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东海边的蓝月光 » 第九章 学医术

第九章 学医术

    天气渐渐地冷了,乐琪也已经快学完千字文了,外公曾对先生说过,给乐琪教些女孩子该读的书,比如女戒,女训之类的,但是先生却没教,甚至都不提这类的教学,也许在先生看来,乐琪根本不是个安受良家熏陶的闺阁女子,倒像是虎气生生的男娃儿。他不知道在现代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女子享受的是跟男子同样的教育。但是先生慧眼独具,对乐琪的教育不拘一格,他觉得乐琪思维聪慧不同于常人,直接给乐琪啃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书籍了,这个另类思想的古人先生,对乐琪倒是非常人一般的疼惜之情了。

    冬天的风是最恼人的,卷起沙子迷人眼睛不说,忽地一阵,忽地一阵如同饿狼猛豹呼啸而来,吹得残留在枝头上的叶子簌簌发抖,生怕一不小心抓不住树枝就被卷走得无影无踪。

    天气冷,病客有时候多,有时候不多,这天半晌时候来了一位先生的故知,先生在茶室处接待他,乐琪帮忙烧水送茶,按理说徒儿是不打扰先生会客,但是乐琪听到客人和先生说道,当朝两位圣上和皇后、众多嫔妃、帝姬、大臣、宫娥等被掳去北地五国城,至今回不来了。

    乐琪也常在街头市尾听到的人们议论,有时候问先生,先生也说起过当朝事件,只是他也是道听途说情况不详,只是叹息。

    读过的历史课本上就有记载北宋灭亡的事件,乐琪平常并不关心历史,也只是为了考试才背诵复习提纲之类的,并且中国历史那么多的朝代,只有清朝的电视剧看得最多,也最熟悉。

    对于宋朝的认识最多仅仅限于宋词和一些大文豪的名字,如苏轼,王安石等,读诗词也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没认真的去理会诗词的精妙之处,总之来说,宋朝在她脑海里的影像寥寥无几。

    现在自己到了宋朝,得好好听听古代这种方式的新闻传播。

    她就在旁边倾听,先生也没干涉她,古代没有那么灵通的信息,大都是口口相传某些社会轶事和新闻消息。

    在这个边缘的、天之涯海之角的地方,一个小小的乌贼镇聚集农民街头交流的地方,几乎都听不到外界的消息,只有街上张贴的告示才是州府传达的信息,但是乐琪却极少看到告示张贴在街上的告示榜上,这小小的村镇,在皇朝动乱中已经被州府县衙给遗忘,甚至某些小道消息传来已经是几个月前或者半年前的消息了。

    客人说了很多关于他知道的朝廷消息,如:朝廷被掳去多少金银财宝,皇宫贵族和宫女歌女等,因为不堪“牵羊礼”的侮辱死了皇后和很多后宫、贵族女子等。

    客人说道:“五月初一日,康王于应天府登基,改国号为建炎元年。”

    乐琪这才想起原来当时先生为啥没告诉她这一年情况的详细,原来在动乱的年代,靖康之耻的年代,皇帝都被掳走了,远离皇都的百姓在局势不安中生活也是忐忑不安的心,但是生存是自然延续的安分守己,该咋活就咋活,这彭姥县的小村镇,生活依旧在安宁中有条不紊。

    侃侃而谈的客人,乐琪听得非常认真,像是小时候听爷爷讲的故事一样,当然她也想知道自己在这个宋朝的年代,究竟是属于哪年哪月的,可是,尽管知道了她来的这一年是靖康耻年,尽管也听闻了客人说的朝廷的小道消息,但是对乐琪来说这是历史年代,故事听过了也就像风吹过了一样,并未放在心上,她最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把书念好,如何学习医术,对于医术倒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乐琪已经磨合了古代简朴的生活,越来越是融洽。

    刮过了一天一夜的北风后,天气格外的晴朗,午后,先生又带他们去山上挖草药根了。

    乐琪在这些时间来蒙先生的教诲学了不少的古代文字,许多在现代不曾学过的文字含义也渐渐的领会深刻,先期被自己笑话的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可转眼就学医术,仿佛突然升级到高中,大学的级别,并且是自己在现代毫无半点基础的中医学知识,顿时感到了压力和忙碌。

    天气冷了,海边大岩石那里也不去玩了,外公也更忙了,冬季是办婚事最多的季节,到处有人请去做厨。

    先生的医馆营业是在每天早上,因为大都为年老体衰病症,村民看病大都是早上来,是这里村民有这个习惯,觉得早上看病好得快。

    乐琪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古代生活,尽管先生医术高超,妙手回春,她并没有觉得古代来看病的病人非常多,不像现代的医院,排个队挂个号都需要一大堆的时间。

    先生午饭后一般都是和徒弟出去采集草药,或者在住家的地方制作药丸药膏之类的劳作,或者有不能移动的病家来约请上门看病的,都安排在下午的时间,只要有急病的病人来找,先生会丢掉手中任何忙的事,飞快赶去医馆。

    乐琪自从看了医书,先生就带着她一起参与辨认药材采集制作的工作。

    先生有几个女儿均已出嫁生子,并无入赘上门女婿,家里只有师娘住家照顾先生的饮食起居,大徒弟杜成仲家住医馆附近,在自己家吃饭后就来店里值班守候,杜成仲资质不高,学医少了灵活变通的天赋,但有比较踏实认真的性格,先生就安排他药堂内算账抓药。

