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崛起东晋乱世 » 24.同学入伙

24.同学入伙

    刚开始,亲兵使用的武器是与少年等高的木棍,后来加了矛尖,随着36名新兵入列,杜立将长矛改成5米制式。三星村的兵营建好之后,除了每日10名亲兵留守江源村外,其余的都搬到兵营,日夜训练长矛阵、扔手榴弹。杜立又让打制刀剑,做皮革腰带,穿上皮腰带,亲兵显得精神,也方便挂刀鞘,又做长盾牌、头盔。排成阵列,威武雄壮,但是要实战,还不成。要是敌人远远拿弓箭招呼,亲兵只有被动挨打。

    是时候推出火绳枪了。于是找来顾同、张笑天。拿了火绳枪草图,给他俩讲原理,研究制作技巧。枪管长1米,内膛直径为12-14毫米,用精钢材料,是铸造还是圈管?枪托用木制,什么木材结实耐用?子弹用铅做,大小能放进枪膛,又不能滑出,重量为21-42克。火药放多少?既不能炸膛,又要争取射程最大化。火药事先做成小包,用时撕开,倒入枪膛。击发装置如何扣动点火引爆枪膛里的火药?火绳用什么材料,如何做最耐久易燃?

    其中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枪管制做工艺,二是弹簧如何制造。

    一把枪,涉及材料、化学、工程、冶金、工艺、制图等多种学科,三人讨论几天,就每一个细节做了深入的交流、研讨,最后搞明白:他们这是在制作有史以来最厉害的杀器了。顾、李二人兴奋得紧张,紧张得热血喷涌。为这个,拼了命也要干呀。

    木船先造了一艘小船,满载10人,用来过江摆渡,比租来的船好用许多。每天,杜立便在江源村与三星村之间来回走动,指指点点。偶尔也叫上母亲,一起去查看领地,让她感受翻身做主的喜悦。一晃之间,杜立已满15岁,母亲也是人到中年了。看到上千人劳作,开垦出一片片农田,已入初夏,却没有种粮食,而是种了蔬菜,母亲便担心起来,这么多人要吃多少粮食?自己不种却要去买,得花多少钱?杜立便给母亲讲,初垦出来的地很贫瘠,种不出多少粮食,先种一季蔬菜,多施些肥料,等冬天再下种种小麦。何况工坊、酒坊挣钱,买粮食也不差钱。

    如果靠一家一户地垦荒,要猴年马月才能开出够自己家吃饭的地,极有可能地没开出来,人先没了。

    杜立计划成片开垦,以营为单位,选择山脚临江之地,设立驻地,解决后勤保障问题。象江源村一般,码头、粮仓、食堂、澡堂、公厕、宿舍、猪圈、养鸡场一应俱全。

    有了后勤支撑,再向山里进发。伐木、垒梯田、建蓄水池、修沟渠、填土、施肥。隔一段距离,建一处管理用房,方便以后田间作业人员临时休息和放置农具等。

    老弱伤病,都安置在江源村,方便照顾。

    10几座山,建5座营地。抽调300人,负责工程基建,包括开采石料、挖沙石、建设道路、营地等。其余的人,集体劳动,分工合作,一座山接一个座山开荒,开垦好一座,留下一部分人管理。大部队又去开辟新地。

    任命了五个营长和一名工程基建总管,分管垦荒基建工程。下面的班组长,杜立就让他们自己安排了。工程基建管事由木匠廖凯出任,从工坊分了些工匠,铁匠、木匠、泥瓦匠、石匠、蔑匠。5个营长从流民中选出,都是种田的好把式。分别叫张三、李四、王五、钱多、吴用。

    工具、农具都是上好的,坏了直接拿去换。工程进度日新月异。耕牛买了一批,远不够用,无奈有钱难买,只好慢慢添置。江中的渡船,除了载人,还不停地往来输运物资。现在最大的瓶颈,就卡在这条江上了,想多运些水泥过去,也没有办法,只有等大船了。

    金堂书院郑院长让人带话,让杜立去一趟学院。杜立第一时间,便去学院拜见郑院长。

    “本来你的同学都想追随你,可老夫考虑,有些年龄偏小,尚需学习,今年不去,还有明年嘛,就压下来一批。有些同学回家争取也拧不过家长,又少了几个。这次,一共有7位同学可以跟着你干。你可满意?”郑院长没绕弯子,直接说事。

    “谢谢先生关照,有7人已经很好了,我那边正缺人。他们有名单么?几时能报到,三日如何?”杜立显得急迫。

    “好,就三日,我通知他们自行去江源村,你做好安排就是。这里是人员名单。”郑院长拿了桌上的纸递给杜立。

    7个同学,李家2人,其他家各1人,牵扯6个世家?从此以后,自己的利益,将与这些人绑定一块。有这些同学及家族支持,会增加多少资源?壮大多少力量?就算不是大世家,最起码的也是开启了自己与世家的联合之路。

    无疑,世家是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是最有权势的社会存在。依靠他们,能占有最多的社会资源,使自己的抱负更容易实现。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战略性的问题。一步走错,全盘皆输。如果不依靠世家,而是依靠百姓,靠自己收留流民,靠一群乌合之众,去面对无穷的黑恶势力,纵然万死,前路也是一片茫茫。

    三日后一大早,7位同学如约而至,没有带随从,只带着随身衣物用具,坐家里的车过来,杜立热情接待他们。给他们安排了集体宿舍,2人一间房,放好行李,便开了个座谈会,先听听每个人的想法。同学年纪都比杜立长,大的19,小的也17岁多了。大家说了一阵,最后一致讲,既到了江源村,一切从零开始,听从杜立安排。

    “各位同学,原先我们是同学,现在一起做事,就是同事。有你们的加入,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

    “我选择江源村,是因为我别无所选,我没有家世,甚至没有立锥之地,我只能在小小年纪,便辍学创业,做肥皂、酿酒,其中的艰辛,难与人道。今天才终于有了一点成绩。”

    “你们中多数人天生就有好的条件,无须努力便可无忧无虑的生活。我拉你们入伙,你们也来了。是因为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都有一个梦想:不甘现状,相信自己能创出一片更好的天地。“

    “在我的心目中,江源村是一个社会实验场。我们共同努力去完善他,用我们的双手,去打造我们想拥有的一个崭新的世界,并分享给全天下。“

    “你们曾经参观过江源村,看到一些表面现象,从现在起,需要快速融入到里面去,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汇同其他人,共同建设好这里。然后,我们再一起走出去,走向星辰大海。”杜立热情洋溢,做了煽情演讲。众人听罢鼓掌欢呼。

    ”你们刚来,需要一些时间熟悉环境和工作,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自由考察,三天以后,根据各人喜好、能力、工作需要等,再商量具体做什么工作。如何?“

    ”好。“众人答应。

    ”还有,以后可称呼我作长官。以后你们有职务了相互也以职务称呼。“让同学如何称呼自己,这真是个事,想了几十个名称,最后还是用了“长官”这一称谓。

    ”是,长官。“众人齐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