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崛起东晋乱世 » 25.组织架构

25.组织架构

    现在摊子铺开了,再用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管理便不再合适。前世杜立是系统学过管理的,也长期出任管理岗位,深知管理的重要。过去没有合适的人,赶鸭子上架,有一个算一个,凡事都凭自己做主,时间长了要出大问题,所以才要去学院挖人。做管理的人,没有文化不行,当然有文化还需要有经验,那就从现在开始积累吧。

    江源村工农兵学商都有,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把这里当作根据地来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政权建设。当然还是不敢高调行事,把这里弄成一个小朝廷,对内对外都不好交待。低调一点,当作企业来管,把基本的架构做出来,以后再升级便是。

    大体的组织架构设置如下:

    长官秘书室:协助长官处理行政、人事、保安等机要事务。

    财务处:会计、出纳、银库、物资仓库。

    人事处:招募人才、管理干部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

    商务处:销售、采买。情报。设成都办事处。

    工业处:管工坊、酿酒作坊、工程建设队

    农业处:管农垦营、粮食仓库

    后勤处:诊所、食堂、托儿所、养猪场、养鸡场。

    军需处:军械、军需物资管理、调配。

    交通处:船舶运输、四轮马车运输

    保安处:管亲兵招募、训练、作战、保安。

    一共九处一室,处设处长,下设主管、班组长。

    有了组织,就需要有目标,各部门围着目标做事,一切才会上轨道。想想近期需要达到的目标,总结起来包括:

    1、多赚钱,积累财富,开发、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招募更多的工匠、管理人才、农民。

    3、三年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4、招募、训练更多的亲军,三年内达到3000人编制。配齐先进的装备和足够的军需物资。

    三天时间到,杜立召集同学及主要负责人开会。在对同学的工作安排上,原则上以工作需要为重,适当考虑个人选择,具体人事安排如下:

    财务处由李忠义负责。

    人事处由韩良正负责。

    商务处由崔德平负责。

    工业处由于正清负责。

    农业处由李忠文负责。

    后勤处由张大山负责。

    运输处由吴阶平负责。

    保安处由杜子负责。

    军需处暂空缺。

    杜立自领长官秘书室。各处负责人均称处长,先代行职务,薪俸待定,由杜立视情况另行奖赏。

    将人事安排好,至于接下来如何开展工作,有自己在,加上大家努力,理顺是早晚的事。接着讲述了各岗位职责、工作方法、关键要领。然后,将近期工作目标作了交待。

    规定处级管理人员,每三天一次参加长官秘书室主持的例会,平时可预约向长官汇报,随时可书面上报。

    ”各位处长,能否实现三年工作目标,希望诸位精诚合作、努力奋斗,拜托了。“杜立拱拱手。

    ”服从长官安排,鞠躬尽瘁。“众人答。

    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杜立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要的工作上。比如,如何开发新产品,杜立就拉着工业处处长于正清,与顾同及工匠们探讨。

    通过垦荒劳动,发现农具的优点、缺点,通过后勤使用,发现生活器具的优劣,让工坊做了优化处理。

    筛选出一系列产品,准备先试销看看市场反映,而后再决定定型量产。杜立反复强调生产原则:用更少的消耗,做出更高价值的产品。四轮马车现在月产能30台,可以开足马力,按月产100辆努力。肥皂技术卖给了李家,那就开发香皂,自产自销。买些香料,如龙涎香、硫磺,制香皂技术不复杂,需求无限。

    高附加值的材料也可以外销,如水泥、焦碳、精钢,但前提是先保证自用。

    涉及到交通,又拉着运输处的吴阶平,与相关人员一起研究:要配多少货车、买多少马匹、招募多少驭手、如何押运。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梳理,发现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很快就理顺内部,接下来就是市场检验了。

    商务处的工作更多是在外,成都的货栈有待升格,内部的事理顺,崔德平就该去成都布局了。临行前,杜立与他作了长谈。

    买卖的事本身就很复杂,过去货栈主要职能是买,相对单纯。现在要卖,几乎就是在白纸上作画了。加之相隔甚远,管控不及时,许多事需要崔德平这个新手独挡一面。杜立不担心是可能的。

