进攻,日军也不管是广勇还是义勇,上前一律击毙,守军一哄而散,狮球岭失守。

    在狮球岭局势紧张之际,有知兵的将领向唐景崧建议,狮球岭是台北门户万不可失,不如调林朝栋来镇守。唐景崧刚开始还不同意,等情况已经危在旦夕的时候,只好发电催林朝栋北上。等林朝栋接到电报时,他正在台中防守,等他准备回援时,狮球岭早就丢失,台北都已经沦陷,林朝栋也是无力回天。关键时刻唐景崧措置无方,致使人心离散。

    基隆、狮球岭接连失守,溃兵涌入台北城。听说日军将至,城中官民乱成一团。自基隆退回的李文奎领着溃兵冲进“总统府”,逼唐景崧出战。唐景崧这会早就慌了阵脚,见情况不妙,为了稳住李文奎,只好谎称同意亲自领兵出战。

    唐景崧谎称自己准备一下,让李文奎率部在外等待。这会他已经心灰意冷,心乱如麻,看着台北城这个烂摊子,自己早就没有心思再管了,现在真是后悔没有早点内渡。当夜,唐景崧带了几名随从自后门溜出,化妆成难民,混在难民群中逃出台北,连夜逃至淡水。

    唐景崧花钱上了德国商船,随从搬运八箱白银上船,总计有十几万两。炮台上的总管看见了唐景崧,高喊,“唐大人前几日慷慨激昂,誓死保卫台湾,如今才不到十天,唐大人就要弃台湾而去吗?”

    唐景崧这会又羞又愧,只能说道,“唐某已经尽力,无奈天不遂人愿,如今日本势大,我已经无力抵挡了。还是请有能力者来力挽狂澜。”

    炮台上的总管气的吐血,继续说道,“既然唐大人已经抛弃台湾几百万百姓,如今战事紧张,唐大人搬走的十几箱恐怕装的都是台湾兵勇的饷银吧?还请唐大人将饷银留下。”

    唐景崧一方面催促开船,一方面说道,“台北早晚沦陷,这些饷银恐怕会落入日军之手,所以我将饷银带回大陆,交给朝廷。”

    炮台总管见这个唐景崧不仅贪生怕死,而且贪恋钱财,下令开炮,商船赶紧启航,同时德国兵舰也开了过来,在兵舰的护卫下德国商船驶离港口。

    台北城里的兵民听说唐景崧逃走了,顿时大乱。城中百姓成为难民四处逃散,有钱的人赶紧坐船逃离台湾,而城内原有的溃兵,没了约束开始四处抢劫。溃兵听说府库有白银百万两,争相破门抢劫。当时台北城里有多支军队,这些军队为了争抢钱财,竟然在台北城里开始互相枪击,把台北城变成了战场。溃兵还放火焚烧巡抚衙门,城中积尸遍地,哭声震天。

    客观地说,唐景崧在清末也算难得是有大志向,愿意为国家出力的官吏。在中法大战时,他能看清形势,主张对法强硬,积极联络刘永福,促成清廷与刘永福联手抗击法兰西,并最终胜利。然而他志大才疏,太过理想。只能纸上谈兵,没有统兵的能力,不能服众,又不能放开胸襟启用有统兵能力的大将。而稍遇挫折,随即便万念俱灰,彻底放弃。自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共和国,五月三十一日日军登陆,狮球岭失守后,六月五日唐景崧就内渡,仅仅过了六天,兵力最多,武器最先进,粮饷最多的台北基本宣告沦陷。而自唐景崧内渡之后,在刘永福的领导下,台湾军民抵抗日军长达四月个多月,让日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两相比较,两人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自唐景崧逃走后,台北城外的日军虽然赢得了胜利,但是他们也是苦不堪言,死伤很大。他们也知道这台北城非常坚固,因此驻扎在台北城外,准备休整一段时间再攻城。

    这天台北城外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突然台北城的城门打开了,走出来一个人,这人二三十岁的年纪,穿了一身长袍,脑袋上还拖着辫子,边走边往回看,还有些迟疑,不过走了一段路后,他就迈着坚定的步伐,义无反顾地朝着日军的大本营走去。

    到了日军的大本营,被日军拦住,这些天,这个人是唯一一个主动走近他们的中国人,刚好有熟悉中国的日本人,经过介绍,这人乃是鹿港的辜显荣,他代表士绅请日本人进驻台北城,维持秩序。他向日本人提供了两个文件,一个是请日本人进驻台北城的请愿书,还有一个就是台北城反对日本的名单。

    日本人刚开始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竟然有人主动邀请日本人进城,但是后来通过其他途径验证,发现这个中国人说的是真的,这才放心走进台北城。日本人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台北城,这次的经历让他们知道汉奸的重要性。

    日本人进了台北城以后,一方面成立总督府,另一方面按照辜显荣给的名单开始抓人,然后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