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亿万神灵之主 » 第十三章 用生命吃白食

第十三章 用生命吃白食

    日光从东南方照射进来,透过半透明的窗户纸,斑驳的淡黄与横纵交织的阴影落在李彦身上。

    “痛痛痛,屁股痛。”

    李彦抽着冷气从客栈的床上醒来,昨天在醉仙居喝酒太多,吃的又太辣,一觉醒来,仿佛坐在了火山口上。

    他一口气喝光一壶凉茶,消了几分火气,才站起身来,从床下拖出一个长箱子。

    啪嗒一声,他打开锁扣,箱子里面有三尺左右的长刀一柄,连弩一套,玄衣一身,铁尺一柄。

    昨天喝完酒,众人都已经散去,只有李彦跟随凌冲回到六扇门总部,领了一套制式装备。

    长刀名为斩风刀,刀身细长,刀刃锋利,轻轻挥舞,就有呜呜的声音传出,如同将空气斩破。

    虽与衙门中三班六房的佩刀形状虽然相似,但质量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好刀。”

    与镔铁雪花刀相比,斩风刀显然刀身更为轻巧,便于携带,两柄刀可谓各有所长。

    铁尺则短小许多,长约一尺,如同短叉,可以藏匿在腰间或者胸前。

    这种武器主要用来锁拿敌人的兵器,生擒敌人时使用。

    连弩如同李彦当时缴获的暗弩匣一般,只是下面多了个一个扳手与三个臂环,可以套在胳膊上。

    整体看来,这套名为诸葛连弩的装置比朱衣楼的暗弩匣大了一圈,弩箭也更长,能压入匣中的弩箭根数也更多,足足可以有二十根。

    连弩的机簧由精钢打造,能提供强大的推力,与暗弩匣相比,这已经不是暗器,而是军阵利器了!

    玄衣是六扇门的制式装备,上面用暗纹绣着狼头。

    六扇门中,捕头身上的纹路为狼,总捕头身上的纹路为鹰,正符合朝廷鹰犬的含义。

    六扇门的官服不适合招摇过市,尤其是现在与朱衣楼势同水火,为了避免遭到针对,平时更用不上。

    估计只有自己把“权”字去掉,去六扇门领印信的那一天才会穿一下吧,李彦心想。

    看了看这些装备,他不禁赞叹一声正规军就是正规军,这些制式装备,比朱衣楼的钢刀和暗弩匣好出许多。

    自己从朱衣楼缴获的那些武器,已经售卖到了宁远城的金戈铺中,换了数百两银子。

    金戈铺是宁远最负盛名的兵器店,每天有无数江湖人士前来,在此挑选自己顺手的武器,也有无数人放弃闯荡江湖的梦想,将兵器贱卖回金戈铺中。

    金戈铺一层有许多兵器适合后天武者使用,李彦昨晚还曾去金戈铺看过。他已经不缺刀,想买一把趁手的剑备用。

    但是金戈铺一层悬挂的大多是细剑与佩剑,他看了一遍,都皱眉放下了。

    他最擅形意,其次八卦,最次太极。形意拳脱枪为拳,八卦掌化刀为掌,与之对应,他擅长的武器也是大枪与单刀,那种走轻巧路线的佩剑用不太顺手。

    虽然剑法他也有擅长的,但那是大开大合的双手重剑,脱胎于形意五行拳的拳意,身随剑走,以剑御人,以势压人,而不是矛隼那种更侧重于刁钻古怪的单手细剑。

    金戈铺中倒是有柄八面汉剑,适合双手使用,名为白虹贯日,长四尺有余,刀面如镜,刀刃如霜,凶悍无比。

    每日中午阳光照射,剑身都亮如白虹。

    这柄大剑标价五千两银子,是金戈铺一层的镇店之宝。

    李彦看的眼馋无比,问了问掌柜的,结果却让他颇为遗憾。

    掌柜的表示,这柄剑虽然标着五千两银子的惊人价格,但是却是非卖品,只是用来向来往的行人展示金戈铺的武器精良的。

    已经咬牙要掏银票的李彦悻悻不已,只能作罢。

    他将斩风刀取出,挂在腰上,然后啪嗒一声合上箱子,又推回到床下。

    锁好房间,迈步下楼,正好在堂前遇到客栈老掌柜。

    李彦笑着跟这位凌冲的老丈人打了声招呼,老掌柜也笑着回了一声,显然凌冲已经做了相关交代。

    李彦踱着步,慢悠悠向宁远城的长安街走去。

    这是宁远城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当日正是在这里的面摊吃面,结识了凌冲和林斌。

    作为捕风司的权捕头,自己来这里遛遛弯喝喝茶,哦不,是打探消息,很合理嘛。

    “薛老板,又见面了。”

    李彦转到当日的面摊前,笑着打了声招呼。

    一回生二回熟,自己再来这里,也算是老熟人了。

    昨日酒局上与凌冲信口聊到这个面摊老板,跟自己一样也是外乡人,近些年才来到宁远,名叫薛冰。

    由于他家的味鲜拉面劲道细滑,汤汁香浓入味,生意一直不错。

    薛冰笑着回了声招呼,他一边捞出一碗面端给客人,一边回应道:

    “这不是那位引得凌捕头与林少爷争抢的小兄弟嘛,午饭吃了没,来碗面?”

