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崛起东晋乱世 » 10.肥皂作坊

10.肥皂作坊

    卸门板的当口,母亲站在街沿上,对着顾客就大声讲起来:“各位乡亲,每天只有50块肥皂售第四天一大早,母子俩走在正街上,远远就望见店铺那边又站满了人,比昨天只多不少。母子俩加快脚步,上前询问,原来是来买肥皂的。三三两两围一堆,东家长西家短的,还在讲肥皂的故事。趁卖,请大家依次排队,先来先买,一人限买一块。今天买不到的,请明天再来。”

    李东家也走出店铺,看着这么多人等着买肥皂,心中五味杂陈。没有想到这么贵的肥皂这么好卖,又搞不明白,为什么杜家要限量售卖。昨天光肥皂分账的收入,就顶他其他所有商品的收入,而且还是纯利哟。待会儿得问问这小子。

    店门打开,摆好架式,第一件事就是卖肥皂,杜立与母亲还有李东家,分段维持秩序,伙计负责售卖。半个小时,50块肥皂就卖光光了。只好向没买到的客人道歉,请明天再来。

    客人抱怨一番,悻悻然陆续离去。店铺立时就安静下来,李东家请杜立到内堂坐下喝水,请问道:“刚开始你讲卖肥皂的规矩,我还不以为然,现在看来你确实有一套。能讲讲原因么?”

    杜立喝了口水,回道:“谢李叔叔抬举,小子也是想当然,对现在的结果也是有些吃惊。不过,因为家母是做浆洗的,深知洗衣服的烦恼,我挖空心思得来的肥皂,正好解决了娘的问题。所以对肥皂的功用,小子还是有信心的。至于限量,也是不得已,因为本钱有限,人力不够,还有居无定所,所以不能够生产更多。另外,钱挣多了,我母子俩无依无靠,也守不住。”杜立对李东家印象不错,就实话实说,即使出现不可控的结果,比如被夺去技术,大不了当没有这门生意。

    “人小志大,老夫开眼界了。我家儿子与你年纪相当,还在他妈怀里撒娇。杜立你小小年纪,却比大人还想得周全。并且还是商业奇才。你的问题我原先不晓得,既然你实打实讲了出来,老夫也能够理解。在你这些是问题,在我却不是问题,你不是说合作么,我看我们再进一步合作一番,如何?”李东家见杜立真诚,也开门见山地把话聊开。

    “请李叔叔讲一讲如何合作?”杜立拱手请李东家继续讲。

    “肥皂在金堂就卖得这样好,那在别的地方也有销路,像成都需要的人更多。你出技术,我出场地、资金、人手,把产量做上去。至于你一家人的需求,我保你满意。”李东家微笑地看着杜立说。

    “李叔叔这样讲甚好,肥皂天下人都需要,能够让大家都用上肥皂,也是小子的心愿。但不知李叔叔家的实力如何?”杜立知道这个世道的黑暗,没有相当的实力,是守不住大财富的,说不定自己还要跟着遭殃。

    “杜立深谋远虑呀,既要深度合作,老夫也不瞒你。老夫在金堂当掌柜,后面还有良田数千亩,房屋上百间。老夫的主家在大成国也是排得上号的世家,在成都、重庆等地拥有良田数十万亩,家兵也有好几千人。”李东家娓娓道来。

    “小子眼拙,不识泰山。李叔叔家既然如此有实力,小子也算攀高枝了。我年纪尚小,不适合经商。如果李叔叔能够帮助我母子安身立命,小子愿意奉上全部技术。”杜立送佛送上天,毫无保留地将技术拱手送出去。

    “如何安身立命?”李东家问道。

    “一座二进的院子,每月十贯生活费,另外安排我上学堂。”杜立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就这些?”看杜立点了点头,李东家便道:“我答应你。但有一个要求,需要你参与的时候,当然不是让你做具体的事,比如出个主意什么的,你不能推辞。”

    “好。”杜立马上应答。

    “那马上立个字据,找中人担保,到县衙办理。”

    出了后堂,杜立将母亲拉到一旁,告诉了她刚才与李东家谈的事情。母亲反复追问是否属实,听到杜立几声是的回答,才罢了问。下午,李东家领着母子俩到县衙办了手续。又带他们去看了城里的房子,果然是二进的独院,共有五间房屋。将房契、钥匙交给了杜氏。双方道了别。

    回到家,母子俩欢天喜地拥在一起,“立儿,娘是不是在做梦?你爸在时,也没有给咱这么好的房子,每月十贯月俸呀,要买多少粮食?以后躺着吃喝,什么都不发愁了。”

    “娘,你辛苦这么多年,也该享享福了。我也该去学堂念书。对了咱还要去挖钱,娘你做饭哈。”

    说罢,带着黑子就向林子中跑去,很快找着地方,三下五除二就将陶锅取了出来。又看着林子,说了声:“别了,亲爱的鸟雀,谢谢你们的供养。”至于河边的印度钓,也只能说拜拜了。

    吃过饭,母子俩就收拾起来,杜立的想法,只需带走钱和粮食、肉干,可他娘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看着满地的东西,连个包裹皮都没有,明天只能分次来搬取了。

