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崛起东晋乱世 » 14.酿酒卖酒

14.酿酒卖酒

    肥皂赚钱,自己知道,可是孤儿寡母守不住呀,不得不卖给了李东家,换了个安身立命的活法。现在住着这院子,靠着10贯的生活费和2贯的束脩,固然可以过得心安理得、舒舒服服。但是以后要干大事,还是需要钱呀。再发明点什么卖给别人,一次性换许多钱,在金堂这一县之地,人口不过数万,暂时还不可能,况且事情也不是很急迫,只要每年有一定的增量财富,稳稳当当搞几年,等自已年龄够大,便可以拿来做事了。

    想了想还是做酒好。因为市场小,需求量不大,适量小规模生产,连作坊也不用建,酒品的档次也不要整得太高,毕竟一个县能花大价钱喝酒的人不多。自己也没有办法长途贩运。比现在的酒好一点点,价格高一点点,一个月能赚个10来贯钱就行。如果买城里酒坊的酒,加工后来卖,可能会被人卡住脖子,也容易招致嫉恨。制醪糟酒也不复杂,买了粮食自己做。从头做起,别人也没办法模仿。况且,产量不大,也抢不了别人多少生意。

    于是与母亲商量一番,便立即开干。这活靠母亲一个人肯定做不好,便让母亲托牙行买了一个女婢,12岁左右,由于生得白胖,杜立给她起了个名字:桃子,帮母亲打杂。两人上街,分批买了许多陶坛、铁锅、糥米、酒曲、各种用具用品。

    杜立安排在正房卖酒,作了些布置,摆了酒坛、酒具、漏斗。腾出后院来做生产,两间房放置陶坛,由于阴凉,便于发酵。另找人在后院房沿边砌一个灶台两个火眼。费了不少脑花亲自出手制作出一套蒸馏装置,平时放在后院屋子里,自己用时再搬出来。

    在书院放假的的时间,一家人开始了酿酒试验。毕竟以前没有经验,还是小规模的试验一下妥当。桃子一大早淘洗好糥米盛在木桶里拿水泡上,过二个时辰,开始添柴烧火,母亲用麻布包上泡胀的糥米,放在锅里蒸隔上,盖上锅盖。上汽后,蒸煮约半小时,杜立揭开锅盖,夹了一点尝尝,已经过生,没有硬芯,还有嚼劲,便让撤火。母亲将糥米饭提出,倒在盆里,用筷子划开,慢慢舀入凉开水,用手将米粒散开,待手摸着不热,与手温相当,拿来酒曲粉,根据商家的说明,按一定比例均匀地洒在糥米饭上,上下翻拌。然后,捧入洗净晾干的陶坛,压平表面,再在中间用木棒插了一个洞,在洞的边缘,又洒了一些酒曲粉。装了大半坛,拿包了麻布的盖子盖上。母亲将坛抱进屋子,地上堆了厚厚一层草,坛子上又拿草帘盖了,温度要保持在30度左右。终于齐活,剩下的就只有等待5天和企盼运气了。

    5天时间到,一家人迫不急待搬出坛子,舀出醪糟,母亲尝了,递给杜立,杜立尝了,又递给桃子,都尝了,全都高兴起来,成功了,又甜又香。

    拿来麻布和盆,将坛中的醪糟过滤成酒,盛入容器。

    剩下的干货,杜立亲自下手,倒入锅中,回倒了些清酒,再略加入些清水,让桃子生火煮。

    杜立搬出蒸馏装置,盖在锅上。随着锅中酒水沸腾,蒸汽经过蒸馏装置,滴出酒液,盛在罐中,杜立用手指沾上,尝了一下,确实度数高了不少,待蒸汽减少,估计水已煮干。杜立便让桃子撤火。

    揭开锅盖,饭已快成锅巴,酒液积了一小碗。杜立端起碗来喝了一小口,顿时呛了一下,真是高度白酒哩。也让母亲和桃子品尝一点,她们都没喝过这样浓烈的白酒,呛得更是厉害。不过回味确实是有些绵长、香醇。

    锅中的残渣,拿一些喂给黑子,它闻了闻,也不吃,杜立索性让桃子拿去厨房烧火。

    杜立让母亲和桃子将清酒和白酒搬到正屋,自己去取来纸笔,拿起一个碗,开始勾兑起来,做了几个不同比例的样品。

    杜立的目标很清楚,自己的酒,要与清酒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度数高几度,口感、香味好上一点点,但又不能太过。过了成本就上去了,毕竟白酒酿造的成本要高得多。最后终于确定了合适的勾兑比例。计算了成本,参照清酒的市价,给自已的酒定了价。市场价比成本价高出五倍,自己的酒,比市场上的酒贵20%。每天卖出20斤酒,一个月就能赚10贯钱。

    自家的院子不临街,没有门面房,只能在巷口设一幌子,上书一酒字。俗话讲“酒好不怕巷子深。”况且,目前而今眼目下的自己,还是有些人脉资源的。

    要给自家的酒取一个名字,就叫“杜康酒”好了。曹操不是讲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将纸裁好,写了“杜康酒”,然后一张一张贴在酒坛上。

