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海拉之星 » 第四十六章:铲除政敌

第四十六章:铲除政敌

    面对皇帝,基本的礼仪还是要有的。

    凌舟向皇帝叩头请安,小皇帝则表示要封官许愿,奖励他们这些有功之臣。

    城门洞开以后,凌舟的军队很快涌入城中,接管了一切军务。

    他没有食言,允许弓文山带着家小离开京城,回到家乡归老。

    赶走这个老家伙后,皇帝随即下诏封赏,夏蝶如愿以偿地身居高位,被拜为太师,录尚书事,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总理朝政。并获九赐,以及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参拜不名的资格。

    凌舟也被封为使持节,领大司马,骠骑将军,都督云北方尹四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出镇尹州五象城。

    按理说他作为封疆大吏,应该到封地赴任才对,不过他才不想离开呢,因为他还有一个老家伙没有解决,也就是现在的太傅皇甫清。

    皇甫清不但被授予中领军将军的官职,还被拜为尚书仆射,与夏蝶共掌朝政。只要能从皇甫清手中夺回中领军的官职,自己就能名正言顺地留在京城了。

    于是凌舟让夏蝶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让皇甫清赶紧进京赴任,不要耽搁。

    皇甫清自然清楚凌舟的小心思,不过他也不是等闲之辈,更何况他手中还握有皇甫云这么一个人质呢。

    于是他让手下保护好皇甫云,自己准备之前诣京,接受中领军的官职。

    皇甫清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只要能控制禁卫军,就能想办法摸到皇帝身边。接着再想办法让小皇帝暴毙,自己就能拥立皇甫云为新皇帝。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能解决掉皇帝,只要皇甫云在自己手中,凌舟大概率是不敢动自己的。

    皇甫清已经做好了,自己死后手下人拥立皇甫云为新皇,并组织勤王军的一系列步骤。

    他与南方州郡不少诸侯关系良好,他们一定能响应新皇帝的号召,起兵反对凌舟。

    届时中央两立,再以南方之军势,摧枯拉朽般解决掉北方之军,定能天下稳固。

    如果凌舟不希望爆发南北大战,就绝对不能轻易动皇甫清。他与南方各大诸侯关系密切,真把他弄死了问题会很麻烦的。

    想到这,凌舟只能捏着鼻子,看着皇甫清来到京城,接任太傅中领军职位。

    结果皇甫清刚到中央,还没怎么跟凌舟起摩擦,就立刻上书弹劾弓文山。说他欺君罔上,败乱超纲,理应当诛。可谓是怨恨多时了。

    夏蝶虽然执掌朝政,但她的手段比凌舟相对温和许多,没有对弓文山的党羽进行大清洗,这让皇甫清非常不满。

    一开始,夏蝶还否决了皇甫清的弹劾。但皇甫清毫不气馁,不但自己上表,还鼓动御史台的御史们一起弹劾。

    这样一来二去,没完没了。夏蝶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他们的弹劾,朝廷正式下令诛杀弓文山全族。

    于是,可怜的弓文山全族被灭,太后被贬为庶人,没多久也被杀。朝中不少弓文山的党羽遭到大清洗,多人被捕。

    至此,外戚弓文山及其党羽,全面退出了尹朝的政治斗争。

    朝堂之上,就只剩下了以太师夏蝶大司马凌舟为首的北方势力,以及以太傅皇甫清为首的南方势力。

    皇甫清觉得这样一比二不公平,于是上表请求凌王皇甫俊入朝辅政。他受封南方州郡,又是宗室成员,应该很容易获得皇帝的信任。

    没多久,朝廷正式下诏,让皇甫俊入朝辅政,拜为散骑常侍。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就形成了南北平衡的局面。