    “好,麻烦薛老板了,要细面不要粗面,多放香菜辣椒。”

    李彦撩起袍子,坐在面摊的一张木桌前。

    “好嘞。”

    没多久,薛冰端上来一碗面,热气腾腾,上面红绿点缀,让人食欲大开。

    李彦一边唏哩呼噜地吃面,一边含糊地问道,

    “薛老板今天挺清闲啊?”

    几张桌子上,就坐着三五个人,在李彦吃饭时,也已纷纷离去,现在只剩下李彦与薛冰两人。

    “嗨,做小买卖嘛,难免的事,好一天坏一天的,比不上小兄弟这种吃公家饭的啊。”

    当日李彦被两家争抢之事,薛冰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因为有这句打趣。

    “唉,薛老板误会了,吃公家饭,就要受公家气。”

    李彦放下筷子,叹息一声。

    “我在江湖上散漫惯了,刚呆了半天,就被上司训了一通规矩,这日子太难熬了。”

    “现在的我,除了每月的禄银,没有什么油水,也没什么活计,只能在街上随便走走,消磨时间。”

    “小兄弟在三班六房的那一处高就?”

    “巡捕房的小捕快一个,每天闲出个鸟来。咱们都是老朋友了,薛老板直接叫我严礼就行,严于律己的严,待人以礼的礼。”

    李彦装作愤愤,叹了口气。

    巡捕房,其实并不归属于六扇门,而是归属于府堂衙门的三班六房,李彦只是用这个身份作掩护。

    老百姓并不懂衙门和六扇门的区别,凌冲对外的身份也是衙门捕头。这个身份,在民间更有亲和力。

    “听说这一次辽东的九塔擂就在宁远举行,只要打到第五擂,就有千两纹银的赏金,我就等着靠这个赚些外快了。”

    九塔擂,是辽东域最负盛名的武人盛会,每赢一场擂台,都会获得不同数额的赏金,并进入下一场擂台。

    下一场擂台会加高一层,如同宝塔层层攀升,直至九层为止。

    据凌冲介绍,到时候整个辽东的武人都会汇聚宁远城,甚至那位充满传奇的辽东王章荷都会过来观看。

    辽东域的各大家族也会派人前来观看,一般来说,只要打到第四擂,就会受到各大家族的招揽。如果能打到第五擂,甚至辽东王都会派人相邀,加入自己的卫队。

    而第七擂都多年未曾见到,九擂则更是传说中的事情了。

    “那真是可惜了,得罪了上司,可不好在公门中混。”

    薛冰叹息一声,说道:

    “九塔擂是下个月的事了,这个月要是没什么事,欢迎严巡捕常来我这儿。”

    “没问题。”

    李彦笑着说道,这处面摊虽小,但正离街口不远,三教九流之人经常会来此坐下吃一碗面,是打探消息的好去处。

    两人正信口闲聊,忽见街上行人纷纷躲闪,摊贩们也都低头不语,脸上都是畏惧之色,仿佛来了什么恐怖的东西。

    呼的一下,两个彪形大汉坐在另一张桌前,压得长凳不断咯吱作响。

    “上两碗面!用最大的碗!盛最粗的面!”

    李彦斜着眼看了一眼,其中一个是老熟人牛莽,另一个则不认识,但看相貌和牛莽长得颇为相像,只是看样子显得老一点,恐怕就是他兄长牛奔了。

    他今日不招惹自己,自己也没道理凑上去打他一顿。

    虽然坦率来说,确实很怀念他的手感。

    两只海碗被放到桌前,牛莽看了看李彦,眼珠一转,吼道:

    “算了,你这面煮的太糟了,换细面吧,来两碗细面。”

    “好嘞。”

    薛冰又端上两碗细面,这次牛家兄弟倒是没有挑三拣四,如同风卷残云般将一碗面食一扫而空。

    李彦正要起身,就听到薛冰说道:

    “牛爷,一共三十文,谢谢。”

    “嗯?什么钱?”

    “面钱啊,两碗细面的钱。”

    薛冰仍然和和气气地笑着。

    “细面是用粗面换的,我给什么钱?”

    李彦的脚步站住了,抱着胳膊看着牛家兄弟俩。

    “说得对,您看我这记性,都忘了。”

    薛冰一拍脑门,

    “那您两位,把粗面的钱给结一下?三十文,谢谢。”

    “粗面?粗面我没吃,给什么钱?”

    两人把袖子一甩,转身就要离去。

    “我们走了。”

    “牛爷,您不能这样,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薛冰拽住了牛家兄弟两人。

    “放手!再不放手,我大嘴巴抽你!”

    牛奔扬起了胳膊,作势就要打过去。

    李彦猛地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揪住牛奔的胳膊。

    “怎么,你们兄弟俩今天又来给我送银子了?”

    他微微用力,将牛奔向下一压,按在长凳上。

    他正要说话,忽然觉得触手冰凉,明明应该弹性十足的胳膊却僵硬如石。

    牛奔双眼一翻,从长凳上跌下,躺在地上不动了。

    薛冰慌忙上前一探鼻息,面色顿时凝重。

    “出人命了。”