    又过了半个月,制作的酒积存的差不多有200多斤了,杜立决定开始对外宣传、销售了。从身边做起,先生们、同学家长们,都是潜在客户,还是先送后卖。喝酒有个特点,一是上瘾,容易成刚需,二是都想喝好酒,除非喝不起,才退而求其次。杜立有信心做好这买卖。

    算一算,36个同学4个先生,一家送两坛,一共需要80坛160斤,有些多了,但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还是得送。其实,县里还有些重要人物,比如县令及其属官,可杜立不熟悉,以后再说吧。像李东家、4个先生,得自己亲自去送。其他的人,让同学分批到自已家中取走,顺便认认路,方便他们家以后来买酒。

    首先到永福记,给李东家行了礼供奉上两坛酒。

    “杜立,你这是做什么,还提两坛酒来?”李东家让杜立进了内堂就问。

    “李叔叔,小子母亲一直在家闲着,近来自制了一些酒,我觉得味道还不错,就拿来给李叔叔品尝。如果李叔叔能够瞧得上,我打算让母亲对外售卖。如果李叔叔说不好喝,我们就打消这个念想,自己消化了它。”杜立毕恭毕敬立在桌边解释道。

    “哦,又是帮你母亲。你母亲做饭做得好,大家都在夸奖,现在又酿酒,一定也不错。我先尝尝。”李东家边说边拿了酒碗放到桌上,杜立揭开酒坛盖子,端起给盛了一大碗。

    李东家端起碗来,喝了一口,闭上眼睛,仰起头来,仔细地品味这酒的味道:“嗯,这酒感觉不一样呀,香甜清醇,酒味浓郁,余味悠长。”又端起碗,喝了一大口,又感觉了一阵,确认先前的判断。

    “好酒,还叫杜康酒,配得上。”又盯着杜立,“难不成又是你小子捣鼓出来的秘方?”

    “李叔叔过奖了,这酒不过是酒曲选得好,原料用得正,我娘操作仔细而已。小子确实没有什么贡献。”杜立不敢说有秘方。

    “那你准备卖多少价?”李东家问。

    “由于规模小、成本高,打算比市面上一般酒贵2成,李叔叔看合不合适?”杜立故作小心地试探。

    “千值万值,那我买100坛吧。”李东家有意照顾杜立的买卖。

    “对不起,李叔叔,现在没有这么多,我先给你20坛吧?”杜立实际也没有这么多存货了。

    “哈哈,又玩你那限量销售的把戏。行,明天送过来吧,现款现货不赊账。”

    “好的,谢谢李叔叔照顾我娘的买卖。”

    第一次宣传就有了业绩,杜立很是高兴。又提了酒去找郑院长。师母也在家,见杜立提着酒,边招呼进屋边说:“你先生成天泡在酒里,你不劝阻,还拿酒来惯着他。”杜立有些尴尬。

    先生起身过来解围,“老婆子你唠叨什么,杜立一定有什么高兴事才拿酒来。”

    “是母亲自酿的酒,让我拿给先生鉴定一番。如果先生说好,我打算让母亲对外售卖。如果先生不喜欢,我们就打消这个念想,自己消化了它。”杜立又将这故事说了一遍。

    “你母亲很能干,这酒一定不错,哦,你还题了字,杜康酒,好名字。老太婆,取只碗来。”

    师母拿过碗来,“母慈子孝,老头子,就你这学生好呀。”

    杜立给先生盛了一大碗酒,“请先生品尝。”

    郑院长喝了一口,停一下,回味一番,又喝一口,再回味一番,“是你母亲亲自酿制的酒?”

    “回先生,是的。”

    “我活了大半辈子,自诩喝过无数的酒,可真的是没有喝过这样的好酒,真是惭愧呀。快说说,如何酿得?”郑院长有些急。

    “回先生,这酒不过是酒曲选得好,原料用得正,我娘操作仔细而已。”杜立回答。

    “难道别的酒都是粗制滥造的,只有你母亲是用心做事?”郑院长喃喃有似自言自语。

    “先生喜欢就好,我母亲可以做这买卖了。以后每月我都给先生送些酒来。”杜立很兴奋。

    “这买卖做得做得,老夫以后也非杜康酒不喝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院长有些感慨。

    “你先生又发酒疯了。”师母在一旁发笑。

    杜立离开郑院长家,又安排时间,给三位先生送了礼,先生们也很客气,隆重谢过了杜立。

    同学们也陆续来家,取走了赠酒,杜立告诉他们酒的价格和买酒的规矩:,一天买一坛,保证供应,现款现货恕不赊帐。一天购买二坛以上,需要预订,等待时间,视订货多少而不一样,越多等得越久。

    酒的存货不多,估计销量不会差,杜家便安排多生产,当然,杜立还是控制着总量,五日酿酒一次,日销售量不过15瓶。这样家人有劳有逸,不会太辛苦。产量不高,也不会刺激到竞争者。

    第二天,杜氏与桃子就提了20坛酒,送到永福记,李东家爽快地付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