    连生是先生外县的一位朋友介绍来学徒的,就住先生家里,帮衬着打理着家里的一切。连生聪明机敏,跟着先生磨药制药,外伤包扎敷药等技术已是学得滚瓜烂熟。

    先生年轻时候原是本县秀才,屡次高试不中,就失去了再考的信心,转头就去学了医术,渐渐地在方圆之地有了名气,乐琪想:怪不得先生博古论今,满腹经纶,原是秀才出身,见识就是不一般。

    阳光明媚的照耀着大地,风停了的日子就是浑身舒爽的日子,乐琪充分地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惬意。

    今天四个人都去山上挖草药,山坡上一颗颗黄澄澄泛着红脸的金樱子挂满了枝头,乐琪摘的不亦乐乎,乐琪吃过第一次摘金樱子刺的苦头。

    她在古代没见过手套,她发现古代的劳动人民一双手在冬季里都不戴手套干活,特别是老农民,手上的茧厚的黑乎乎的,好似一双双铁砂掌。

    先生他们也一样,山上挖草根,摘有刺有毛的药材,也是赤手空拳的对付。

    乐琪这样的细皮嫩肉的手,被刺啊毛啊刺了好几次了,都是连生仔细地用眉刀针给挑出来。吃过苦头才会有对付的能力,乐琪准备要去做劳动手套,这种古人农民没有用过的用具。

    原主雁儿的柜子里居然有软皮制的零碎布匹,她就用棉布做了手套,手心处缝了皮子,这样的手套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不妨碍做事,而皮制的地方又能抵挡一些毛刺的威胁,乐琪一连做了好多双,送给先生和师兄们,在山上挖药采药那可是舒服多了,摘金樱子那是一点都不怕被刺的痛楚了,先生和师兄们都啧啧称奇,爱不释手。

    乐琪看先生和师兄们都在挥锄挖草药根,看着杜成仲和连生似乎很轻松的就刨开了山土,乐琪这次上山也不光只是摘叶子、摘果子和玩了,她从外婆家也带了锄头,可是从没干过农活的乐琪根本就挥不好锄头,更不用说刨开坚硬的山泥土。

    连生看着乐琪挥锄的样子怪样百出,哈哈大笑,被乐琪一个白眼给顶过去。

    总是被师兄们逗乐,乐琪下狠心,用力的、努力地、使劲地使出属于她的洪荒之力。

    先生说这些五种有刺的灌木根是治疗风湿腰腿痛的最佳泡酒良药,俗称“五老虎”,乐琪记在了心里,她要多挖一些,给外公泡酒,外公长期做厨,站立的时间久了,时常念叨腰酸腿疼的。

    外婆也说人老了,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的。

    先生说是风湿痹症,这些慢病要平常慢慢调理,“五老虎”泡酒是最佳食疗,乐琪听进了耳朵里。

    虽然挖“五老虎”的根茎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可乐琪是个根本不服输的性子,一定要挖出五老虎的根。

    一个大冬天的气候,硬把她挖出一身细汗粘身,挖得筋疲力尽。箩筐里却寥寥无几,连生故意把他挖的满篓草药在她面前比比,气的乐琪对连生“哇哇”大叫:“你再跟我比,我把你的背篓扔扔掉!”看着乐琪生气发虎威的样子,把先生和师兄们都看得哈哈大笑起来。

    夕阳踩着时辰的点渐渐地跑西了,乐琪带着傍晚的冷风回到了家门,外婆见了又是一阵的心疼,连忙安排温热的饭菜。

    每晚外婆都用两个铜火盆篮子装好灶膛里柴火未燃尽的灰碳,用布包好放进乐琪的被窝里暖一下,睡的时候再拿出来,乐琪洗了澡收拾停当便钻进了被窝,暖呼呼的直喊舒服极了。

    窗外的月色总是不经意的从未关严实的天窗缝隙中照进屋里,柔和的、一条线似的微微蓝光总是让乐琪越发思念现代的亲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原来李白这首诗真的最贴切她的心情了,思念之感满满地盈上心头。

    “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你们都好吗?我一切都好,这里的外公外婆对我像心肝宝贝一样的疼爱,先生和师兄们对我如亲人般地照顾有加,姐妹朋友们都相处地快乐热闹,你们不要为我担心!”

    尽管她已经慢慢地熟悉和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可是想到现代的亲人们,想着想着就不由自主地哽咽流泪,有时候想,我穿越到这里是干啥来的?是来经历古代农村环境简单而精神和谐的生活?还是为了跟先生学习古文医术而来?还是我原本就是这个古代世界曾经有过的人?想着,想着,好想做个回到现代的梦,回到她原本生活的地方。

    先生对乐琪的教学可谓是用心之极,虽然乐琪根本都未理解和领悟书本中的内容,他就在桌子对面给乐琪设了凳子,凡是每个病人进来看病都让乐琪先摸一下脉,写出寸关尺、浮,沉,迟,数,虚,实等基本脉象,连生都没得到过先生特殊厚待的教学殊荣,连生也只有病人经过他手进行操作治疗时候,把每个病人的脉象摸一遍,来巩固自己的所学。

    而乐琪把摸到脉象所写的先给先生观看后,然后聆听先生望、闻、问、切诊断、开方,乐琪心里明显的知道,先生对乐琪的教学方式是潜移默化,日久生灵的、最直接临床实操方法的学习,甚至感觉到了先生对她充满了殷切的希望。

    先生也明显的感觉到乐琪非普通同龄孩子的认知和思维,他哪里知道乐琪在现代已经是大学生了,已经是成年人了。在现代她自认为她的学习资质也不过是普通而已,因为没考上知名学府是她一辈子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