    天刚麻麻亮,母子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就开始搬家,当然第一趟还是搬杜立中意的东西,黑子这次不再留守,跟着母子俩进城了,这还是黑子第一次进城,一路上乖巧得很,一声不改吠,只是跑前跑后的。进了自家的院子,把东西各归其位。又查了一下家当,比起窝棚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还缺什么,她娘看得眼花缭乱,杜立也觉得不缺什么,即便是缺什么,改天再慢慢添置吧。

    门房边给黑子找了块地,就当他的岗位了,人不在家,就靠它留守。母子也不担心钱财闪失。又跑回窝棚去第二次搬运,还好,这次找了一些麻袋,便于装散件。家搬完了,再提着50块肥皂去永福字,门口依然站满了人。又忙活一阵子,将顾客打发走人。

    杜立陪着李东家进了内堂,“谢谢李叔叔的安排,我母亲和我都很满意。”李立坐下便道谢。

    “应该的,你们满意就好,过段时间把生产的事安排好,你就可以去学堂读书了。我们商量一下生产的事吧?”李东家也坐了下来。

    “不知道李叔想一天生产多少块肥皂?”杜立问。

    “500块。”李东家答。

    “如何算得500块?”杜立问。

    “金堂一个县,一天50块不够卖,成都及周边不止10个金堂县大,多10倍产量,应该没问题。”

    “好,就按每天生产500块计算。那请李叔做些准备。1、场地:挖一个方坑,长1丈5尺,宽8尺。灶房一大间,安装不少于五个火头。成品仓库一个大间原料仓库一个大间。场地需有沟渠,或水井。2、器具:大铁锅五口,锅铲五把,模具60具。3、原材料:油脂(牛油、猪油、羊油、植物油均可)200斤,石灰石2000斤,包装油纸若干。这是按10日用料储备的,具体用料还需测定。4、人员:8-10人。为技术保密,需要安排信得过的人,并且实行严格的分工管理,杜绝任何人掌握全套技术。”杜立如数家珍一一道来。看李东家一一记下,又拿起毛笔,在纸上画了模具的样子,可以让木匠照此制作。

    “另外,还可以在肥皂里加些香精,比如花香、药香,做成香皂,还可以卖更贵一些。做肥皂有10倍多的利,做香皂可以更高些。另外,油纸上可以印些文字,比如产品名称、商号、使用说明什么的。”杜立继续加码,听得李东家一愣一愣,感觉捡了大便宜。

    “好,老夫马上就去准备,选好场地,你再去指导。不过,在工厂生产出货物前,每天的产品,还需要你自己做。”李东家道。

    “好的,李叔,你放心。我会全力配合。”杜立回答。

    第二天,李东家就带着杜立去现场,是城边的一座庄院,房屋都是现成的,一条小溪穿院墙而过,还带着围墙,是一处理想的作坊。员工10人,除了一个头是中年人外,其余都是青壮。杜立也不客气,直接上手,指指点点。在溪流边选了石灰坑的位置,讲了开挖的要求,上流进水,下流排水,设置了水闸,保证能够形成自流。又到灶间,指定了灶台位置,模具摆放位置,强调房间需要通风透气。又到仓库指点一番。问了李东家工期,人员工作分配。决定三天后开始生产。又提醒明天先将石灰石发了,油脂要提前炼好。

    过了三天,一大早,杜立坐着李东家安排的马车,径直来到肥皂作坊。工人都集合起来听候调遣,杜立仔细检查了各个环节的准备情况,特别是模具式样,发现做得很是精致,比自己的竹板好太多了。

    便安排人挖石灰浆,用木桶盛装,搞了四大桶。又安排另外的人取来四小桶油脂。备齐物料,这些人都退了出去,留下四人精壮,每人把持一口灶台,另有一人负责添柴烧火,将旁边水缸里的水加入锅中大半锅,待烧至烫手,先倒入大桶的石灰浆,边倒边搅拌,接着倒入油脂,并加快搅拌速度,水烧开后,减柴小火熬煮,工人不停搅拌,也不知过了多久,锅中的液体变得越来越粘稠,杜立便叫撤火。趁着凉锅的时候,大家都走出房间,大大地喘气,屋子中的气味实在难闻之极。

    约莫等了半小时,杜立又招呼人进灶房,拿瓢将大锅中的液体舀入干净的木桶,再用瓢将桶中的液体注满模具,一板装满又注入另一个模具,直到将所有的液体用完。其他几个灶台的工人也如法炮制。接下来,又是等待。这次时间更久,过了两个小时,杜立觉得差不多了,才请李东家进灶房查看。

    杜立用小刀划开肥皂粘连的表面,撬出格子中的肥皂,交给李东家看。李东家目睹生产全过程,这时出成品,心中也有些紧张,拿起肥皂,仔细把玩,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冲出灶房,叫人拿来脏布,亲自试用,最后在溪水中洗净拧干后,看着干干净净的布料。真想跪下来感谢上苍。随后,转过身来,抱起杜立,举过头顶。众工人也围了上来,抬起杜立,抛向空中,落下来接着又抛。杜立在空中,头晕目眩,不知所措。等众人将他放在地上,他站都站不稳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晚上吃杀猪饭。”李东家高兴地做了安排。

    作坊里一片欢声笑语,燃着篝火欢庆胜利。酒足饭饱,李东家亲自将杜立送回家,还送了母亲一大块二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