    同时,现在升格货栈为办事处,并赋予其更广泛的业务。如招募人才、工匠,如搜集情报等等。很多事不好预测,只能讲讲原则:广交朋友,扩大人脉,及时招聘需要的人手,有事及时汇报。

    又拨经费,又调拨些人手供他使用,其中包括桃子,现在也20多岁了,本身聪明能干,在自己和母亲身边,也学了不少,前些日子还由主家主持,与一名工匠成亲。

    崔德平问,对外该如何自称呢?是叫江源村还是别的?

    杜立一直没想这个问题,因为一直潜伏,巴不得别人不知道自己,现在崔德平要与外界接洽,没有个称呼也不成。这年头,要么就是称王,要么就是称帝,杜立不记得有什么别的称呼留名史册。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的范蠡没有,家累千金、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也没有。倒是有称陇西李氏、琅琊王氏、弘农杨氏、清河崔氏的,如果自己称金堂杜氏,估计会被人笑掉大牙。还是取个商号吧,一开始不名一文,有实力很快就会闻名于世的。反正这年代又不需要核名注册,自己取了,有人叫了,这就成了。实在衙门要管,到时再补手续就是。想了半天,取了一个名字:兴中号。寓意振兴中华民族。也不与崔德平讲明,任他去猜。

    让杜立意外高兴的是,七位处长说动自家家主,要了年轻年青部曲,一共140人,亲兵的人数一下达到188人,其中二人抽调在长官秘书室和成都办事处使用。杜立主持,对亲兵进行重新编组,编为一营,由杜子任营长,下辖战兵队、侦察组、辎重组。其中侦察组7人,由杜寅任组长。战兵队分作7个分队,每队21人,分别由杜卯、辰、巳、午、未、申、酉任分队长。辎重组共31人,由杜丑任组长。

    三星村的兵营,位置隐蔽,地盘极大,削了缓坡,平整出大片操场和试验场,足够上千人驻扎训练。新来的人被安排成五组训练,从站姿、立姿、坐姿起,没有三个月,还练不成。他们曾是各世家的部曲,也是有一定基本功的。从头练起,心里还是有些抵触。但见老兵威武,精神气压人,也不敢反抗。其实他们即便单兵素质还行,但战斗意志、相互配合、整体意识,还是大大弱于老兵。在即将到来的火器时代,杜立要的是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个人英雄主义并不重要。“效忠长官,永远向前,誓死奋战,不胜不休。”这句口号要深深烙在每一个亲兵心中。

    近来忙于他事,这新兵营还是很少来。杜立带着杜戍,由杜子陪同,仔细查看一遍,大体还是很满意的。杜子全副武装,一身黑军装,腰带扎紧,挂了刀鞘和两颗手榴弹,腿上打着绑腿,穿着皮靴,十分精神。

    “那帮新兵,看了咱这身装束,羡慕得流口水。”杜子看长官注意自己的装束,便说。

    “你们的长矛阵练得如何?”杜立关心的是新武器的掌握情况。

    “刚练时还吃力,矛太长,横也不是竖也不是,还不时戳着人。现在熟了,握着、扛着、端着都轻松自如,前进后退也整齐划一。要是人多些,列出阵来,任他多少人马,都休想钻得进阵。”刚开始杜子对于长矛的认识是不够的,但训练的结果却越来越让他吃惊。想象中奔驰的战马,到了这阵前也得驻足不前了。

    “这种阵法很重要,过去,对付骑兵必须用骑兵,但我们可能很长时间没有骑兵,需要用这个阵法去应敌。但是,这个阵法也有缺点,防守时被动,进攻又没有力量。我正在想办法,很快会有好的解决方案。新兵训练完以后,你把战兵队分成两拨,长矛兵占三分之一,其余的,另有安排。”

    “遵命,长官。真的,还有神兵利器?”杜子很是好奇。

    “当然,等不了多久了。”杜立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