    凌舟对于这样的安排没有什么意见,也没有怪罪夏蝶。毕竟他的目光,可并不会只局限于朝堂纷争。

    反正自己握有四州之兵,且总据京师,天然有优势,根本没必要在这种地方争个你死我活。

    他认真分析着皇甫清的优势牌,很快就理清了思路,并找到了关键点,那就是皇子皇甫云。

    皇甫清把皇甫云藏在自己的家里,朝廷多次征召皆不至,摆明了就是想伺机另立中央。

    这种行为,不光凌舟看不惯,其他人也看不惯。而这其中,就包括了皇帝皇甫国,以及皇后易千莲。

    皇帝虽然年纪不大,脑子也不太好使,但对于危险却总是很警觉。

    很明显,自己这位族弟被赋予了颠覆皇权的企图,不能让他久存于世。

    皇后易千莲更是野心勃勃,凌舟攻入京城的第一天,她就主动向凌舟示好,希望结成同盟关系。

    这两位显然对自己的处境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解决掉皇甫云,自己就能坐稳江山。

    却殊不知,正是因为有皇甫云的存在,这两位才能尊至天下,一旦失去皇甫云,凌舟可就不会顾及那么多了。

    凌舟最担心的,莫过于那些南方诸侯拥立皇甫云为帝,以此为由向京城进军。只要失去皇甫云,他们就很难找到理由进京。

    所以,自己只要干掉皇甫云,就能放开手脚去干了。到那时别说皇甫清,就是皇帝他也敢废了。

    眼下既然皇上皇后两夫妇都对皇甫云不满,那不妨利用一下他们的力量,找到解决皇甫云的办法。

    于是,凌舟开始和皇上以及皇后密谋,准备诛杀皇甫云。

    自己出面,皇甫清肯定会有所警觉,但如果是皇上出面,那可就不太好说了。

    恰逢此时,皇甫云身染重病,皇甫清急得气血上头。凌舟见状,当即密表皇上,让他派个医生过去,伺机而动。

    小皇帝和皇后心领神会,当即下诏,表示自己很担心皇甫云的病,所以决定派出御医前往封地,给皇甫云看病,皇甫清对于这一诏令并没有怀疑。

    与御医同去的,还有一个宦官卜怜。他不但是皇上的近侍,也暗中收了凌舟的好处,准备过去解决掉皇甫云。

    一行人很快就到达了皇甫清的封地,御医开始给皇甫云看病。宦官卜怜立刻露出凶相,让御医给皇甫云下重药。

    御医无奈就范,给皇甫云上了一记猛药,准备把他毒死。

    结果皇甫云似乎看出了问题,拒绝喝药,争执之下还打翻了器皿,汤药洒了一地。

    于是卜怜一不做二不休,趁着皇甫云回房休息之际,用裤腰带把他给勒死了。

    皇甫云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当中,皇甫清震惊之余,顿感不安。于是主动上表,决定辞官之国。

    皇上同意了他的上表,并且为了报答凌舟,将中领军将军的职位封给了凌舟,并赐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参拜不名的资格。

    然后改由皇甫俊为尚书仆射,接替皇甫清。

    结果皇甫清走在之国的路上,越想越气,忧愤成疾,还没等凌舟动手,他就在半道上气死了。

    这一戏剧情节让凌舟有些猝不及防,等到他完全确定消息来源后,顿时仰天大笑起来。

    于是乎,南北平衡开始被打破,皇甫俊在朝中孤木难支,急需外部力量入朝。

    但是,他没有皇甫清那样的威望和人脉,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整日郁郁不安,不久后上表称疾,打算跑路。

    不过皇后显然看出了局势的不平衡,于是力劝皇上不要放人,让皇甫俊继续留在朝中。

    她的理由很明确,太师夏蝶为人宽厚,忠义有德。有她执掌朝政,则万事皆可保全。

    但大司马高云峰就不一样了,这家伙天生就是造反的苗子,刚刚才跟自己联手干掉了皇甫云,气死了皇甫清。

    眼下若是皇甫俊也离开了,届时太师将再难以节制,朝堂必定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