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月亮的耳朵 » 第十七章 文明冲突

第十七章 文明冲突

    “阳光来到了下午三点

    这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刻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

    一群来自西伯利亚的野鸭

    不远万里地赶来

    寻找这片乐园

    看它们欢快的样子

    对着蓝天唱着快乐的歌谣

    看它们欢快的样子

    把湖水都撩拨起来了

    看,那只野鸭欢快的样子

    扑腾着湖面

    激起一朵朵洁白的浪花

    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它成了湖面上最精彩的舞者

    直到——

    一把沉重的船桨拍下

    一个渔民熟练得解开缠在它脚上的渔网

    然后把它重重地摔打在船舱里

    这只不远万里、从西伯利亚赶来的野鸭

    永远地停止了舞蹈

    太阳还挂在天上

    下午三点还没有结束

    湖面却结冰了

    空气比西伯利亚还要寒冷

    ……”

    艾多读完这首诗后,没有像往常那样和月亮说些什么,这是他在一个小时之前写的。

    泸沽湖,有着世界上最纯净的蓝色,无论是湖水,还是天空。无数人把泸沽湖作为心目中的圣地,这里有飘扬的风马旗,有垒起的玛尼堆,有五颜六色的经幡。人们在这里,转山转水转佛塔,双手合十,跪拜圣灵。

    艾多最享受的时光就是每天的下午三点钟,这是一天中最暖和的时候。一碧如洗的天空,映照着蓝色的湖水,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

    艾多懒洋洋地躺在湖边的摇椅上,泡了一杯茉莉花茶,身子躲着阳光,翻看着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椅子旁边的木桌上放着一个**L音响,里面正在播放着李健的《贝加尔湖畔》。

    周围的一切很平淡,像往常一样。

    突然,一个皮肤黝黑的当地人闯入了视野。他在湖边飞快地奔跑着,死死地盯着远处的湖面,出奇得兴奋。

    艾多寻着那人的目光,看到了湖面上有一朵激起的白色浪花,再一细看——一只野鸭正在拼命扑打着翅膀。

    “那只野鸭肯定是被渔网缠住了。”坐在艾多不远处的阿磊见怪不怪地说着,看起来这种事时常发生。

    “这个当地的人心肠真好,这么急着去解救一只野鸭,不愧是有信仰的人啊!”

    “你怎么这么天真呢,”艾多还没赞美完,就被阿磊给打断了,“他们啊,肯定是抓回来吃呀!”

    艾多不禁瞪大了眼睛,这对他来说太不可思议了。他认为这里的人都是有信仰的人,都是纯洁的人,就像蓝天上的白云一样,怎么可能会抓野鸭吃呢。

    “不可能吧,这些鸟都是保护动物,他们不怕被拘留吗?”艾多还是不愿相信阿磊的话,至少还有法律的束缚。

    “这里天高皇帝远,谁来拘留啊?别说现在这只野鸭被渔网缠住了,就算它没有被缠住,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也会被弹弓给打下来。”

    阿磊抽了两口烟,又继续说道。

    “去年,有一只黑獐子,也就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林麝,不知怎么就闯到了我们这个湖边。当地四五个大汉就围着它,要抓起来。黑獐子一看走投无路,就跳到了湖里。村民怎么能轻易放掉这到嘴的美味呢?划着猪槽船就去追。黑獐子游了几百米,游不动了,最后在湖中央被抓到了。然后几个人就把它抓回来,剥了皮。第一个看到的人留了皮,其他几家把肉分着吃了。”

    阿磊又抽了两口烟,狠狠地吐到半空中,他也看不惯这些,可是也无可奈何。

    “在这里,别说吃一只黑獐子了,就算吃个人都不一定有人管。去年,也是过年的时候,人特别多。我们这里的一个客人,在路上就被一群村民困住了。地上坐着个小姑娘,说客人的车把她撞了,但是她身上没有一点伤。后来交警来了,也没怎么解决就走了。最后,我们客人赔了她一万块钱,才让走。唉……”阿磊摇了摇头,不再说些什么,只顾埋头抽烟。

    艾多还是不愿相信阿磊的这些话,直到他亲眼看到了这只野鸭的遭遇。

    一切都如阿磊说的那样,不,是更加残忍!

    那个村民划着猪槽船,像一支利剑刺向湖心。不到五分钟,他就划到了那只野鸭身边,艾多以为那个村民顶多只是简单地把野鸭解开抓走。

    然而,让人不忍直视的一幕发生了:那个村民先高高地举起铁棒做的大船桨,然后狠狠地砸在了野鸭的头上。一下不够,再来一下、再来一下,野鸭不再扑腾了,他才给野鸭解绑。没想到,这只顽强的野鸭在被解开的一刹那,又做了最后一次挣扎。那个村民却没有丝毫心软,反而把它重重地摔打在了船舱里。

    这一次,这只可怜的野鸭动弹了一下就再也没了动静,那个村民这才心满意足地返航……

    艾多没能等到那只猪槽船靠岸,就被阿磊拉走了。

    艾多要去报警,“如果警察有用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艾多要去找那个村民理论,“你和他讲道理吗?这里有理吗?”;艾多要去把那个村民打一顿,“就你这个小胳膊小腿的,够几棍?”……

    阳光变得刺眼,一股寒意由内到外地袭来,冻得人直发抖。

    “风萧萧兮易水寒,卓玛一去兮还复还。”可爱的小卓玛背着今天新“作”的诗句,一蹦一跳地回家吃饭了。

    艾多望着卓玛离去的身影,想着昨天的野鸭事件,还是无法相信那一幕。眼前这个如此美丽的孩子,她肯定不会成为杀害野鸭的凶手。

    那个用船桨打死野鸭的村民,他真的知道那只野鸭的美丽吗?在他的心目中,那只是一道美味。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一个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的人,你让他怎么理解这是一只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珍贵鸟禽。

    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湖边,拿着一把弹弓,或者撑着一艘猪槽船,自由自在。没有人告诉他们湖里的野鸭是国家保护动物,对他们来说那就是食物,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

    每天傍晚撒下渔网,清晨去寻找是否有收获。运气好的话,打到几条大鱼,一家十几口人才能勉强温饱。偶尔碰到一只野鸭,对他们来说怎么能不是幸福呢?想想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想想挤不出半点奶水的妻子,一只野鸭便是上天送给他们的巨大礼物。

    打野鸭只是他们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艾多这些外来人,却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在绑架他们。

    泸沽湖是一个正由原始向文明过度的地方,野蛮终将会被时间的长河吞没。当地人没有错,外来人也没有错,错的只是外面的人来得太过匆忙,当地的人还没有准备好迎接。

    “艾多,请给它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