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熟不透的好些年 » 三个月一十五天

三个月一十五天

    生活给你准备的不止是礼品,还有磨难。

    初到毫无概念的工作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不过这种感觉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会被枯燥、无趣所取缔。氩弧焊、电焊,我和纪佳队一起去的我姑父的厂子,剪丝、弯框、焊接,学徒挣不了多少工资,我们认真的学了十来天,已逐步的开始一点点上手工作了。两个青年打工仔,下班了就偶尔去网吧玩会儿,我玩游戏是个菜鸟,大多时间看电影,玩些单机游戏,佳队打游戏是把好手,就像工作一样,计件工资,我拼了小命的速度也追不上他。挣得比他少点儿,少点儿就少点儿吧。正当工作,熟能生巧,慢慢来。我想是剪丝的模具一样,八点通电开始一天的工作。它隔天需要上点润滑油,我每天吃三顿饭。

    “我去外地上班,这样家里还能多点儿收入。地里种上庄稼了,你请个假,我教你学开车。地里需要干活了让你奶奶给你打电话回来忙活一两天就成,也没多少活。”爸爸打电话和我说。我没想到的是,我当天下午回家的,仅隔一天爸爸就去外地工作。一天的时间,我仅仅弄明白了地里种的是花生、玉米,一共十亩多地,那辆报废的双排小货车,我仅挂二档溜了一圈便算是学会了。村里这样的车很多,便宜,庄稼人能用得起。

    “回家两天吧,地里得打药,浇地了。”上班才几天,奶奶便打电话。打农药开车去地里还算顺利,就是一档开车慢点儿,不敢开快,中午回家的路上,进村的路口有一个很高的坡,那路旁还放着一辆年代久远的古董车,就没见它开动过。本来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一天就学会开车了呢。上坡的时候因为那辆老古董车,磨磨蹭蹭的我在上车的时候熄火了,车在后溜,斜着后溜,一个车轱辘都悬空了,车子熄火停在那儿,我给爸爸的一个朋友拨了电话,他去了才把车子开出来。那是爸爸外出工作前的交待。

    农忙时的不确定性,让我的工作总是打乱姑父厂子的生产计划,因此只能放弃一头。自此后的一段时间,我开始专心务农的生活。以前从未想到的生活方式,没有了收入来源,心里慌的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便是让不大的年龄变得生活拮据,地里的劳作和上班是没有可比性的,忙起来连续几天早出晚归,初初上手,让我疲于应对。而忙过了那阵儿,闲的自己,仿佛一个老者,三饱两倒。

    奶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无论农忙与否,在家里每天不厌其烦的收拾杂物,院子,我想帮忙又无从下手,晚饭时我说:“这些杂物之类的看起来从这儿挪到那儿,和没怎么动似的。怎么每天还收拾来收拾去的?”“庄家人有啥穷时间呗,你看人家那些会种地的,有事儿没事儿都去地里转转。”奶奶说。她好像在教我一个庄稼人应该怎样做,并且言语里对我的闲暇颇为不满,我并不认为奶奶对我的闲暇批评是错误的,但是我真的很反感对我定性的农民身份。

    这一切的种种,让我想起了刚辍学那阵儿,我和奶奶搭邻居家的农用车去地里播化肥,那时我对庄稼的劳作一无所知,和奶奶一个人拉禾子一个人推,不一会儿,汗如雨下,却没有什么进度,正是劳作,累得我不知所措,我问奶奶,“为什么我感觉别人种地没这么累,怎么咱们种地这么费劲呢?”奶奶说,“你没怎么干过农活,刚开始肯定觉得累。”起早下地大半个上午快十点了,按照这个速度最少得四五天才能干完,可是还有别的活要干呢。“那大拖拉机是干嘛的?”我问。“那就是给播化肥的,每亩25块钱,我想着咱们能省点儿钱自己干的,算了,下午雇拖拉机吧。”奶奶回答说。

    一个固执的老太太,爷爷在世的时候,听爷爷的,爸爸在家的时候,听爸爸的,现在让她领着一个小伙子居然做出如此荒谬的决断。三四十正当年的汉子尚且雇拖拉机替代人力劳作,而居然一老一少试图人力弥补之,这应该是对“穷时间”最好的诠释吧。能人为劳作的,坚决不花钱!

    庄稼地里得劳作可不是爸爸那句“地里没有多少活”那样容易,对于我,那是的我。浇地,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仅第一步就把我难住了。不知道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我这需要把塑料管套在井口上,用绳子扎紧抵抗强大的水流!我真的扎不紧,浇地的时候总是崩开接口。即便真的是子承父业,庄稼人也是一点点的被父辈连教带帮走过来的。“贺,你要不帮我们绑一下水管吧,天还是孩子,我也不会,总是绑不结实。”奶奶和同样地里劳作的同村人说,请求支援,呼叫支援。“XX,天还是个孩子,你教他(帮他)如何如何吧。”这两个月里我无数次的听到这句话,孩子!孩子?孩子会做这一切的庄稼活吗?有哪家的孩子会做这些吗?难道我已经睡过女人是个成年男人了也要和每个人去说吗?每次听到那句话我脸上都火辣辣的,说得好像我什么都不会。中国一句著名的谚语:除了做醋做不酸。

    爸爸偶尔会拨电话给我问家里地里的情况,我会说,没问题,能搞定,然后嘱咐我是个大人了,奶奶上岁数了,让奶奶少干点儿活,我会说好的,知道了,挂了吧。像当年我挂海珊的电话会说:“好嘞,遵命!”我确实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言者无罪,怀璧其罪。晚饭的时候奶奶絮叨着:“泽芹家女儿给她买了个坛子鸡,打麻将的时候叨叨个没完,一会儿好吃,一会儿不好吃的,可知道人们没吃过那东西呢,有谁吃你的了?这一通显摆,让你曼奶奶说她那个玩意儿跟仙丹似的,吃一口,吃一顿就忘不了了。你有条件,你吃好的。咱没条件,咱吃咱的也饿不着。”我扒拉着碗里的饭,这种人穷志坚又不肯改变的生活思维究竟是怎样的?我穷我不吃,我也不馋,我就这样过,我不能也不会被人看不起的思想。这种不知所云让我想到了歌厅工作时酒醉的客人,“天儿,有事儿说话,安阳能有个啥,咱靠谱。”网红版:没喝酒之前我是安阳的,喝了酒安阳就是我的。诸如种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